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警格+网格”补齐城乡结合部平安短板——大连市旅顺口区水师营街道基层治理开启大联勤模式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驻大连记者 王怀实 | 发布时间: 2020-11-20 09:36

  环境脏、交通乱、人员杂、治安差,这些直观反映了城乡结合部的治理问题。聚焦问题根源,作为大连市旅顺口区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单位的水师营街道,以旅顺口区党建统领全要素网格治理专项行动为抓手,全力推进市域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突出发挥基层党组织平安建设的先锋堡垒作用,创新开启“警格+网格”大联勤模式,彻底根除城乡结合部基层治理和平安建设的“顽疾”。

81

“警格+网格”大联勤

  “天上飞、地上跑”

  占地5700平方米的水师营人和大市场,位于城区与农村交界处,农村和城市一路之隔,农村大集、城市商贸交相呼应,日均10000多的人流量和1000多的车流量集中“扎堆”,带来的公共安全问题层出不穷。

  为提升平安建设水平,水师营街道党工委下定决心,对该区域进行彻底治理,从根源铲除隐患:将重点部位按“网格”纳入巡航范围,无人机升空巡查,开辟治安防控战线,每间隔半小时“飞巡”一遍,配合视频监控,巡查安全隐患;机动车进不去的商业步行街,2人一组的警务电动车日夜轮班,每4小时“车巡”一遍,白天维持治安,夜间防范盗窃;5人一组的巡逻队每6小时“步巡”一遍,按网格设置打卡点,边边角角全部兜底。

  大连市公安局旅顺口分局水师营派出所所长徐杰感慨地说:“这要放在过去,人出不来,车进不去,脏、乱、差就是这里的代名词。现在再看,秩序井然,各类警情较去年同比下降了80%。”

  小事不出网格、村

  “远亲不如近邻,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儿,互相让一让、彼此照顾一下,都是好邻居。”在水师营街道水师营村村民的家门口,水师营村党委书记王涛通过调解让矛盾双方握手言和。“老百姓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是我们的大事。”水师营街道党工委认真履行“网格员、三级网格长定事赋权及属事单位报到”制度,全面开展“群众点单、网格调度、部门服务”扁平化治理模式,小事小调、大事大调,难事“网格吹哨”公安、城管、司法等职能部门驻街机构一起调,直至把矛盾纠纷彻底化解。

  为确保矛盾纠纷“软化解”,街道党工委还成立了由40名党员组成的8支队伍进驻“村民评理说事点”和一站式矛盾纠纷解决平台,开展组团服务、集团化解,依靠党员、发动群众把矛盾纠纷牢牢吸附在网格、化解在村和街道,有效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村,大事、难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不外溢”的治理目标。

  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水师营街道户籍人口只有2.6万多人,而外来常住人口3万多人、各类流动租住人口2万多人,街道中心区域的弃管楼院和无物业小区多达7个,居民2万多人,外来人口和户籍人口严重倒挂的“村中城”,怎么管、如何治?答案只有一个——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水师营街道党工委积极响应旅顺口区正在开展的“红色义警”工程和“网格党支部红管家”活动,在组建专职巡防队的基础上,放手发动人民群众,以网格为单位、小区为单元,建立了1000多人的“旅顺义警”平安志愿者队伍,他们佩戴“义警”臂章,身穿马甲,在驻村民警带领下,配合66名网格员,活跃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群防群治防线”,合力维护社会秩序。

  针对“村中城”弃管楼和无物业小区多的特点,延伸“微治理”触角,组织党员在每个楼院担任“网格党支部红管家”,变网格员“单兵作战”为红管家“集团治理”,今年以来,水师营街道网格员联手红管家依托“网格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共为辖区居民解决问题21901件,特别是疫情期间,网格员与红管家冲锋在前,通过“小喇叭”喊、敲门问、电话催等方式动员居民全员有秩序参与核酸检测,确保全街道居民核酸检测不落一人。

  实践证明,现代化的市域基层社会治理机制,能够突破制约地区发展的瓶颈,作为旅顺口区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单位的水师营街道,有效拉齐补长了城乡结合部治理的短板,多个大项目纷纷落地,助推了全街道在疫情影响下经济发展的逆势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