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专访营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宝东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李良宏 王大海 特约记者 张铁恩 | 发布时间: 2016-09-23 09:35
增强责任意识 善于担当作为
打造营口经济建设的平安环境
 
  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形势下,营口市政法机关自觉把政法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强化法律服务保障,为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营口市紧紧围绕平安建设,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市政法机关把确保争创全国综治工作“长安杯”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平安营口”建设水平,而这又显示出政法工作与经济建设之间相辅相成的关系。营口政法工作服务经济建设取得的成果可谓全省政法工作的一大亮点。日前,本报记者深入采访营口市政法部门如何在改革中提升基层基础建设在经济建设中发挥自身职能作用,为经济发展助力护航。
 
  本报今日起推出《政法服务经济看营口》系列报道,为全省政法机关如何服务经济建设提供参考与借鉴。

  在全省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形势下,2015年,营口的经济增速排名位居我省前列。日前,营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张宝东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营口的经济发展,与营口市的平安环境是分不开的。近年来,营口市委政法委在市委和省委政法委的正确领导下,切实增强风险意识、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持“防风险、控危机、处事件”的总要求,以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创新社会治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加强政法队伍建设为着力点,坚持迎难而上、敢于担当、善于作为,确保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创建了平安环境。

 
  认识:政法工作要服务经济发展
 
  政法系统在经济发展这台大戏中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如何发挥作用,作为营口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的张宝东没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张宝东说,一个地区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法治环境,没有一个稳定的社会秩序,那么经济建设也是难以有所作为的。近年来,全市政法机关自觉把政法工作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和推进,不断强化法律服务保障,为新常态下全市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
 
  谋篇:创新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
 
  辽宁法制报:能否请您举些政法系统为服务经济实施的政策措施的例子?
 
  张宝东:比如说,实施了一系列服务发展的政策措施。公安机关制定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80项举措,取消8项公安审批项目,承诺缩短12项窗口服务时限,为重点领域、重点建设项目开辟了绿色服务通道。审判机关主动围绕营口市委中心工作,开展“法官走百企”活动,仅在今年上半年,走访企业143户,诉前解决案件38件,挽回经济损失5560余万元。检察机关制定了《营口市人民检察院服务营口全面振兴若干规定》,细化了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30项措施;制定了《营口市检察院服务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的意见》,保障新常态下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司法行政机关充分发挥法律顾问团作用,按照各级党委、政府关于项目引进和建设的部署要求,深入拓展法律服务领域,不断提高法律援助质量,为营口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服务民生警务平台模式创新,今年上半年,营口民心网共受理群众诉求791件,诉求办理综评分位居全省公安系统第二名。审判机关加强诉讼服务中心和立案服务窗口建设,积极维护特殊群体的合法权益,设立了涉军诉讼绿色通道,营口市委政法委和市法院被评为“辽宁省维护国防利益和军人军属合法权益工作先进单位”。检察机关把检察工作站作为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服务民生的立足点和落脚点,受理群众诉求175件,化解矛盾纠纷80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96个。司法行政机关深化便民利民主题活动,在全市54个社区、76个乡镇已建立法律援助工作站,形成“站、点、员”的网络模式,努力提供优良的法律服务。营口市还扎实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年”活动,探索推动了动态评估、风险管理的5项26条措施的落实。同时,在全市全面开展了重大不稳定问题排查化解工作,排查各类矛盾纠纷1644起,调处率100%。
 
  推进:有效维护经济秩序
 
  辽宁法制报:在服务经济中,如何保障正常的经济秩序?
 
  张宝东:坚持“两手抓”,政法机关在积极为经济活动提供法律服务的同时,对破坏正常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进行严厉打击。今年以来,营口市的公安机关通过采取“2+X”打击整治模式和开展“10+1”重点地区整治行动,破获侵财案件近千起,破获公安部挂牌督办系列电信诈骗案件,成功侦破了公安部督办的“3.25销售假烟案”,冻结涉案资金300余万元,有力地维护了辖区经济秩序。审判机关充分发挥民商事审判职能作用,检察机关大力查办贪污贿赂、渎职侵权等职务犯罪案件,有力地维护了经济主体的合法权益。
 
  营口市还紧紧围绕深化改革,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全市政法机关按照司法体制改革的总体要求,认真落实各项改革任务,确保在解决影响司法公正、制约司法能力的深层次问题上取得进展。进一步完善法律援助律师参与信访工作,市、县两级信访部门有效发挥派驻信访接待大厅的“涉法涉诉信访工作中心”“市民投诉中心”“农民工维权中心”“医疗纠纷调解委员会”和“法律援助中心”作用,从信访案件办理程序、实体两个方面提高信访事项办结的规范性。
 
  检验: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辽宁法制报:营口市为了保证经济建设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加强了平安建设,那么效果如何呢?
 
  张宝东:要是说效果,那么我们就得用事实说话,得用标尺量一量。首先,看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全市政法机关把确保争创全国综治工作“长安杯”作为今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切实提高平安营口建设水平,提升了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其次,营口市的经济增速排名位居全省前列,这就说明了营口的平安环境差不了。
 
  具体来讲,营口市政法系统全力维护社会公共安全。营口市刑事案件发案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破案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开展了道路交通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四项事故指数同比全面下降。全市火灾形势保持总体平稳。推进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转型升级。完善规划了1、3、8分钟处置圈和10、20分钟封控圈布局,建立了适合我市特点的交巡联勤,内巡外控的新型巡防模式。新组织安装的路面和社会单位内部视频探头5206个已经联网,并将2918个社会视频资源点位整合到公安监控网络。与供热、供水、燃气、房产登记等社会部门签订了共享协议,3000多万条信息资源将全部接入公安警综平台。全力加强基层基础建设。在全市形成了以平安县(市、区)创建为依托,重点领域、行业、单位、社区平安创建为载体的平安创建框架体系。开展了“网格化服务管理推进年”活动,确保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与网格化管理有机融合。提升安全感,又创造了便利服务,人民群众自然对这些感到满意。
 
  “健身”:切实提升队伍素质能力
 
  辽宁法制报:上述的情况,说明营口政法队伍具备了服务经济的素质能力,那么营口市近年来是如何提升政法队伍的素质能力的?
 
  张宝东:队伍建设,就好比我们自己健身一样,得锻炼,并且要进行科学的锻炼。全市政法机关以更严的标准、更实的措施,抓紧抓好思想政治、纪律作风建设,努力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生态。进一步强化了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意识。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严肃对落实“两个责任”的责任追究,形成层层负责、人人担当、各负其责的浓厚氛围。全市政法机关坚持发挥教育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中的基础作用,通过组织观看廉政专题片、举办专题讲座等形式,引导政法干警增强廉洁执法、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辽宁法制报:今后还将做哪些工作?
 
  张宝东:在今后,我们将结合省委政法委、营口市的重点工作安排,以大调研工作为契机,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统筹推进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全力维护社会安全,要认真组织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创新年”活动,将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要开展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调解”专项行动,创新完善新形势下预防化解矛盾纠纷的方法途径,对各类不稳定因素进行滚动式、全方位排查,努力掌握各类风险隐患底数,及时发现、有效化解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问题。提升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
 
  我们还要全力维护公共安全,增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推动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向公共安全和社会治理方向延伸。加大对交通领域、消防领域、非煤矿山等重点行业领域的监管防控力度,对公共安全风险实时监测、动态感知、科学预警,实现风险防控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防转变。开展多种平安建设活动,加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信息系统规范化建设。
 
  建设平安、保障稳定,这是我们政法队伍的任务,所以,我们营口市全力加强队伍建设,紧紧围绕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总任务,牢牢把握政治过硬、业务过硬、责任过硬、纪律过硬、作风过硬的总要求,切实推进思想政治、业务能力、纪律作风建设,努力建设一支信念坚定、执法为民、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政法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