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强化科技引领 打造“智慧交通” 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努力提升城市交通管理工作水平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张强 驻锦州记者 王璐璐 | 发布时间: 2019-07-18 08:44

  面对机动车保有量持续增长、交通拥堵日益严重等诸多压力,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准确把握城市交通管理实际、理性分析城市交通管理矛盾,以强化科技引领为突破口,探索构建“智慧交通”模式,努力提升交通管理精细化、实战化、科技化水平,在“智慧锦州”建设征程上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

  开启交管“智慧大脑”

  应用“智慧交通”已经成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必然趋势,而智慧交通首先需要打造“智慧大脑”。

  锦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党委一班人革新思想、紧抓机遇、大胆创新,借鉴先进城市的管理经验,结合锦州实际,建成了包括大数据分析、交通态势分析、信号控制、综合屏显、AR实景作战平台、指挥调度、交通诱导和勤务管理八大模块共21个子系统在内的城市交通智能管理系统。

  如今,指挥中心运用智能管理系统,使20多亿条交管数据信息“活”了起来——交通态势预知预测、交通信号远程调控、违法车辆自动比对、查询车轨“秒”级响应、警务资源一图显示,“智慧大脑”让锦州城市交通步入充满活力的新天地。

  强化道路设施建设

  交通基础设施是提升城市交通管理水平的基石。与其他城市一样,锦州也面临着路网结构不合理、交通基础设施薄弱、道路通行能力差等难点问题。

  为破解难题,交警支队在积极争取政府支持的同时,与上海同济大学杨晓光团队合作,设立“杨晓光工作室”,借助“外脑”科学实施交通组织,渠化城区路口14处,施划非机动车彩色过街通道1万平方米,禁停标线140公里,彩色斑马线8万余平方米,停车泊位81558个,安装护栏17.5公里,规范交通标牌466块,更新智能控制系统135处,将城区全部智能控制系统接入指挥中心。在城市主要路口推行“机动车直行待行”“非机动车二次过街”“彩色斑马线”等具有锦州特色的交通组织措施,大大提高了道路通行效率。

  “情指勤督”四位一体

  以“智慧大脑”为驱动引擎,打造信息化、集成化、现代化的最强指挥中心。

  交警支队将数据分析、情报研判作为警力调度、勤务运行、业务督导的指挥棒,形成“情报指挥实时对接,指挥勤务可视交互,勤务督导智能考核”即“情、指、勤、督”一体化的新型警务管理机制。

  情报部门利用分析系统对交通堵点、乱点进行预警预判,对重点车辆违法和轨迹进行定位,预测交通风险,为指挥调度提供情报依据;指挥部门依托由“支队指挥中心、大队数字指挥室、中队数字指挥单元”构成的指挥网络,将警情“点对点”推送至执勤民警,并实时监控处置情况;执勤民警按照“三个网格+六大勤务”运行机制,对推送的警情和指令迅速反应、快速处置,及时向指挥中心反馈结果,形成闭环管理;督导部门通过智能摩托车、对讲机、执法记录仪、移动警务终端等装备实时回传的巡逻轨迹和执法情况,监督执法过程,监管履职情况,对绩效自动考核。新机制运行以来,交通管理的路面管控、违法打击、应急处置、服务群众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突破完善“快处快赔”

  “小事故、大拥堵”,事故现场拆除慢、理赔难。能否让事故处理高效、便民?交警支队为事故快速处理工作开出了一剂“良方”——2016年12月27日,锦州市交通事故快处快赔服务中心正式挂牌。交警支队整合交通、治安、市政监控设备,邀请17家保险公司入驻,制定《锦州市道路交通事故快速处理实施办法》,打造了具有锦州特色的“远程可视化事故快速处理模式”。

  事故发生后,交警直接通过监控设备录像、取证、电话询问录音,平均1分钟完成取证、5分钟拆除现场,“小事故”不再“大拥堵”;推行“一站式”服务,20分钟内完成事故定责、定损、理赔等一切流程,1小时内理赔款赔付到位,老百姓真正实现了“只推一扇门,只跑一次腿儿”。据统计,去年以“远程视频模式”快速处理的交通事故占总量的62.6%,结案率100%,城区道路因事故造成的拥堵发生率下降89.61%,早晚高峰通行效率提高12%。目前,这一新模式已申报国家专利,交警支队自主研发的交通事故快速处理综合应用系统还荣获省公安厅基层技术革新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