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今天我当班】另一种“出生入死” 炸药库里“走几遭”

来源:辽宁法制报 | 作者:记者 董楠 | 发布时间: 2019-02-25 10:06

  当班人:朝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物品管理大队教导员杨德福

  当班日志:对井下爆炸物品进行安全检查,对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等进行安全检查

记者换上下井服跟随杨德久下井进行安全检查

记者(右)换上下井服准备进入井下采访

  炸药、雷管、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提起这些物品,往往让人不寒而栗。然而,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工作就是与这些让人敬而远之的东西打交道,防止其不慎伤人。2月20日,由朝阳市委政法委组织的“今天我当班”采访团来到了朝阳市公安局治安支队危爆物品管理大队,跟随教导员杨德福体验他们的日常工作。

  “今天我们要对几个行业进行抽检,咱们首先要去的是保国铁矿。”9时30分,记者在危管大队见到了杨德福。这位从警18年、从事危管工作10余年的老警向记者简要介绍了当日的工作。

杨德福(右)向记者介绍检查情况

杨德福(右)向记者介绍检查情况

  保国铁矿位于北票市宝国老镇,距市区70余公里。9时40分,记者在杨德福的带领下登上了前往保国铁矿的警车。一个多小时的车程过后,记者一行来到了保国铁矿炸药库管理区。

  “这里存放着炸药和雷管,大家请把手机放在车里,库区内禁止吸烟!”按照杨德福的要求,记者立即将“危险”物品放在了车内,带着好奇同穿好防静电服的杨德福来到了炸药库。

  “炸药库,危险等级:1级,危险性:爆炸,定员:4人,定量:20吨。”刚刚来到炸药库门口,印有黑色字体的银色牌匾映入了记者眼帘。

  进入炸药库必须身穿防静电服,否则易引起爆炸,因此,记者只好在门口静静等候。检查完毕后,杨德福回到该库区办公室仔细检查了台账与手持机,“炸药摆放规整,无起高摆放,未变质过期!”杨德福告诉记者,检查炸药雷管必须仔细,稍有不慎便会酿成严重后果,因此每次检查时,他们还必须详细检查视频监控、台账、手持机,三者记录必须相符。

  11时35分,穿过崎岖的山路,记者一行来到了铁蛋山铁矿准备对井下爆炸物品进行安全检查。下井检查前有两个必不可少的安全环节,一个是进行安全培训,另一个就是穿上橘黄色的下井服装、带上防爆手电筒和一氧化碳测试机。

  经过几分钟培训,4名装备齐全的记者随杨德福和矿山工作人员一路乘车通过斜坡道来到了井下110米深处的炸药库门前。记者在现场看到,炸药库门口的墙壁上有一个约一米长的把手,把手上方印着“摸把手释放静电”的安全标识。杨德福告诉记者,所有人员入库之前必须摸一摸这个,通过把手释放静电,防止发生爆炸。

  “炸药库定员2人,你们4名记者中只能有一人跟我进去检查。”商量过后,记者“有幸”成为代表,换上防静电服,跟随杨德福进入了炸药库中,对炸药、雷管的储存摆放等问题进行了详细检查,并详细查看了炸药出入库明细台账和现场爆破记录。他告诉记者,对炸药、雷管等物品的管理必须细之又细,如若流出极易威胁一方平安稳定,这是他们身上沉甸甸的责任。

  13时35分,记者一行乘车返回了地面,这时记者发现,身上早已布满粉尘。10分钟后,早已饥肠辘辘的记者终于吃上了盼望已久的“午饭”,而这种工作状态在杨德福他们看来就是常态。午饭过后,记者一行在杨德福的带领下来到了北票市某烟花爆竹公司和北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待对烟花爆竹、剧毒化学品、易制爆危险化学品进行安全检查完毕后,时间已近16时。

  “到了,都醒醒吧。”16时30分,因疲惫在颠簸的车上昏昏欲睡的记者回到了朝阳市。一名民警开玩笑地说:“怎么样?这活儿是不是‘压力山大’!”记者频频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