用实干筑牢安全防线
主人公:李建国,省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
李建国,省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主任。每天6时,他已经坐在指挥中心大屏幕前开始工作,直到深夜,他才回到自己的办公室,这样的坚守从未间断。
李建国忠诚奉献的精神影响着指挥中心全体民警,他经常对大家说,我们在指挥中心工作,就是坚守着监狱安全的最后一道防线,就是要为全省监狱持续安全稳定和健康发展保驾护航,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大家一定要对事业忠诚,敢于奉献,要对得起头顶的警徽。在李建国的带领下,省监狱管理局指挥中心成为一支对党忠诚、执法公正、纪律严明,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的铁军。去年,指挥中心被评为“省直机关文明处室”,荣立集体二等功。
为适应新时代监狱工作需要,结合大力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实施意见,李建国创新工作理念、大胆摸索尝试,在局党委统一部署下,组织开展了基层优秀年轻民警定期到省局指挥中心轮训,通过上党课、教技能、传经验、讲传统等形式,激发了培训民警强烈的责任心,坚定了工作信念,树立了监狱人民警察自豪感。同时也为指挥中心注入了富有活力的新鲜血液。截至目前,已培养基层年轻民警210名,部分同志已经走上了中层领导岗位。
李建国进一步强化指挥中心实战化作用发挥,创新工作思路,建立健全了指挥中心“五个机制”,形成了全省监狱系统“大指挥、硬合成”的工作体系,构建了跨部门合成作战工作模式。为提升风险隐患研判水平,不断提高隐患防控能力,李建国组织全省监狱系统开展“五个一”专项活动,建立了“12345”应急处突工作机制,打造支部“弘扬劳模精神、推动监管改造、促进监狱振兴”支部品牌形象,进一步提高了全体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提升了全省监狱系统民警依法履职能力。
多年来,我省监狱系统信息化建设发展始终与先进省份存在一定的差距,尽管面临诸多难题,李建国却主动向局党委请缨,积极把握机遇,主动挑起建设重担。由于各类工程改造项目所涉及到的资金投入巨大,很多厂商和供应商打探到这项工作由李建国负责,都主动与他接触并许以酬劳,希望得到他的帮助拿下项目。面对种种考验,李建国无一例外全部婉拒。去年,大连南关岭监狱、营口监狱分别以932分、880分的优异成绩顺利通过司法部“智慧监狱”验收。
在全省监狱系统中,几乎所有人都认识李建国,大家都“怕”他,因为他对工作较真儿,一丝不苟;大家也很佩服他,因为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大家还很喜欢他,了解他的人都把他当做良师益友。
以奋斗者的姿态前行
主人公:刘洋,辽阳监狱一监区民警
刘洋,2010年2月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奋战在基层监区一线。工作中,他心无旁骛,全身心投入,认真细致做好每件事。
刘洋认真分析研判服刑人员的现实改造形势,深知自疫情袭来,服刑人员已有段时间没有亲情接见了,很多服刑人员比较压抑,内心深处甚至存在恐慌意识,更多的是对家人的担忧。刘洋深入摸排服刑人员动态,了解个别服刑人员的情绪变化,积极主动找好找准教育谈话切入点,耐心地同每名服刑人员进行谈话,疏导服刑人员的心理问题,消除服刑人员对疫情的恐惧、对家人的担心和缓解长时间没有家人亲情接见的压抑,同时化解服刑人员之间的矛盾纠纷,以实际行动推进个别教育工作往深里走、往实里走,为监区服刑人员队伍的持续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日常工作中,刘洋不仅坚持依法规范严格管理、教育服刑人员,更多的是注重以思想教育感化疏导服刑人员。监区服刑人员王某一直比较冲动,且得过脑出血,遇事一根筋,转不过来弯。在疫情期间,刘洋了解到王某80多岁的母亲生病住院的情况后,多次找其谈话,并耐心疏导,给其分析刑期,讲其母亲去年来会见时对他的叮咛与嘱托,让王某明白,只有好好改造、早日回家才能尽早孝顺母亲,弥补这些年的过错。经过多次耐心的思想引导、谈话疏导后,王某已慢慢接受且转变很大,一直表现比较稳定。
监狱警察不仅是执法者也是教育者,更多的时候必须了解服刑人员的思想动态,教育、关心服刑人员,帮助、引导其找到正确的方向。服刑人员周某,一度非常消极,认为罪重刑长、改造无望,思想消极、性格暴躁。经监区合议研判,认为周某有潜在自杀、凶杀危险。刘洋找准其思想症结,经过长期反复思想引导,谈话教育,讲解政策,疏导情绪,针对其刑期帮助周某预算减刑周期,让其看到希望,目前该服刑人员已经获得减刑。
刘洋就是这样一个始终在基层监区一线想工作、研究工作,遇到问题冲锋在前的“80后”民警,在依法规范严格管理服刑人员的同时,以思想、感化、疏导为抓手,注重教育改造的治本功能,为监区服刑人员队伍稳定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抗疫战场上的“留守者”
主人公:冯森,鞍山南台监狱七监区监区长
冯森,从警22年以来,他始终保持着一颗初心,责任在肩、执法公正、忠诚为民,把青春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他无比热爱的监狱事业。
冯森是第一批参与封闭执勤的民警,这一战,从数九寒冬到春暖花开、再到炎炎夏日,从皑皑白雪到花红柳绿、再到叶茂蝉鸣,时光流转、景色变迁,可冯森始终坚守,寸步未离。
冯森拥有一个美满幸福的家庭,他的爱人同样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女儿正在读高中,是一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又是一个懂事听话的好孩子。可孩子不能理解,为什么14天执勤就可以轮换的父亲,几个月却见不到踪影,连通电话的时间都屈指可数。女儿抑制不住对父亲的思念,给父亲写了一封《我想你回家》的家书,读完信的冯森眼眶湿润了,家庭也同样是他最重要的牵挂。
冯森说,他之所以坚守,是因为他放不下心。他放不下七监区工作的方方面面:服刑人员伙食、后勤供应、环境卫生、监内维修、监院绿化,处处都能看到他的身影。他未雨绸缪,把监狱食品和生活必需品消耗情况制成图表,带领炊事班组制作服刑人员的一日三餐。不论是寒风凛冽,还是艳阳炙烤,冯森都会带领清扫班组和维修班组进行室外作业。清理排污口时臭气熏天,他从没抱怨过。他最怕的是工作没做好,给监狱工作添了堵。
冯森说,他之所以坚守,是因为他心疼。他心疼七监区跟他一起坚守在封闭执勤岗位的战友们。封闭执勤的工作高压而且繁重,七监区本身警力就不算充足,启动封闭管理,七监区的警力更是紧张,不论是临近退休的老大哥,还是仍未成家的小老弟,在冯森眼里都是共同战斗在抗疫一线的手足,为了监狱的疫情防控工作,他们同样做出了牺牲,冯森看在眼里,疼在心上。为了确保战友们休息轮换的同时保证监区警力,冯森成了每一批都主动留下的那个人,为的是战友们能回家和亲人团聚。
多亏冯森有一位爱他、懂他、疼他的妻子,因为工作在同一个单位的关系,冯森的爱人李丽莉一直理解和支持着冯森,是冯森的贤内助。在丈夫封闭执勤期间,李丽莉既要参与监狱外围封闭警戒值班,又得把家庭的琐碎一人扛在肩上,付出的辛苦可想而知。可她没跟丈夫诉过一声苦,她总是安慰冯森:“老冯你放心,家里有我呢,我天天陪着女儿,她已经理解你了。啥时候工作安排稳妥了,啥时候你再回来,我给你做你最爱吃的饭菜。”
就在离开封闭执勤岗位的前一天,冯森一再向监狱领导强调要继续留在一线,他说现在是疫情防控最吃劲儿的阶段,作为监区领导,应该靠前指挥,继续坚守在监狱疫情防控战场的最前线。经过短暂休息之后,冯森的身影又出现在了工作一线,再次加入到了封闭执勤的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