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丹东市中级人民法院不断强化政治站位和责任担当,按照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主动服务和保障脱贫攻坚工作,以“驻村干部当代表、法院做后盾、一把手负总责”的原则完善帮扶机制和措施,以实际行动为帮扶村脱贫摘帽添砖加瓦奉献力量。
扶贫进农家
特色帮扶进村入户
今年的10月17日是第六个国家“扶贫日”。丹东中院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组织党员干警到对口帮扶的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高坎子村开展“访民情、解民忧、送温暖”活动。
活动前,院党组书记、院长王玉砚要求干警们实地了解群众所需,听取群众的意见建议,切实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当天,干警们在院党组成员、专职审判委员会委员赵晓欣的带领下,进村入户询问群众所需所求,慰问本院扶贫工作队干部,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帮扶措施落实情况,开展政策宣传、法律解惑等特色帮扶,并为14户贫困户送去慰问品及干警们的爱心捐款。
在民三庭党支部“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户程某家,干警们与程某一家人拉起家常,详细了解程某家的生产生活、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等状况及面临的困难,鼓励他们乐观面对生活、振奋精神,力争全面脱贫。
在政治部机关党委支部“一对一”帮扶的贫困户孙某宽敞明亮的新房里,干警们鼓励孙某继续坚定脱贫信心,自立自强,早日摘掉贫困“帽子”。
民四庭党支部干警们精心挑选了百余册课外书籍送到高坎子村小学的孩子们手中。孩子们的脸上绽放出开心的笑容,他们用最真诚的语言向法院的叔叔阿姨们致谢。
因地制宜推动脱贫
丹东中院党组高度重视扶贫工作,自开展对口帮扶宽甸满族自治县牛毛坞镇高坎子村脱贫攻坚以来,派出脱贫攻坚工作队驻村,不断加大帮扶力度,将扶贫与扶志相结合,努力推动全村脱贫致富。
丹东中院9个党支部的100名党员对建档立卡的14户特困家庭实行“一对一”或“一对多”结对帮扶。2017年以来,该院还立足长远、因地制宜,投入资金和设备,联合辽宁地质学院建设高坎子村电商平台,为村民们生产的绿色、无公害天然农产品与外埠对接。同时,驻村工作队助力直销,使农户打开销售渠道,实现农产品销售增收。多年来,丹东中院自筹并投入数万元资金和物资,帮助修缮出行道路、更换村委会办公设施,尽全力为改善村居环境和村民生活作出贡献。
增收项目逐一落地
为加大精准扶贫力度,丹东中院抽调4名党员干警作为驻村“第一书记”专职驻村,分别到凤城市爱阳镇和振安区九连城镇驻村扶贫。工作中,他们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经常深入地头田间、村民家中了解民情、民意。
驻村“第一书记”、丹东中院组织人事处副处长张宇积极引导九连城镇马市岛内五村将“党支部+”模式共同确定为“党支部+合作社”统一模式,依托组建的“镇萝卜协会”全力推广“爱河青”水果萝卜,形成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党支部+”区域联动新模式。积极争取“一村一品”农业项目,实施振安区九连城镇窑沟村庭院经济建设,新增软枣种植庭院200户,种植面积将达到1000亩,全力打造窑沟村市级庭院经济示范村。
驻村“第一书记”、丹东中院刑一庭员额法官郑成垒不遗余力地争取资金为凤城市爱阳镇三合村建设现代化农业大棚3座、大棚看护房1栋。大棚建成后,每年能为村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万元,同时能为村民提供务工机会,村集体和村民均受益。
王玉砚向记者介绍,丹东中院将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部署要求,坚定奋斗目标,提高脱贫帮扶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实现全市脱贫攻坚战的全面决胜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