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者,治之端也。
2019年6月以来,省公安厅在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全面推进57个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应用,并以此为平台和载体,进一步夯实人民在我心中执法理念,有力地促进全省公安机关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切实提升新时代公安建设水平和执法公信力。
案件受理区域
统一的外观设计
实现一站式办理
为基层执法办案民警减负增效
我省较早地开展推进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
2016年8月,抚顺市公安局案件管理中心接待大厅正式投入使用。这个接待大厅承担着公安机关内部执法流程跟踪管控、受立案监督、统一对接检察机关等对公安机关法律监督、统一受理当事人复议复核赔偿申请、统一接待律师对公安机关侵害其执业权利的投诉咨询等多项工作。
2018年5月31日,沈阳市公安局专门成立了案件管理中心,由过去的多警种部门分散监督管理,变为由法制部门一家牵头、多部门分工协作的受案立案监督管理模式,全市各分、县公安局和派出所也相应成立案件管理中心及法制室,在全市公安机关形成三级案件管理,共同承担受案立案监督、管理工作。
从2017年10月起,大石桥市公安局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列为重点工程全力推进,派专人先后赴北京、湖南、湖北、江苏、山东等地考察,并结合本地工作实际,制定了一套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方案。2019年年初,“一站式执法办案、专业性辅助保障、全流程监督管理”的大石桥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投入使用。在这里,实现了“一站式办案、合成化作战、智能化管理、全流程监督”,打造了执法规范化建设的“大石桥样板”。
大石桥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将人民在我心中执法理念贯穿到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使用全过程,以先进的管理理念,有力地促进基层民警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在办案区配备国内先进医疗器械,通过购买医疗服务,将体检中心前置到执法办案中心,由医务人员按照监所收押标准对入区的嫌疑人进行健康体检,彻底改变了办案民警在本单位、法制部门、体检中心奔波往返的模式。配备专职警务人员承担日常值守、出入区登记、人身检查、信息采集、看管看押等办案辅助工作,真正把“民警来回跑”变成了“最多跑一次”。以前办案至少需要5名警力,现在只需要两名民警即可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创建了执法办案新格局。
大石桥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从源头上落实对执法核心要素的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形成了法治引领、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的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新模式,为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开拓了新思路。今年6月,大石桥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
延伸: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突出集约化、流程化,最大限度地整合执法办案要素,不仅具备审讯、看管等传统功能,还具有入所体检、集中押解、远程提讯、会见示证、案件审核、执法公开、法治宣传、未成年人帮扶、设备共享、民警休息等功能,具备条件的地方,还设置速裁法庭、物证(价格、伤情)鉴定室、法律援助室、律师接待室、邮政代办等,确保执法办案需求在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一站式实现,为民警提供集约高效、易用好用的办案场所。
办案区域
物证保护区
实现一体化运行
打造执法办案管理新模式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一站式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使用面积1500余平方米,集案件受理、执法办案、案件审核、执法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积极融入大数据、物联网、人脸识别等先进信息化技术,有效提高了执法办案和监督管理的规范化、集约化、智能化水平。从2017年到2018年年底,平台监测各办案单位处理的警情37839起,监测行政案件4340起、刑事案件1589起,发现问题及时预警。通过平台自动预警和人工手动预警要求反馈及整改的案件中,警情预警2470起,行政案件预警477起,刑事案件预警377起,没有出现案件退侦、补侦情况。极大地避免了安全事故和信息错采、漏采等操作问题,工作人员的前期介入、全程指导也避免了各类执法问题的发生,体检中心前置、看守所收押工作前置都是全省首创。
为此,省公安厅将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列为全省执法规范化建设示范点。
大石桥市公安局把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作为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功能整合,实现了受立案、人员审查、审核审批、监督管理、研判指导等一站式全流程办理。专用场所,专班管理,专业队伍,专门配备民警19人、辅警45人,全面负责实体运行及执法管理。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科学设置了案件受理区、案卷管理区、物证区、执法办案区、执法管理区5大区域。仅就执法管理区而言,安装监控系统,实时监督全局执法办案单位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同时设置2个警情分流管控岗、2个处警视频管控岗、2个受立案管控岗、2个办案场所管控岗、1个强制措施管控岗、1个涉案财物管控岗、1个执法质量考评岗及1个执法问题督办岗,共12个管控岗位,各司其职,高效监管。通过发放防拆卸电子手环,全程无缝隙记录涉案人员活动轨迹,对异常行为实时监控、实时提醒。应用智能案卷管理系统,通过绑定电子标签,对未结未破和报捕起诉案卷的存放、保管、调用、归还等轨迹全程留痕、实时管理。建立执法音视频管理系统,串联现场执法记录和办案中心活动视频,实现每一起案件都有执法视频可回溯,从源头上堵塞执法漏洞。
延伸: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整合执法办案、监督管理、服务保障功能,建立专业高效、内外联动的执法办案“中枢”。执法办案民警只负责抓捕、审讯和呈报案卷工作;中心专职管理辅助人员承担日常值守、出入区登记、人身检查、信息采集、看管押解等办案辅助以及日常管理、场所和设施安全的应急处置工作;配备专门人员开展受立案监督、案件审核、执法巡查、案卷监督、涉案财物监督工作,及时纠正执法办案瑕疵和问题;执法警种运用各专业侦查资源及公安大数据等科技手段,为执法办案提供实时信息支持和智能辅助。积极引入社区帮扶、法律援助、司法救助、普法宣传等力量,把公安执法与社会综治工作紧密结合起来,推动实现执法效果最大化。
大石桥市公安局执法办案管理中心
实现从源头上治理
减少不作为、乱作为和办“关系案”
记者了解到,截至4月底,全国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已建成执法办案管理中心1127个,27个省级公安机关实现了涉案财物信息化管理,各地普遍开发应用了全省(区、市)统一的执法办案与监督信息系统。这意味着从群众报案、民警接处警、案件办理审核到嫌疑人看管看押、涉案财物管理、案卷保管都会实时记录、系统管理、全程监督,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迈出了实质性的新步伐。
就拿大石桥市公安局来说,为保障执法管理中心和执法管理服务平台有序运转,该局探索建立了一系列“运行机制”,通过建立配套运行机制,将业务流、信息流、管理流有机融合,以信息化手段把三级执法管理部门联通起来。以执法源头要素管控为突破口,将执法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基层一线执法办案单位。逐步解决了制约执法规范化建设向纵深发展的机制性难题。
在案件受理区设立受案大厅、受案室、案件审核室、律师接待室,设置执法公开岗位及执法公开查询机,通过多种渠道依法向案件当事人公开接报案、受立案、案件办理情况。进一步健全执法公开制度,保障案件当事人合法权益。案卷管理区设置了13组共130个智能案卷管理柜,负责全局所有执法办案单位在办、未结、未破案件的卷宗管理,定期检查清理,确保卷宗管理安全,避免卷宗丢失,指导在办案件及时侦办,保证办结案卷及时装卷归档。执法办案区包括登记安全检查区、随身物品暂存区、信息采集区、毒检区、候问区、讯问区、询问区、体检区等9大功能区域24小时承接案件,单日最大审查人数可达60人。
延伸: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实现了科技与执法深度融合,使打击犯罪更精准、执法办案更透明、执法公信力有了新提升,让人民群众在一项项执法活动、一起起案件办理中更多地感受到公平正义。这是公安机关深入推进法治公安、智慧警务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深化警务运行机制改革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
实现智能化管理
切实保障人员、案件、财物安全
建设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是当前公安部落实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推进公安执法规范化建设的一项具体措施,是公安机关执法办案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的必然要求。2019年6月,省公安厅出台《辽宁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验收标准》,对全省公安机关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作出具体明确规定,并列出时间表。
同年8月12日,锦州市公安局迅速组织召开专题工作调度会议,贯彻落实省公安厅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最新指示精神,调度市公安局、县(市)公安局工作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建设任务。会议传达了省公安厅调度会精神和工作要求,并对《辽宁公安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工作验收标准》进行解读,就标准中对中心功能区室设置和外观及风格设计等方面提出的新要求进行了着重强调:市、县两级公安机关务必主动履职,不等不靠,确保全市至少要有一个一级中心的目标。同时,4个县级中心建设在紧贴实际、因地制宜的基础上规模要相对统一(特别是讯问室的数量),并参照市级中心设计保证做到外观、风格、标识相对一致,确保按照省公安厅要求在年底前建成。
如今,锦州市两级执法办案管理中心按期投入使用。
按照省公安厅要求,各地公安机关加强执法管理中心建设、升级、改造,强化执法管理服务平台应用,建立完成对重点执法环节的日常巡查工作机制,健全了执法司法权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结合“受立案”和“两统一”两项改革任务,对“警、案、人、物、卷”执法五要素实现动态、实时、全程巡查监督机制。以“警情、案件、物品、场所、卷宗”等执法核心要素为监控点,以多维度、可视化的网上巡查、网下核查为主要监控手段,以统一的标准进行全流程、全要素、可回溯监管。围绕嫌疑人审查送案各个环节,逐人落实岗位职责、逐岗规范工作标准,形成环环相扣、有机衔接、全程闭环的管理运行模式。通过物联网智能化的手段实现涉案财物的仓储式管理,排除人为因素干扰。随身物品和涉案物品均拍照入柜,生成二维码“临时保管”和“保管”两个位置登记保管,同时与人、物、案信息相关联。逐步实现从接处警、受立案、强制措施到案件移送起诉的闭环式全流程智能管理体系,逐步实现对公安执法活动的全要素管理、全流程监督、全信息研判。
通过解决一批突出执法司法问题,依法处理一批典型案件,启动建设一批执法司法服务项目,以点带面,精准施策,重点突破,有效提高执法司法的质量、效率和公信力,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测的法治环境。
延伸: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执法信息化与执法办案管理中心建设相结合,按照“互联、共享、新智能”的原则,提升管理的有效性和精准度。强化对犯罪嫌疑人的安全管理,建立医疗和应急救助制度,强化对犯罪嫌疑人所有活动及异常行为进行智能化记录和跟踪管控,同时保障嫌疑人合法权益;强化对办案活动的规范管理,对办案人员违反规定的行为设置智能预警提醒;强化对涉案财物和案件卷宗的智能管理,运用物联网、电子标签、智能案卷柜等技术装备手段保障涉案财物和案件卷宗的安全。
采访后记
“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这段话出自《韩非子·有度》。“有度”就是有法度。
深化“放管服”改革,着眼建设法治公安目标,充分依托执法信息化成果和大数据技术,强化执法活动源头管理、流程管控、结点管束等方面监督效能,“重实干、强执行、抓落实”全面提升执法服务质量,构建适应实战需要、符合办案规律、体现时代特征的执法管理新模式,加大对与企业和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执法规范力度。
执法办案管理中心的不断完善,必将引领我省公安机关在法治公安、智慧公安和平安辽宁建设的征程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