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庄河市以平安建设、法治建设为出发点,不断学习借鉴成功经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地解决问题的基本精神不动摇,在城乡社会治理的各个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连续15年被评为省、大连市“平安市”和“平安示范县(市、区)”,荣获“首批全国社会治理创新优秀城市”“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等称号。
矛盾纠纷排查化解
标本兼治
率先构建大调解模式
庄河市户籍总人口84万人,现辖21个乡镇、4个街道,其中农业人口占总人口的70%。2010年,庄河市率先在全省构建了“4321”大调解模式,这种“模式”从“治标”上化解人民群众内部矛盾取得了实效。但是,要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根本性、源头性、基础性的问题在于“治本”,“治本”在于基层的村(社区),只有激活基层“末梢神经”,才能事半功倍。
2012年,庄河市顺应民生之需,推出了涵盖组织建设、政权建设、平安建设、惠民工程4方面23个具体项目的“村级社会治理”工程。将责任细化分工落实到18个责任部门、58个协作部门,对全市263个村实施社会治理项目目标管理,每年投入资金近400万元、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使村级社会治理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更加符合基层社会治理发展需要。
党建引领
基层党组织成为“领头雁”
庄河市委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要求,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大力实施“一线筑垒”工程,坚持以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全面实施基层党建项目化管理,努力构建“规范+特色”的基层党建格局,使得基层党组织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为实现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乡村全方位振兴、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保证。
党建引领的关键在于找准“契合点”,庄河市创新打造了“支部+合作社”“党建+文化凝聚”“党群恳谈会”“党员积分制管理”“村级后备干部试岗锻炼”等40多个务实管用和可复制推广的党建创新项目,在改善民生、加强社会治理、推动发展等各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为破解基层社会治理的瓶颈难题,庄河市积极推行乡村“一方承接”、市县乡选派力量“三方共驻”模式,先后向全市205个村选派“第一书记”(副书记)223名,选派乡镇驻村团队205个,选派市直扶贫帮扶工作队55个,大大充实了村级工作力量。
特别是乡村“第一书记”选派以来,先后协调投入资金6000余万元,引进致富项目120个,领办创办农业合作社70家,帮助百姓办好事实事1600多件,化解村集体债务近200万元。以3个试点村为牵动、“六型”发展模式带动、各级扶持政策推动,做到一村一个项目,取得积极成效,打通了难点、痛点、堵点,仅2018年就实现12个低收入村和33个“空壳村”摘帽脱壳,今年还将实现29个低收入村和30个“空壳村”摘帽脱壳,到明年全面完成脱壳摘帽任务。
强化护路工作
全力打造
共建共治共享的大格局
就庄河这样一个农业农村占比较大的欠发达地区而言,要走出符合地域特色的社会治理新路子,一定离不开自治、法治、德治的“三治”有机结合。从信访维稳的实际工作来看,离开法治形成不了良好的生活秩序,离开德治形成不了良好的社会风气,离开自治形成不了良好的内生动力。庄河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通过法治平台的搭建,构筑起了庄河的“大调解”工作模式。调解的是矛盾纠纷,调顺的是民心民意。10年来,庄河市共排查调处受理各类纠纷132151件,调解成功108384件;其中人民调解48232件,调解成功47949件;行政调解26833件,调解成功26194件;司法调解57086件,调解成功34195件。连续10年组织开展家庭、婚恋矛盾纠纷专项排查化解活动,共排查出1830件矛盾纠纷,调处成功率100%,未发生因排查化解不及时出现民转刑案件的情况。
基层自治的实质在于直接民主,直接民主就是重大事务交给群众决议,促进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让群众自己“唱主角”,实现“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以庄河市兴达街道干沟社区为例,该社区大力推进“枫桥经验”建设,高效落实“村民说事”制度,以民情档案、网格化管理为立足点,以“说、议、评、办”为辅助,对社区进行创新治理,一改往日工作推进不畅、社会氛围不和的现象,发展成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富裕的新型社区。2016年以来,干沟社区无重大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发生,无上访事件发生。
庄河市在创新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注重基层高尚品德的培育。通过“乡贤”“好人”“巾帼英雄”等的引导、优秀文化的熏陶、村规民约的规范、生活礼俗的教化、榜样和典型的影响,实现“乡风文明、民风淳朴、乡情浓郁、崇礼尚德”的目标。以新华街道公园社区为例,该社区以党建为引领,以自治、法治、德治为切入点,引导群众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通过载体创新,提升群众学法懂法用法的能力,推进德治建设,不断探索社区治理新模式,取得很好的治理成效。先后被大连市和庄河市评为“党建工作示范基地”、“五星级”党组织及“优秀社区”“平安社区”“优秀调解组织”“文明社区”“先进人民调解委员会”等,连续3年被评为村级社会治理工程一等(村)社区。
推动建设
人美景美生活美的新农村
建设美丽乡村是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大举措,是在农村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美丽乡村建设是兑现民生承诺的重要内容,是社会治理成果的直接体现。庄河市以村域内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体,改善生态环境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推进休闲农业、停车场、公共厕所等公共服务设施和传承农耕文化、体现民族风情的公共设施等建设项目,通过美丽乡村建设的实施,让群众切身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从而极大地提升群众对社会治理工作的参与热情。2016年到2018年,庄河市打造了鞍子山乡山海丰村等7个美丽乡村。
一是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通过对农村饮用水水源、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等整治,使农村环境状况得到全面改善,人居环境得到全面提升。二是推进农民致富增收和农村“六化”工程建设。全市安装标准路灯17000盏;全市绿化面积16.6万亩;对55个低收入村实施整村扶贫开发,完成设施农业扶贫项目55个(其中设施草莓项目33个,设施番茄5个,设施食用菌17个)。三是改善农村公路新建路面工程。为改变农村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落后面貌,改善农村道路交通环境,全市农村屯屯通油路1640公里。
庄河市鞍子山乡山海丰村党总支书记于泽文将自己承包的滩涂养殖产业无偿返还给村集体。集体收益用来给村民修水渠、扩电网、建公厕、铺村路,引导农户改造建设美观整齐的庭院围墙,实施绿化美化工程,打造亮化工程。在于泽文的带领下,山海丰村做实做细服务群众的各项工作,多年来,无信访案件、无刑事案件、无安全生产事故,实现了“小事不出屯、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的工作目标。
后记
郡县治,则天下安;村居稳,则社会稳。
在坚持和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庄河市不断调整思路、总结经验、创新方法,以打造典型、培育精品、以点带面、全域发力的工作思路,培育和造就了一批具有地区特色的社会治理工作“景观点”。下一步,庄河市委、市政府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对标先进,走出去、请进来,真抓实干、善作善成,把“景观点”串成“景观带”,让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庄河乡村多点开花,结出累累硕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