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平安看江西”大型采访活动好声音之“天地人”篇
编者按:
9月,江西省开展全国省级法制(治)报“和谐平安看江西”大型采访活动,全国省级法制(治)报记者聚集在江西,分为南北小组,通过5天的全景式采访,扫描式实地感受了平安江西。
采访团成员上山下乡、走村串户、进综治单位,用手中的纸笔、镜头,描绘平安中国、法治中国在赣鄱大地上的生动实践,记录下了江西综治创新工作促进社会和谐、确保百姓平安的一点一滴。
在5天的时间里,记者感受到了赣鄱大地天的广阔、地的物美、人的杰灵、山的秀丽、水的灵动、和的美好。天、地、人、山、水、和,六者的和谐统一,正是在江西省委政法委的和谐平安护航之下才得以形成的。
为此,本报将以天地人、山水和两个篇章描绘江西的和谐平安全景。

城乡一体的视频监控系统让记者大开眼界
天“保”平安在江西
“天网”、“天眼”,在平安建设中,技防捍卫了江西的平安,将平安撒播在江西的每一个角落。
全国率先启动“全景式录入”机制
公安全景式录入、天网工程……老百姓的平安,离不开公安部门的精心组织。如果说“有事找警察”是一种常态化,那么在江西,公安部门主动作为,主动搭台唱戏,以“全景式录入”的方式,为4542万江西百姓提供全方位服务。
江西公安铺就的“警情高速公路”——全警情录入工作,让“和谐平安看江西”全国省级法制(治)报大型采访团的成员们耳目一新。
自2015年11月起,江西省公安机关在全国率先推行全警情录入工作机制,要求所有警情全部录入“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所有案件只能从“三台合一”系统发起办案流程,从源头上有效防范和解决了有警不接、有案不立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当下,江西全省各级公安机关正不断强化数据整合应用,全警创新实践“全警情录入+”工作模式,着力构建符合治理能力现代化要求的警务运行机制,不断推动公安工作转型升级。
全警情录入工作开展以来,警情数量明显上升,今年1月1日至9月6日,全省公安机关共录入有效警情1621402起,同比增长24.2%;其中自接警情522985起,同比上升424.6%。
据统计,仅今年上半年,省公安厅共监测警情6760余起,干预处置重大警情120余起,赢得了工作主动,取得了明显实战效果。
宜春:借力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
2014年以前,江西省宜春市因道路交通面貌发生结构性的改变,但是道路交通管理模式和手段没有相应改进,外加警力不足,导致交通事故呈现高发态势。
虽然当时交警也建设了视频监控系统,但是存在前端设备多平台同时运行,各大队之间形成了信息孤岛,数据无法共享。
警力不足向科技要。
2014年,宜春交警支队从实际需求和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警务实战需要出发,打破传统建设模式,采用私人订制,着手建设市县城乡一体化智能交通综合管控系统。
系统中最早开发的功能就是对假套牌车辆的缉查布控。当布控车辆通过卡口时,系统就能自动报警,并将过往车辆信息通过平台推送到布控民警手机上。民警无需蹲守在路口,也能在第一时间做出处理,使有限警力发挥极致的效能。
而正是在这一缉查系统的成功运用,各大队尝到了科技的“甜头”,并纷纷主动向支队提出了各自的实战需要。
随后,宜春市交通科技从城市延伸、覆盖农村地区,真正实现城乡防控一体化。增大了交通违法的打击面,为交通管理警务科学安排提供了科学的大数据。
因为有了监管大网撒到县镇村每个角落,围绕实战需求,才有了管控系统功能的一次又一次二次开发运用。
“以图搜图”就是其中创新较多的功能板块。在原先假牌套牌缉查系统的运用上,宜春支队再开发,针对假牌、套牌、无牌车只需通过车辆特征,便能将经过卡口的车辆信息和图片检索出来,对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以及为其它警种侦查破案提供重要线索。
如今,宜春市在智能交通管控系统的架构上又创新研发了货车超载自动取证子系统。
地“灵”平安润万物
科技在创新,平安建设也在创新。江西在平安建设上不断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让综治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维权步入“快车道”
江西景德镇市是闻名中外的瓷都,生产的瓷器不仅造型优美,而且风格独特。但近年来,陶瓷市场上仿冒、盗用景德镇陶瓷外观设计、知名商标和名人名作的知识产权案件屡见不鲜,侵权手法层出不穷,景瓷维权面临重重困难,如何才能解决这个困局,促进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
“专利确权是维权的法宝,以前景德镇地区陶瓷外观设计专利确权一般需要3个月以上,但现在最快7天就可获得授权。”9月10日,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主任周熙勃告诉本报记者。
据了解,2015年12月,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立了中国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快速维权中心(以下简称快维中心),这是全国第八家,也是中部地区第一家快维中心,主打“陶瓷特色”,业务涵盖艺术陶瓷、日用陶瓷和建筑陶瓷三大类。
“随着快维中心的建立,我们还建立了知识产权快速授权、快速确权、快速维权的系列工作机制,标志着景德镇陶瓷知识产权的创造和保护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快’时代。”据周熙勃介绍,快维中心建立起了具有景德镇特色的“四位一体”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平台。
2013年7月,景德镇市鹏飞建陶有限公司发现市场上有许多仿冒该公司的陶瓷产品。在景德镇市知识产权局的支持和帮助下,鹏飞公司多次到涉嫌侵权厂家取证、交涉,此案几番波折,最终被公安机关以刑事案件立案侦办。
“知识产权维权难在维权时间太漫长,精力消耗太大。”该公司总经理欧阳琦告诉记者,在多部门的指导与支持下,鹏飞公司于2014年1月成立了国内首家陶瓷行业知识产权维权中心,同年3月,牵头组织56家陶瓷企业联合成立景德镇陶瓷企业知识产权维权联盟,该联盟目前已吸引了省内外83家陶瓷企业加盟。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景德镇市受理陶瓷行业知识产权侵权纠纷案件318起,其中法院判决47起,调解结案271起。周熙勃表示,85%的案件得到调处,主要得益于全市知识产权纠纷行业调解、行政调处、人民调解、司法审判“四位一体”的知识产权纠纷多元调解平台。
“防火断案”穿越剧说尽古今消防事
浮梁古县衙位于景德镇市郊,距离景德镇市区8公里。历经唐、宋、元、明、清诸朝,是历代浮梁县治之所在。古县衙坐北朝南,是我国江南唯一保存完整的封建时代县级衙署和全国唯一完好的清代五品县衙,号称“江南第一衙”。浮梁旧县城始建于唐朝元和11年(公元817年),距今1180多年的历史,而浮梁古县衙占地6万余平方米,房屋300余间。如何保护这座历史遗留的宝库,是留给当代人的一个难题。
一行人来到正堂时,正赶上了浮梁古县衙防火戏班在进行县官升堂断案表演。
浮梁县公安消防大队大队长徐晓军告诉记者们,为了加强游客和当地百姓的防火意识,消防大队和景区积极沟通,组建了浮梁古县衙防火戏班,联合编撰了一部古代如何“防火断案”的剧本,每天循环在古县衙内进行演出,内容涉及纵火、失火以及消防安全责任事故等。
“县官升堂断案是景点一个常规节目,让游客更生动、直观地了解古代断案流程。”徐晓军说,“我们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改进,融入了消防内容,于是有了防火断案。这个节目是新的,目前还处于试表演的摸索阶段,我们还在不断改进完善。”
穿越剧故事情节生动:某日,侯窑户之子侯二拜访陶工严辉,见其家中摆放珍品瓷器若干,索要未果,遂生歹意,与地痞李四密谋盗取,并纵火毁迹,但途中不慎遗失个人信物印章一枚。严辉见家中财物被盗被焚,前往县衙击鼓鸣冤,状告侯二,申冤情、求公道。
剧末,“县官”还发出消防提示:“现已入秋,天干物燥,请大家注意防范火灾,防范火灾要加强地方巡逻瞭望,邻里要相互守望,勿造成‘小火大灾’。”
人“结”平安美赣鄱
平安江西的建设离不开以人为本。江西在平安建设中,一方面重视平安建设者的力量,一方面重视重点人群和青少年,让平安从个体的“人”开始,最后结成整个江西的平安。
普法中的“法律明白人”
上任不到一个月的景德镇市珠山区检察院党组书记徐健,她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如何将法律明白人的培养引向纵深。自培养“法律明白人”活动开展以来,该院干警已走访了辖区所有社区(村),为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71件,妥善处理群众来信来电200余件(次),化解矛盾纠纷50起,共培养出“法律明白人”67人。
“既然有了看得见的成效,就说明这项工作值得抓实抓牢。”徐健多次上门与“法律明白人”深切交流,了解他们遇到的困惑,请他们提建议。
“培养法律明白人的意义是什么?”“你们培养的法律明白人参与群众的矛盾纠纷调处,和人民调解员所作的工作有区别吗?”面对记者们的提问,徐健用看得见的事实一一作了解答。在培养过程中,出现了一批优秀“法律明白人”,他们不仅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及素养得到了提升,还通过实际行动积极带动广大居民学法、守法、用法,在基层法治宣传和民主法治创建中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培养‘法律明白人’活动,不仅增强了辖区群众的法律意识,同时转变了检察干警的工作作风,提升了检察工作的社会公信力和群众对检察工作的满意度。近年来,珠山区检察院公众安全感指数满意率均在98%以上,在江西省100个县(市、区)检察单位中名列前茅。”徐健表示,要让“法律明白人”培养这项工程全覆盖、不留死角,必须继续以分片挂点的方式深入村居社区,广泛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治安防范知识,让群众切身感受到法律就在身边。
青少年是平安的未来
本是在学校求学的花季年龄,却因为偷窃偏离了人生轨道。家长管不了、老师很难管、社会很少管,类似阿乐一样的“问题少年”已经形成了群体。在废止劳教制度的背景下,如何引导“问题少年”重返人生正轨,引起了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
2014年,赣州市创办了江西省第一所以矫正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和不良心理、保障学生完成九年制义务教育为目标的公立专门学校—赣州市第十一中学(以下简称十一中学)。
“被警察抓住的那一刹那,我感觉这辈子都完了。”阿乐耷拉着脑袋,神情沮丧地说。
15岁的阿乐因偷窃被警方抓获后,送到了十一中学接受矫正。刚进校时,阿乐对所有人都毫无信任,不说话、不配合、不服管。但是通过老师和心理辅导员在生活细节上时时的关心,让阿乐深受感动。渐渐的,阿乐不再拒人于千里之外,和蔡老师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和同学也经常一起参加娱乐活动。
十一中学以“爱”为核心的办学理念,让孩子们在被关爱、被信任、被尊重中改善自我,采取全程导师制,每位导师固定辅导8到10名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动向并及时给与帮助。同时,聘请江西理工大学、赣南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组成心理矫正团队,每周来学校开展两天心理咨询和疏导。
于是,爱让这些迷途的孩子找到了正确的路,截至今年8月,186名学生在十一中学找到了回归之路。
而如何挽救悬崖上的未成年人,也是江西关注的一个问题。
2014年,为了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犯罪,瑞金市充分整合检察院、综治、团市委等部门资源,以瑞金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办公室(以下简称“未检办”)为平台,以检察院女子办案组为主力军,成立了“一缕阳光工作室”,通过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开展心理辅导、回访帮教、预防宣传等活动,减少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
“一缕阳光工作室”成立以来,共受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36件48人,挽救涉罪未成年人20余人。
据未检办成员刘慧向记者介绍,“一缕阳光工作室”由4名具有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知识,并具有一线办案经验的女检察官组成,专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和侵害未成年人的刑事案件,实行“捕诉监防”一体化的办案模式,对每起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开展社会调查,及时掌握每个未成年人的社会关系、家庭情况和性格特点,有侧重地制定矫治方案。
采访后记
根据活动安排,采访团成员既可体会景德镇“法律明白人”的创新与艰辛,又可以体验万安“法律超市”和南昌市法律服务中心一站式法律服务的方便与快捷;既可细品湖口县金沙湾学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的润物细无声,又可在浮梁古县衙观赏全国首个古今防火断案穿越剧;既可亲眼见证井冈山精神在政法综治工作中的传承,又可在瑞金市检察院“一缕阳光工作室”感受阳光的那丝温暖。
重庆法制报记者杨雪对这次采访给予了极高的期评价,“作为一个年轻记者,通过这次活动,我可以了解到其他省市的媒体是如何做好政法综治工作的宣传报道,可以提高自己的新闻业务能力;作为一个普通市民,我也希望详细地了解、报道江西在综治工作上的创新举措,看看这些举措能否带给自己家乡一些经验、借鉴!”
“希望通过详实的采访,记录下江西如何让和谐平安落实到基层!我们希望通过报道好江西综治创新工作的成效,引起反思,反思如何更好地做好各地的平安建设工作!”西部法制报专栏部主任杨林表示。
“这还是见证新闻力量的一次行程!”杨林还对自己的这次江西采访之行作出了以上定义,他说,“一直以来,法治类媒体处于强而不硬的状态,江西这一次能够组织全国的法治类媒体进行集中采访,实际上构建了一个新平台,提供了一个难得的互相交流的机会,这让法治类报纸的声音能够更为集中、更为广泛地传播出去。”
这一次,来自全国27家省级法制(治)报社56名包括社长、总编辑在内的优秀记者在江西不仅收获了经验与成果,还收获了浓浓的友谊,通过这次融合,法治的力量将更大,喊出的声音将更加响亮。

记者亲身体验触摸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