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体验道交纠纷全流程在线处置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关月 | 发布时间: 2019-03-13 09:48

  当班人: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

  当班日志:收案、调解

记者在道交纠纷立案窗口体验收案

记者在道交纠纷立案窗口体验收案

  3月5日10时,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内人头攒动,各服务窗口、工作区的法官都在紧张有序地工作着。2018年6月12日,这里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纠纷处理”平台正式上线运行。该平台的日常运行情况是什么样的?全流程在线如何操作?记者特来体验感受。

  记者来到专门负责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的立案窗口,看到窗口墙边贴着《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诉讼须知》,其中提到:凡沈北地区立案管辖的道交纠纷(仅限人身伤亡)全部实行保险行业协会调解前置。

  “交警给没给划分责任?”“写没写伤残鉴定申请?”“保险公司是不是本地的?”服务窗口内,法官臧俏一边翻阅立案材料,一边连珠炮似地发问,在与当事人确认相关情况后,他指导当事人填写了《人民调解告知书》《道路交通事故纠纷前置调解回执》等3份材料。“鉴定得摇号,您回家等电话吧,定了鉴定的具体时间和地点通知你,然后先走调解流程。”不到1分钟,当事人已成功立案。

  随后,臧俏抽时间将记者“培训”了一番,“主要看有没有事故认定书,如果责任划分不清晰,双方对此有争议就没法调解。如果写了伤残鉴定申请,就要看有没有病历,保险公司必须是本地的……”10分钟后,记者正式上岗,很快就收到一个道交纠纷案件,记者看到,厚厚一叠的材料包括民事起诉状、病历和《伤残鉴定申请书》《道交事故认定书》《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单》等等,在臧俏的指导下,记者分别核验了保险单上的保险公司地址、委托书与委托函是否一致,车辆信息等材料,“你看,这个被告是出租车司机,所以出租车企业的机读卡档案必须有,这个是可以调取的。如果责任划分不清楚,那交警就不会出‘认定书’,而是‘说明书’。”臧俏补充道。

  “今天这个窗口不会太忙!”臧俏说。可能是看出了记者的疑惑,他下巴向窗外一扬,“最近天气都挺好的,雨雪天气之后的三五天,会出现立案的高峰期。”

  当记者来到该院的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调解室时,一起道交纠纷正在调解中,记者在调解员李扬的电脑上看到了申请人李某某的全部立案材料,“无论是调解、做司法确认还是开庭,都可以通过身份端口(如调解员或法官)进入,查看案件的全部材料。”立案一庭副庭长谢菲告诉记者。

  看到保险公司给出的赔偿协议,申请人李某某比较满意,他告诉记者:“来调解前,我通过平台计算过可能获赔的金额,没想到跟今天调解完的金额就差了几十块钱!”李某某说,更让他意外的是,他是5天前立案的,想不到这么快就安排了调解。“不涉及伤残鉴定的案件,我们的规定是7日内完成调解工作。”谢菲补充道,调解后的赔偿款在2-3天即可打到李某某的账户上。

  在调解员李扬点击“申请司法确认”后,记者在谢菲的电脑上看到了移送过来的李某某一案的材料,因此次调解符合司法确认的法定条件,短短5分钟后一份民事裁定书便打印了出来,而整个调解过程没有超过1个小时。

  据了解,该平台使用统一的理赔计算器,统一理赔标准,避免了实际理赔数额与当事人预期差距较大、保险公司之间理赔标准不一的问题,可以有效降低交通事故纠纷处理的难度。沈北新区法院自搭建该平台以来,共收案200余件,调解成功107件,被省高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省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纠纷处理”平台建设示范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