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障。近年来,我省积极构建和完善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走出了一条“边评估、边化解”的社会风险评估新路,在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稳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年是我省连续三年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攻坚年”的最后一年,在这个时间节点,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回望来路,奋力前行。
宣传稳评
从启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以下简称社会风险评估)程序时不足三成的群众支持率,到项目开工前超过九成的群众支持率……在沈阳市大东区善邻路滂江变电站项目推进过程中,沈阳市坚持“边评估、边化解”的工作思路,把评估的过程转变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将矛盾消弭在萌芽状态,得到了越来越多群众的支持和理解。
这是我省推进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我省在推进“重大项目、重大决策、重大改革、重大活动”社会风险评估工作中,勇于创新、敢于“碰硬”,摸着石头过河,趟出了一条符合辽宁实际的创新之路。在一次次探索实践中,始终坚持民意导向、问题导向,总结出“边评估、边化解”的工作思路,把评估的过程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过程,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化解矛盾,及时消除隐患,努力打造了社会风险评估辽宁模式升级版,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6年化解311个重大涉稳风险隐患
去年3月,抚顺县石文镇养树村村民李某拿到了一张调查问卷,让他对计划落地的沈阳经济区·抚顺(石文)再生资源产业园征地项目提意见。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包括李某在内的附近村庄36家农户都收到了这样的调查问卷。最终,在广泛征求意见,得到占地户认可支持的情况下,这个项目得以顺利落地,没有出现阻挠建设、影响进度的事件。“政府主动让百姓说话、听百姓说话,还有啥矛盾不能解决?”养树村村民深有感触地说。
从2014年起,我省高起点启动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凡涉及群众利益的重大决策事项,不再由政府一方拍板决定,而是事先广泛征求各方面特别是涉及直接利益群体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论证是否会引发信访问题,是否会产生影响社会稳定的事件。也是从这一年起,我省先后组织开展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推进年、规范年、创新年、深化年、三年攻坚等活动,一年一个载体,一年一个台阶。
这些举措很有说服力——
——我省将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纳入省、市党的建设考核指标,纳入平安辽宁建设考评,纳入省委、省政府督导检查工作内容,严格督导检查,严肃打分考核,切实发挥督导检查考核“指挥棒”“风向标”作用。
——我省先后出台了《辽宁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责任追究暂行办法》《辽宁省第三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构培育管理办法(试行)》《辽宁省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管理办法》一系列基础性、规范性的文件,对稳评工作的推进、管理、考核、追责以及第三方机构参与等各项工作予以明确和规范,搭建起制度框架。今年年初,为了主动顺应形势发展和推进社会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需要,我省启动了《辽宁省重大决策社会风险评估实施办法》的起草工作,待该实施办法正式出台,必将进一步推进全省社会风险评估工作科学化、专业化、法治化、社会化和智能化进程。
——我省每年组织开展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宣传月”活动,一年一个主题,积极推动稳评工作社会化、公开化,最大限度提高群众的知晓率和认知率;编制下发“稳评操作手册”2200多册,对稳评的基本理论、基本程序、基本操作等问题作出解释和说明,推动稳评工作规范化运行;连续6年在全省开展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双示范”创建活动,以点带面,树立标杆,整体推进。
这些成果更有说服力——
——我省创新建立了以“计划清单、报备清单、跟踪清单、预警清单、处置清单”为主要内容的“清单式”稳评模式,实现重大决策从讨论、立项、实施到风险防控的全过程管理,推动稳评从“计划规定”向“清单管理”转变。实现从源头评估向全程评估,从风险评估向风险管理的转变,构建了从源头评估到风险管控的一体化评估体系。
——我省建立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信息化系统,内容涵盖稳评工作各类文件、报告、报表、台账等,强化数据采集、传递、存储和使用管理;在全省各地建立“稳评风险库、风险关联库、稳评案例库”等基础信息库,加强风险点、案例的收集整理;并推动信息化系统和基础信息库整合融合,推动大数据在实施稳定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为稳评大数据建设奠定基础。
——据统计,2014年至2019年年末,全省共对13054个项目实施了社会风险评估,暂缓叫停311个决策和项目,相当于防控化解了311个重大涉稳风险隐患。
暂缓叫停决策项目正是我省坚持民意导向的真实写照。多年来,我省不断建立完善人民群众参与机制,畅通民意渠道,切实发挥了社会风险评估工作源头防控的功能,暂缓和叫停了一大批有重大涉稳风险隐患的决策和项目,为全省社会大局持续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
社会风险评估“辽宁模式”逐渐成熟完善
“发展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忽视了稳定的发展其成果难以长久,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要关注、维护群众利益,群众的认同与称赞才是最好的政绩。”省委政法委二级巡视员高练兵说,“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提供预警和评估意见,变被动维稳为主动维稳,这是我们建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的初衷。”
正如高练兵所说,为了让社会风险评估工作发挥更大的效能,在过去几年中,我省始终坚持“人民是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探索创新”上下足了功夫,把“边评估、边化解”作为决策风险评估的首要内容,贯穿评估的全过程,走出了一条适合全省实际的社会风险评估新路。
工作思路更加明晰——
把风险识别和风险控制作为核心环节,坚持评管结合、风险管控,实现稳评与管理责任的无缝对接、权责对等。严格落实评估结论和风险建议,切实开展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的风险管理,严格落实风险评估配套的事中监管、事后考核等措施。加强评估过程动态跟踪监测,分析、识别并及时化解风险。
工作方法扎实有效——
针对涉“邻避”环保项目关注程度高、处置难度大、极易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实际,形成了“重大难点敏感问题稳评四步工作法”。即确立“以民为主”这个主导思想,抓住“民意调查”这个中心环节,打牢“取得理解”这个重要基础,用好“权益平衡”这个最后招法。
稳评领域不断拓展——
探索推进“立法前评估”工作,沈阳市在提交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沈阳市燃气管理条例》前,组织相关机构开展决策风险评估工作,既是探索,也是突破,为各级人大常委会立法前开展评估趟出了路子。探索开展行业系统普遍性社会稳定风险识别及预防。根据行业自身职能的权力运行特点,对单位、行业具有一般性、类型化的风险进行排查和识别,推进部门、系统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建设。
理论实践互动互化——
连续5年围绕涉“邻避”环保、重大改革等决策项目可能引发重大不稳定风险的问题,共确立了100多个调研课题,有效解决稳评工作难题50多个,为工作推进拓宽了路径。组织开展稳评创新课题评比、稳评工作创新论坛等多种活动,激发稳评从业人员、第三方中介机构理论研究的热情,积极探索前沿理论,指导稳评工作实践。加强“外脑”建设,邀请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大学等院校相关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教授等专家学者参与稳评工作实践,进行稳评理论研究,不断提高稳评工作的层次和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