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70年前,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为了守护祖国领土安全,义无反顾跨过鸭绿江,踏上抗美援朝的征程,他们用鲜血和生命向世界宣告:决不允许祖国再遭受伤害,决不允许和平再遭受践踏。
岁月如梭,英雄已逝。但他们的故事仍在流传,他们的精神仍在继续。9月28日,记者在台安县公安局采访到已故两名志愿军老兵的后人,听听他们从先辈口中听到的抗美援朝故事。
“我爷爷所在的连打下过两架敌机”
讲述人:台安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民警 贾成
“在我小的时候,就知道爷爷参加过抗美援朝,是一位了不起的战斗英雄。”贾成的爷爷贾陆清于1992年去世,那时贾成还不到5岁,记忆中爷爷的模样很模糊,但他很肯定地告诉记者:“小时候看见爷爷曾经使用一个印着‘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搪瓷缸喝水。”
贾陆清和战友们荣获集体三等功证书
贾成坦言,童年的他还不十分明白“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大道理,爷爷给他讲过抗美援朝的故事他也不再记得,记忆中爷爷的故事更多源于他的父亲贾桂利。“我父亲告诉我,他小时候经常看到爷爷擦拭军功章,有好几个,其中一个集体三等功,听说是因为打下敌人的飞机获得的。”贾成遗憾地告诉记者,因为种种原因,如今这些军功章已经找不到了,唯有一张“中国人民志愿军立功证明书”保存了下来。
发黄的纸页、斑驳的字迹为这张立功证明书留下了历史的印记,70年前的那一幕仿佛展现在记者眼前。
初入战场即遭敌机轰炸
1950年10月,贾陆清作为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刚到前线不久的他在执行任务时遭遇了敌人飞机的轰炸。巧的是,贾陆清所在的连队正是高射炮连,是防空部队。贾陆清暗暗发誓,一定要把敌机打下来。
最让贾陆清难忘的事发生在1952年年初,在一次战斗中,敌机开始疯狂地轰炸志愿军阵地,贾陆清所在的连接到命令,必须严守阵地。最前面的几个战友在敌机的轰炸、扫射下接连中弹倒地。在敌机俯冲扫射的关键时刻,贾陆清来不及多想,果断地架起高射机枪向敌机反击。顿时,一架美机当场来了个“倒栽葱”,在荒野里腾起滚滚火球。最终,贾陆清所在的连队圆满完成了保卫阵地安全的任务。并在随后的反击中,又将一架敌机击落。贾陆清与战友们因此受到表彰,立下集体三等功。但在这次战斗后,贾陆清却不得不离开他心爱的连队。
耳朵被震聋当起“文艺兵”
据贾成回忆,他从父亲口中得知,爷爷去世的时候还“带”走了一个口琴,那是贾陆清除高射机枪外的“第二个武器”。
在击落敌机的战斗中,贾陆清的耳朵被敌机扔下的炸弹震聋了,无奈只好转往后方医院。治疗期间,贾陆清的战友送他一个缴获的战利品——口琴,随后他跟一名也在治伤的文艺兵学会了吹口琴,结果被部队文工团相中,在耳朵治好后成了一名文艺兵。
于是,贾陆清在他的“第二战场”上又开始了新的“战斗”。此后,贾陆清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随一线作战部队一直打到停战协议签订。1953年年底,贾陆清回国,被安排到空军机场地勤工作,直到转业回台安县老家。
爷爷保家卫国 孙子守护平安
虽然爷爷的音容笑貌在记忆中越发模糊,但爷爷抗美援朝的故事却一直激励着贾成。
“可能是受爷爷的影响吧,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一名解放军战士,也想上战场保卫祖国。”贾成并未因自己的梦想没有实现而感到遗憾,“我现在是一名人民警察,虽然不能上战场,但守护百姓平安同样重要。”
从警以来,贾成一直奋战在刑侦一线,多次参与重大刑事案件的侦破,多次受到上级公安机关的嘉奖,成为台安县公安局刑侦战线上的一把“利刃”。
“姥爷在上甘岭被炸掉满口牙仍继续挖坑道”
讲述人:台安县公安局交通安全管理大队副大队长 杨浩
“我姥爷这个倔老头挺正直的。”这是杨浩对姥爷曹廷士的最深印象。
杨浩10岁时得知,姥爷满口都是假牙,而且已经用了几十年。直到一年后姥爷去世,他才从父母口中得知,姥爷的满口牙是在抗美援朝战斗中被炮弹给炸没的。
杨浩的父亲杨逢茂退休前也是一名公安民警,他对岳父当年的战斗经历可谓如数家珍。受他的影响,杨浩对姥爷的经历张口就来,“我姥爷是1945年入伍的,是一名工兵,1948年参加过解放鞍山的战斗,解放过海南岛,还参加过抗美援朝……”
1950年10月,杨浩的姥爷曹廷士入朝作战。作为工兵部队的一名副排长,曹廷士要为秘密入朝的第一批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渡过鸭绿江搭设浮桥。为防敌机侦察,曹廷士所在的部队只能在夜间搭桥,晚上气温低,可曹廷士还是带头跳进冰冷的江水中抢搭浮桥,保障部队行军前进。
搭桥、修路、挖坑道……在敌机的轰炸下,曹廷士眼看着身边的战友一个一个倒下,他没有退缩。负伤,重返战场,再负伤,再返回前线。最让杨浩难忘的就是姥爷在朝鲜战场上的负伤经历。“我姥爷在朝鲜参加过9次战斗,负过4次伤,两次被子弹击中胸部,两次被炮弹炸伤,其中一次在上甘岭挖坑道时满口牙被炸没了……”说到这,杨浩的眼圈红起来。
在上甘岭战役期间,曹廷士的部队奉命在前线修筑工事、挖坑道。当时敌人的炮击和飞机轰炸的频率和密度史无前例,经常是白天工事和坑道被炸毁,晚上就要抢修回来。一次在夜间抢修坑道时,一颗炮弹落在曹廷士身边,曹廷士醒来时,身边的战友大都牺牲了,他想喊,却发现嘴里全是血,满嘴牙都被震飞了。曹廷士忍着剧痛,和剩下的几名战友继续抢修坑道,直到天亮才被连里发现送往后方医院。从那以后,曹廷士满口牙就都是假牙了。
1954年,曹廷士从朝鲜回国,退伍回台安县安享晚年,尽管当地政府给予曹廷士很多照顾,但老人大都婉拒,他说自己有儿有女,不愿再给政府添麻烦。或许,这就是杨浩口中那个“正直的倔老头”的真实写照。
如今,在姥爷的影响下,杨浩也在公安交管岗位上日复一日地忙碌着,他说:“我这个警种破不了大案,也抓不了逃犯,但却很重要,需要有人坚守,就像姥爷一样,我也希望等我老了的时候,有人评价我是个‘正直的倔老头’。”
记者手记:历史需要被铭记
采访中,记者不断被这些已逝英雄的故事所感动,但更让记者动容的是,他们的故事能够被后人铭记,能够让他们的后人在先辈的故事激励下砥砺前行。历史需要被铭记,英雄需要被重提,因为只有如此,传承下去的才不仅仅是记忆,还有激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