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原市依托村(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建立了273个‘村民评理说事点’,40个‘居民评理说事点’,实现全市村和社区的全覆盖。”11月9日,开原市司法局党组书记李赋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构建‘团队+说事员+信息员’3支力量,打造‘说事员调解、说事团队调解、法庭非诉补充调解’三级调解机制,取得显著成效。”
6月,党员志愿者为砌新墙做准备工作
三支力量三级调解
开原市高度重视“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工作,将此工作纳入市政府“重强抓”的重点工作。在推进“村(居)民评理说事点”建设中,开原市司法局充分整合多方资源,在每个乡镇(街道)组建一支由政法委员,司法所、派出所、法庭相关负责人,法律顾问,公证专员,人民调解员组成的评理说事团队;每个村(社区)都安排1—2名专职评理说事员、若干信息员,构建“团队+说事员+信息员”3支力量,形成“说事员调解、说事团队调解、法庭非诉补充调解”具有开原特色的三级调解机制,确保实现“小事不出村(社区)、大事不出镇(街道)、矛盾纠纷就地化解”的工作目标。
邻里化干戈为玉帛
10月24日,开原市司法局金沟子司法所所长刘维龙接到开原市金沟子镇东四家子村党支部书记的电话,称该村翟某海因邻居翟某波修建苞米笼占村道,影响他家拖拉机入院,与翟某波产生纠纷。经过“村民评理说事点”调解后,双方没能达成协议,特向金沟子司法所寻求帮助。
刘维龙指派司法所当班调解员洪帅鹏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原来,翟某波在自家院外新建的苞米笼紧邻村道。翟某海认为这个苞米笼影响了他家的拖拉机进出。翟某波认为,村道边原来是一条宽约2米的水沟,是自己掏钱填土铺平的,在这上面建苞米笼理所应当,且没有占用村路,也没有对邻居出行造成不便。双方各执一词,洪帅鹏提出现场试验的办法,得到了双方赞同。翟某波家拖拉机的型号获得大家认可,由他驾驶拖拉机从翟某海家驶入驶出,实践证明苞米笼并不妨碍拖拉机进出。
针对此情况,洪帅鹏提出“今年苞米笼无需拆除,以后涉及扩建应征得邻居和村委会同意”的调解方案,双方均表示认同,并签订了书面协议达成和解。
洪帅鹏说,其实村里的调解员及村党支部书记均提出了现场试验的办法,但双方当事人就是不采纳,这时候就需要二级调解“出手了”,当事人会认为二级调解这一层面更公正、更权威一些,所以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及时拿出合理化调解方案。
记者了解到,一般的矛盾纠纷“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说事员就地就能化解,复杂一点的通过二级调解中的相关单位配合“村(居)民评理说事点”的说事员也可化解,再难一点的就需要二级调解中的团队出动了。
推倒“闹心墙”砌起“友谊墙”
“今天把乡亲们叫来,就是让大家看看老王家和老何家这堵墙到底该不该砌,砌要怎么砌。”6月5日下午,开原市开原街道(原兴开街道)大山岗堡村一场特殊的村民评理说事会在村民何某和王某家门口召开,会议由专职评理说事员李钢主持,李钢是村会计,在村里有很高的威望,村里人都很信任他。
原来,3年来,村民王某家的墙经历了三砌三推,都是被邻居何某夫妇推倒的。两家因墙的边界问题始终有争议。今年“村民评理说事点”建立后推行了三级调解,作为专职评理说事员的李钢就此事向二级调解请求支援。
6月5日,由开原市司法局开原街司法所(原兴开街司法所)、派出所、街道党工委相关领导及村委会工作人员参加的村民评理说事会,在村民何某和王某家门口召开,并请来乡里乡亲,共同研讨解决办法。
评理说事会上,李钢及二级调解的说事团队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从情理法各种角度做双方的调解工作,最终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村委会工作人员在现场所有人见证下,根据新测量的结果重新砌墙。考虑到双方都是老人,由街道及大山岗堡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上门帮助两家老人免费砌墙。至此,为期3年的“一墙之争”落下帷幕,村里人将新砌的墙称为“友谊墙”。
截至目前,开原市通过三级调解共调处各类纠纷572件,化解572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