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远景目标,而其中之一就是基本建成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这张新时代新征程的逐梦蓝图离不开政法人的奉献和捍卫。不论是在迎接挑战中顶天立地的“70后”,还是在挥汗如雨中脱胎换骨的“80后”“90后”,辽宁政法人始终勇往直前、满腔热忱,肩负起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使命。
15年弹指之间。15年前和现在的他们,容颜发生了变化。虽然无法描摹15年后的样子,但在2020年国家宪法日这天,辽宁政法人“穿越”到2035年,他们想对“过去”的自己说些什么?他们将答案写在了下面的一封封信中……
“70后” 中流砥柱 背负信念
“有幸参与开创全新时代”——省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副庭长 赵丹
十五年前
现在
2035年,我56岁,那时的我脸上应该已经爬上了女人都会讨厌的皱纹,被同事称呼为“老大姐”,被当事人形容为“稳重的老法官”,但同时,我相信,我的眼神一定会透露着自信、从容与豁达。因为,那个时候,我们的国家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昂扬前行,我们的人民正惬意地享受着基本实现现代化带来的美好生活,全面依法治国正在日益成熟、完善……
15年前,我成为了一名基层法院的刑事法官,我对自己说,人生的最高目标就是做一个有良知的法官。现在的我已进入省高级人民法院工作,但我仍然可以拍着胸脯说:15年来,我依然践行着自己在党旗下、在法徽前的誓言和承诺。
作为一名法官,我被历史选择加入这个伟大征程的奋进洪流,有幸去参与、去奋斗,甚至去开创一个全新的时代……
“用警察身份守一方平安”——本溪市公安局溪湖分局河东派出所民警 何旭东
十五年前
现在
15年后的我一定依旧英俊潇洒、风度翩翩!作为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各项制度逐步完善、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一定有完善的法制,人人安居乐业!而那时的我,定是全心全意忙碌于群众的安居乐业之服务,保辖区一方幸福安康!
到那时我会问自己,还记得吗?17年前,在“一标三实”工作当中,没日没夜地走访辖区内的企业、商户、出租房屋……那天半夜回家时无意间被妻子发现了掉底的鞋子,妻子嘲笑背后是默默的心疼;15年前,席卷全球的传染性疾病首先在武汉暴发,一场惊心动魄的抗疫大战由此拉开帷幕,面对疫情,我坚守岗位、守卫一线、无畏前行。
因为我曾经说过,咱是人民警察!咱的职责是惩暴除恶、扶弱助困,咱的使命是守护一方的平安稳定,要为实现中华民族“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辉煌而努力奋斗!
“饱经风霜仍坚定前行”——朝阳市龙城区人民法院执行局法官 刘利
十五年前
现在
时间如白驹过隙,转眼就是15个春夏秋冬。2035年的我,恰好处于60岁退休的门槛,华发染双鬓,岁月几回首,记忆长河里,那个青春少年仍然怀抱梦想,依旧是从前模样。
社会和谐、没有矛盾纠纷是法官们最大的愿望。那些日子里,在强大的工作压力之下,我们一起累并快乐着,不仅仅是为了圆满完成工作任务,也是受职业责任感、荣誉感的驱使,更是为及时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2035年,实现公平正义的价值目标被人民普遍接受,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已深入人心。法律被信仰,规则被遵守,良法与善治同行。
2035年的我还会像现在的我一样每天微笑,纵使饱经风霜却依然能以微笑面对,纵使实现梦想的道路依然坎坷却依然迈着坚定的步伐……
“80后” 继往开来 砥砺奋进
“努力为下一代人奋斗出好成绩”——康平县公安局政工室副主任 李冰
十五年前
现在
2035年,我46岁。按照当下的标准来看,46岁应该算中青年。如果可以给2035年的自己留言,我想说:我可能不会获得很多鲜花和掌声,但现在的努力一定不会让将来的我后悔。
2035年,是我从警的第25年。22岁入警在指挥中心做文字综合工作,30岁到政工部门做内宣、外宣工作,常年与键盘为伴,熬夜已是家常便饭,可能46岁的我已两鬓泛白。在警队,一切工作都围绕着“人民至上”而展开。我的努力凝结在抓拍的照片、写的文字里,融合在组织过的活动中,体现在经营的新媒体账号上……我用照片、视频和文字展现警队的日常工作,让群众看到人民警察为服务人民的努力奋斗。
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80后”将承前启后,继续承担时代所赋予的职责使命,努力为下一代人奋斗出好成绩!
“坦然面对奋斗不息的燃情岁月”——省委政法委工作人员 王喜忠
十五年前
现在
2035年,我已从警25年,刚好50岁的年纪。那时的我,警服上应该已经缀上“两杠三星”,成了一个名副其实的老警察。也许,我还带出了几个引以为傲的徒弟,看着他们每天忙碌的身影,是不是会像电影回放般,让我回忆起初入警营的那段时光?
现在的我是幸运的,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正目睹并跟随祖国迈向伟大复兴的坚定脚步。我知道,每一次执法办案、巡逻执勤、服务群众,都是在为平安中国添砖加瓦,我为自己感到由衷自豪。还记得吗?疫情期间,我们与医护人员并肩作战。“天使白”和“警察蓝”成了百姓眼中的“平安色”。
15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相信当未来的我展开这封穿越时空的信,一定能够坦然面对一次次周而复始的春华秋实,没有虚度本应奋斗不息的燃情岁月。2035年的我,一定可以做得更好!
“唯有坚定信仰方能逢山开路”——锦州监狱七监区监区长、二级警长 郑重
十五年前
现在
我不知道2035年是什么样子,作为“80后”的我,那时或许已然白首,但一定还有心底的坚守;天命之年的我或许不在乎自己的拥有,但一定还在司法行政的道路上坚定地向前走。
也许有人会问,我凭什么这般坚信?我会告诉他,是“热爱”使我坚信。作为监狱的基层监区长,晨光熹微时,在中心岗会听到我嘹亮的口号声;满天繁星下,会看到我晃动的回查手电光。有人说:这样很辛苦。但是,我觉得,如果热爱,就不会觉得苦!
今天的我正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大踏步向前。今天的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接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我们作为监狱人民警察只有敢于担当、勇于作为、鞠躬尽瘁来践行“人民至上”的司法实践。
我们这一代人,唯有坚定信仰,方能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才能建设好新时代的法治中国。
“90后” 踏步前行 未来可期
“勇挑重担向更高更远目标出发”——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 孙博文
十五年前
现在
我不禁在脑海中勾勒出一个相对清晰的轮廓:2035年,检察工作将更高质量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公平正义进一步彰显……而现在的我,就是在背后默默描绘这波澜壮阔的发展新图景的千千万万“检察蓝”中的一员。
2020年,作为一名刚参加工作不满半年的公诉部门检察官助理,我认识到仅仅怀揣着对法律的信仰和具有书本上的法律知识是不够的,为此,我多次参加线上培训及线下轮训班,希望能够拓宽视野,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与此同时,我还向经验丰富的老检察官虚心请教,我对于协办的每一起案件都会反复审阅案卷,确保案件质量。
作为“90后”,曾有人认为我们是叛逆的一代,难以担起建设祖国的重任。但事实证明,成长奋斗中的我们已经可以挑起重担,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出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意气风发的我们同新时代共同奋进”——丹东市振兴区人民检察院检察官 逄燕妮
十五年前
现在
到2035年,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基本实现,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基本建成,中国检察力量得到极大彰显。那时,45岁的我将依旧是一名坚守在检察一线的检察官。不同的年龄,相同的坚守,我将用我的一生去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坚守公平正义。
从事检察工作8年来,我不断打磨自己,提升业务能力、提高综合素质。2017年7月,检察公益诉讼制度正式确立。寻案源、查证据,起早贪黑、跋山涉水,田里、乡间、河边、工厂处处都有我的身影,只因在我心中这份事业有人民的名义、人民的嘱托。
“90后”是同新时代共同奋进的一代,面对最好的时代,我们这一代人既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承载着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意气风发的我们,是新时代建设祖国的中坚力量,我们脚踏实地、冲锋在前、攻坚克难,做好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永记身穿法袍的骄傲和敲响法槌的庄重”——黑山县人民法院黑山法庭法官 谢萌
十五年前
现在
到2035年,民法典已经施行15年了,想必生活各个方面立法都已完善,司法者拥有着规范、全面的法律准则用以裁量人们的行为。由于全民法治意识的增强,很多纠纷在进入诉讼程序前便达成一致意见,法院工作量相较于法治建设初期大幅度减少并趋于平稳,法官事务更加类型化、更具专业性,45岁的我也应该多了几分法院人的干练与成熟。
“人民至上”在司法实践中并不是笼统的概念,是体现在对每个个体权利的尊重与保护、每一个诉讼程序的完善规范、每个个案结果的公平正义中。法治建设任重道远,而我一直在路上……
未来的我,要记得第一次穿上法袍的骄傲,第一次敲响法槌的庄重。15年后再回首,依然有法院人的赤诚,我与祖国共成长。
(记者 邵小桐 白国军 任晓霞 关月 栾岚 李滢乐 董楠 王大海 王璐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