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深化“访”和“谈” 做好“加”与“减”——锦州市公安局全力打通服务“最后一百米”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于晓跃 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19-08-21 09:30

  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开展企业走访、召开警民恳谈会、优化审批流程、出台服务举措,在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工作中,锦州市公安局打出服务发展组合拳,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营商环境建设带来的红利。

  在锦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服务大厅,记者看到这里的自助服务设备一字排开,群众可以利用这些设备完成照相、复印等一系列自助服务,10余个服务窗口同时开放,窗口民警认真地为群众办理相关事项,并真诚地邀请群众通过“好差评”系统为其服务进行评价……据介绍,今年7月份,锦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开通了24小时自助服务,全天候为群众提供港澳台团队旅游再次签注服务,3分钟左右即可办结。锦州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的一系列便民举措,正是锦州公安创新服务的真实写照。

  年初以来,锦州市公安局紧盯 “打造全省最优发展环境”这一目标,围绕困扰企业群众的难点、痛点、堵点、热点问题,努力做精与企业群众的“访”和“谈”,做优服务企业群众的“加”与“减”,全力打通服务企业群众的“最后一百米”。

  “访”

  深入基层在主动服务上想办法

  “现在我了解了办理外国人在华就业所需手续的具体程序,也认识到了雇佣外籍员工需要承担的法律责任。”义县一家民营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对走访民警竖起了大拇指。

  今年6月,这家企业想要聘用200名外籍员工,但对相关法律规定不够了解。得知企业的需求之后,锦州市、县两级出入境管理部门的民警一同到企业上门宣传。很多民营企业家都与这家食品加工企业负责人有同样的感受,在锦州,类似于这样的“民警上门服务”越来越普遍。

  年初以来,锦州市公安局在全省公安机关“万名民警联万企”主题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开展了“百名干部包民企、千名民警进民企”活动,按照“一企一警”的原则,对全市766家民营企业、113家民营项目逐个落实包保。活动开展以来,累计走访企业3100余次,帮助包扶企业解决困难问题332个,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好评。

  “谈”

  警民恳谈在解决问题上出实招

  召开各类恳谈会720余场次,邀请各界代表3719人次,收集意见建议283个,并根据征集的意见建议,推出了“推行锦州路面交通拥堵实时显示服务”“旅店业实名制微信认证服务”“提供身份证(异地证)预约办理”等优化营商服务举措11条……去年以来,锦州市公安局积极邀请社会各界人士走进警营开展座谈,真诚征求对公安工作的意见建议,为更好地提供服务汇集了智慧、凝聚了力量。

  “加”

  内部挖潜在提质增效上下功夫

  今年6月,一民营企业负责人专程将一面绣有“心系民企促发展、排忧解难保平安”的锦旗送到了锦州市公安局太和分局。

  原来,该企业在2011年采购了一台二手的车载式起重机,但在2018年为车辆进行例行年检时,却收到了交管部门强制报废的通知。经了解,原车主在注册时,错将使用年限30年的“工程救险车”登记为使用年限仅有15年的“一般货运车辆”,公安机关立即启动了“企业车管业务绿色通道”,核实该车辆性质应该为“工程救险车”,为企业避免了经济损失。 

  车驾管部门每周六上午坚持服务;出入境管理局星期六全天无休、工作日中午不休息;交警、户政等单位为企业和有困难的群众开通了“导办服务”,增设户政、出入境、交警等各类办证点31个……与“企业车管业务绿色通道”一样,锦州市公安局近年来先后加推的“18项便民利企服务举措”“服务经济发展20项新举措”等一系列服务措施,让企业和群众享受到“家门口”的服务。

  “减”

  简政放权在便民利企上有实效

  在锦州滨海电子商务产业基地,新建成的警务服务中心6月份刚刚投入使用,在全市推动公安户籍业务“一所通办”的基础上,锦州市公安局滨海新区分局将派出所权限内的户籍和审批业务全部放到警务服务中心,让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内70余家入驻企业和周边多所大中专院校近5万名师生体会到了门前办公、现场办公的便利。

  围绕简政放权,锦州市公安局坚持在简化流程、压缩时限、拉近距离上做文章。截至目前,共93个行政审批项目实现了“最多跑一次”,户籍窗口全面实现了临时身份证即办即领,赢得了企业群众的频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