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1日,东港市大平码头。随着吊车吊臂的抓吊与转动,14艘涉渔“三无”船舶被依法拆解。这是丹东市开展清理取缔海洋涉渔业“三无”船舶整治行动,加大海陆巡查力度、全面消除渔船风险隐患的一个缩影。
年初以来,丹东市认真贯彻省公安厅及丹东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部署,把做好边海防管控工作作为重大任务抓紧抓细抓实,坚持最高站位、采取最新模式、落实最严要求、凝聚最强合力,全方位落实“以人管船、以港管船、以岸管船、科技管船”等“史上最严”管控举措,开展“铁锤”“铁拳”行动,全面推动海上管控工作深入开展,丹东公安机关“安边惠民利企强警”新战略取得了明显成效。
海上巡航防控
高站位谋划部署 强力震慑海上违法
按照省有关部门提出的相关要求,丹东市进一步加强了边海防管控组织的领导。丹东市委、市政府成立了以市委主要领导以及相关部门主要领导为成员的领导机构,实行实体化运作。抽调海警、农业农村、属地政府、边境管理等部门业务骨干合署办公,建立一系列机制体制,对海上管控工作进行统一指挥调度,有效破解了管海工作长期存在的“九龙治水”、缺乏统一指挥等难题。
针对海上疫情防控和休渔期管控面临的新形势、新动向,丹东市委提出要采取“史上最严”措施,把“以港管船、以人管船、以岸管船、科技管船”要求落到实处。5月12日,丹东市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上管控工作的意见》,同时配套建立了信息报送、综合保障等工作制度。制定印发了《丹东市海上管控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任务、拴桩定位,对方案明确的任务实行销号推进、严明奖惩,切实改变了管控工作上热下冷的局面。
抓实“双铁”行动 双线并行作战
丹东市改变了过去重部署、轻督导工作模式,坚持“属地管理、行业监管”的工作原则,统筹各涉海地区、职能部门,分别落实属地属事责任,明确各级包保责任人,负责对辖区船主、船长、船员开展安全教育,针对禁渔期非法出海作业的船只,实行“一事一倒查、一事一问责”。
深入开展以打击“三无”船只为目标的“铁锤”行动,由属地政府与农业农村部门对丹东籍各类涉海船只开展彻底排查,做到不漏一船、不漏一户、不漏一人。重点查处进行非法作业的无牌、套牌和假牌船只,以及多年不检、多年不交费的弃证船舶。对排查出的“三无”船舶,连同船长、船主、船员建立台账、登记造册、一船一档,全部纳入“黑名单”。对全地区自然停泊点进行全面摸排,全力清理管控盲区和死角,先后取缔15个自然停泊点。累计清理取缔“三无”船舶41艘。
在实施“铁锤”行动的同时,“铁拳”行动也随之展开,打击整治海上涉黑涉恶问题,全力维护海上生产秩序。今年以来,共走访摸排渔船民1500余人、重点人员45人、港口码头62个、船舶1000余艘,梳理往年涉边案件4起。
创新科技管控 严格巡航执法
丹东市积极推进联防平台建设,通过抓实科技管控,全时空提升港船管控质效。联防平台实行实时管控,实现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对违规作业渔船进行精准打击。
丹东市有关部门在海上首次划定渔业生态保护区,以通告的形式向广大渔民发布告示。同时持续开展海上联合执法行动,设立了8个巡航管控区,派驻7艘执法舰艇进行不间断地联合巡航执法。对发现的违法船只,由指挥部调度就近执法舰艇第一时间进行检查并扣港;对扣港的违法船只,由指挥部责成陆上执法组及时接收、依法查处,从而形成“联合执法”新模式和“海查陆处”新机制。
行动期间,共抓扣违法违规渔船228艘次,罚款450余万元。将10艘违规渔船列入“黑名单”,对35艘2年以上未年审证件的渔船,责成发证机关注销其渔船证件,有力震慑了海上各类违规违法行为。
丹东市公安局边海防支队将东港合作区渔民骨干、渔船员共1000余人建立7个“边海防渔船员共享信息群”。微信群成立至今,共播报海况信息19次、警事信息300余条,成功解决渔民问题15次,为海上安全作业提供了有力的服务与保障,得到了渔船民的广泛赞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