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辽阳白塔:一核引领多元共治 打造市域社会治理新引擎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辽阳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20-12-07 10:01

  11月12日一早,家住辽阳市白塔区的王女士神色焦急地来到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她和亲人之间的遗产纠纷需要找个“明白人”来调和。10月,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正式落成,在这里,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得以圆满解决。“建设中心的目的是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负责人说。

  这也是白塔区创建“上下贯通、资源汇聚、力量下沉、规范实用”的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一个缩影。白塔区为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区委提出“党建引领、群众参与、一网通办、智慧治理、快速响应”的工作思路,推行“党群一张网、服务叫得响”,以党建引领基层市域社会治理创新。

22

唐革军爱心团队入驻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

  把党组织建在网格中

  白塔区深化“一核引领,多元共治”党建思路,区委成立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实行“大工委”“大党委”制,努力实现组织联建、党员联管、事务共治、成果共享。依托基层网格化建,实行“一网格一支部”制度,由社区书记任社区总网格党支部书记,子网格建党小组,由社区党员、驻社区居民党员和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中的党员组成。通过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把各类社会组织、市场主体、群众全部纳入网格化服务。

  同时,为发挥党员在社会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五包五促”队员中的党员干部担任党建指导员,把网格内各个单位、各个组织的党组织凝聚起来,共商治理事项,形成治理合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多元共治“大合唱”

  由党政唱“独角戏”变为基层治理“大合唱”。在白塔区南水洞社区,这里推行的“大党委”制建设采用“党委七委制+兼职委员”的配备模式,以“一核引领、多元共治、服务群众”为宗旨,将社区按区域划分为10个网格,打造了“1+8+N+X”模式,“1”为社区“大党委”,“8”是由党小组组长、网格员、楼长、“五包五促”队员、民警、司法干警、律师、卫生员组成的“八大员”,“N”是各层级服务单位、驻街网点、社会组织志愿者团队等,“X”是居民群众,做到网格内政策有宣讲、工作有参议、事项有跟办、民意有收集,实现了“社区有网、网中有格、人尽其责”的网格管理机制。

  让居民“最多跑一地”

  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到底给群众生活带了怎样的变化,白塔区居民陈女士的切身体会是:让居民“最多跑一地”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实实在在的做法。

  陈女士带记者来到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最多跑一地”标语在进门处最显著的位置。陈女士直奔城建窗口走去,对一名戴口罩的窗口工作人员说:“何主任,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们马上就能拿到了房产证了。”

  原来,陈女士购买的商品房因开发商资金困难,收尾工程无法完成,导致业主不能办理房产证。前不久,她来到刚成立的白塔区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城建窗口工作人员何建华接待了她。了解情况后,何建华第一时间向中心上报问题,中心召集相关部门召开专题会议,商议解决办法,最终决定由政府垫资收尾。目前,不动产中心已受理了该开发楼盘的相关手续。

  陈女士告诉记者:“我只来过这里一次,何主任受理我们的纠纷后,一直沟通办理,直到问题解决。”

  辽阳市以白塔区为试点,创新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一站式”工作模式,建设三级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化解中心,整合现有的处理纠纷线上、线下工作平台,建制入住,实现“一个窗口”无差别受理群众提出的各类矛盾纠纷,形成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闭环”,真正做到了让党心连着民心,不断做好群众关心的每件事,共享主城区的平安、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