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多”趋势下的法官工作现状调查
编者按:
今年上半年,全省法院未结案件24万多件,同比上升17.75%,再创历史新高,“受案多、结案多、存案多”三多趋势明显。预计全省今年全年受理案件总数将突破100万件,全年的审判任务将更加繁重艰巨。在“三多”趋势下,法官的工作现状如何?记者近日采访发现,法院加班“大餐”让很多法官难以消化。

人满为患的立案大厅
据说,考虑法官审理案件的时间、精力、案件的复杂程度,一年50件案件是一名法官科学承受值,但实际情况呢?
以沈阳市铁西区人民法院为例,该院已经连续五年成为东北收案最多的基层法院,2013年率先突破年收案量2万件大关,平均一名一线法官的年均结案量在200余件,是科学承受案件量的4倍多。
在8小时的“正餐吃饭”时间里,法官们一直在不断尝试各种优化工作安排的技巧,提高工作效率,但是依然因为种种因素不得不“吃”加班“大餐”……
加班“大餐”可谓菜品齐全,应有尽有,满足法官们的各种“需求”,未来菜品还会根据实际需要不断创新,综合基层法院人的实际情况,下面这五道“硬菜”成为法院系统里的经典“菜品”。

铁西区法院加班食堂一角
第一道:“团体”菜
“团体”菜针对的是集团性诉讼案件配置的,每逢集团性诉讼案件来袭,法官们必点“团体”菜,这菜也是铁西区法院加班“大餐”中销量最好的菜。
集团性诉讼案件主要集中在逾期交房、逾期办理房产证所产生的业主们要求开发商支付逾期交房违约金、逾期办证违约金案件类型,通常以园区为单位,几百户,甚至几千户业主在同一时间段向法院同时提起诉讼。从立案庭、审判庭、结案管理办公室、执行局、档案室都经历过集团性诉讼案件的暴风雨式洗礼,尤其立案庭通常面对的是园区当事人几乎同一时间涌向立案大厅,此情此景堪比“春运火车站”现场,自动排号机必须与人工共同完成维持秩序的重任,为了让每一个到现场的百姓都能避免无功而返,立案庭的人员尽量将工作时间延长再延长……至于审判庭和执行庭更是不需细说,集团性诉讼案件往往同一时间段开庭、宣判,同一时间发放执行款,就好比婚宴几十桌客人需要同时开餐,厨师必须提前加班备足料一样,加班是完全在意料之中。对于结案流程管理审批部门和卷宗归档部门而言,每一起集团性诉讼案件都得在这两个部门留痕记录和保存,就好比婚宴散场后,即使不需要同时都收拾完毕,但是清理的活儿那么多,清理工作也不能太慢,因为后面可能随时还有其他婚宴来袭……
第二道:“未知”菜
庭审的时间会根据审理现场的情况存在诸多变数。以某刑事案件为例,8名嫌疑人在庭审中均不认罪,为查明罪与非罪的关键问题,整个庭审比预期超出了两倍的时间,案件一直开到晚上8点多才结束,面对此种情况,从合议庭审判法官到书记员,再到维持法庭秩序押送犯罪嫌疑人返回看守所的法警们都得一并加班。再如,某法官,在一次庭审中,被告缺席,依照法律规定按缺席开庭即可,案件正常能判决,但是这样的判决必然面临执行,双方的矛盾没有根本解决,到执行程序又是一道坎儿,办案法官没有机械地缺席审理,而是主动上门做调解工作,用了一下午时间,成功调解了一起房屋租赁案件。
除此之外,因为庭审中当事人提交光盘播放、申请多名证人出庭作证等原因,为了保证庭审的连续性,不再折腾当事人,庭审延时结束,法官们没法按时吃午饭的情况更是司空见惯。
法官们外出调查取证,查封保全需要其他部门配合,时间更是不可控。常见的以到房产局进行查封、解封业务为例,沈阳市房产局的司法办公窗口很少,而且面对所有法院工作人员,也就是说,无论哪家法官在这里办理业务都需要排队等候。如果是进行房产信息查询,那就需要更多时间,因为这个窗口针对的是警察、检察官、法官、律师等多个群体,往往来查询的人都是一次性需要查询多条信息,这就变相地增加等待时间。以劳动仲裁案件为例,劳动者往往在举证方面表达不是很精准,为查明事实,根据当事人申请,法官在调查取证中会不厌其烦地多走几个部门核查了解案件的事实。
第三道:“错时”菜
法院送达面临送达难问题,尤其民事案件。通过电话、邮寄等方式都联系不上被告时,法官根据原告提供的信息有时会进行上门送达,矛盾在于法院上班时,被告也在外出工作,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就只能辛苦法官利用早起或者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完成送达。
以铁西区法院为例,该院的电子文书盖章打印均集中在同一台机器上,而一个案件如果用合议庭方式审理,原告、被告、存档的法律文书至少需要4份。如果遇到需要集中打印大批材料时,例如遇到集团性诉讼案件时,白天属于全院办公高峰期,为了不影响其他人员文书的输出,办案人员会自动自觉选择午休或者晚间或者节假日加班打印,于人方便于己方便。
第四道:“加急”菜
以执行案件为例,如果找不到被执行人,法院采用了限制出境、限制高消费的措施并上网发布之后,一旦失信执行人出现在机场登机,机场工作人员会有效识别并通知法院。采访中,记者得知有些法官是大半夜接到电话后,从睡梦中起来直奔飞机场“抓”人。
对于审判管理办公室而言,每月的2号是向中级法院提交本院上月工作统计报表的时间,该时间是硬性规定。而上个月的月末大家完成结案到下月2号之间只有两天时间,统计报表是要根据多个部分一项一项分项统计再集体分析汇总得出的,所以,此期间加班已是“必须”的事情。
第五道:“家庭”菜
父母加班,孩子还小没人照顾,只能跟着,安静地写写作业或者画画或者阅读课外书。在记者的采访中,印象最深刻的是那个两岁多的最小家属,每次他爸爸加班时,他都口含着安抚奶嘴,坐在超大的办公凳上,瞪着又大又黑的萌萌的眼睛全神贯注地看着IPAD上的《熊出没》动画片,不哭不闹,“你陪我长大,我陪你加班”的画面真的让人有些心酸。还有夫妻异地的,远在外地的妻子周末赶来时相聚的地点是单位。
除了陪同加班,有时法官家属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法院工作锦上添花。某综合部门的法官,前段时间需要将全院100余名法官的全部档案内容,多角度进行信息统计汇总,配合司法改革的套改问题进行横向、纵向统计,千头万绪,工作难度系数直线飙升。于是,她专门从事统计工作的爱人就会及时提供专业、高效的技术援助。
法官的坚守和期待
加班“大餐”不是某个法院独创,在法院系统尤其是基层法院由于案多人少造成的不时加班的现象长期存在,社会诚信的缺失,导致逾期交房、逾期办证现象的增多;经济下滑,导致经济纠纷案件激增……加之办案人员近年出现调离、辞职、退休等青黄不接的状态……如此种种造成了案多人少的现状。
想改变这种状态,除了想办法缓解案多人少问题外,还需要相关部门配合法院工作开辟快速通道、简化程序等等。这样法官们将有更多的时间在“正餐时间”完成审判业务及调研、普法等深度综合性和特色创新性活动的准备。
正如基层法官调侃而言“给我一个大胃和足够长的时间,我可以消化满汉全席”,然而实践中,饭得一口口吃,一点点消化,一天也就8个小时工作时间,工作需要劳逸结合,休息是为了更好地工作,我们期待更为科学、合理、有效的解决方案,法院人的加班故事还在继续,对于未来他们期待着,对于现在他们坚守着……
(感谢王明珠协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