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而言,不如起而行。”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开展以来,辽河政法机关就全员出动,以超越零距离服务、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将政法工作融入油田发展建设,融入职工群众生活,快马加鞭,跑出新的“加速度”。
在一线井站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恪守理念 调研宣传 打好“组合拳”
长久以来,省人民检察院辽河分院民行服务室秉承全力服务企业宗旨,着力构建亲、清的检企关系,优化油区营商环境,大力推进民行服务室建设,基本形成了常态化的服务工作机制。
年初,民行服务室围绕监察体制改革后辽河检察机关民行工作地位的转变及油田发展大局,深刻理解优化营商环境的重大现实意义,将服务意识和“谦抑、审慎、善意、文明、规范”的司法理念贯穿于工作始终。
为尽快形成常态化的服务工作机制,6月初,民行服务室深入采油站一线与基层职工进行互动,宣传民行职能的同时,广泛收集职工的法律问题,真正实现对服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
7月,锦州民行服务室同锦州采油厂、辽河公安局曙光分局一道开展了整治油气田及违章占压专项行动。旨在对侵害油田利益的各种犯罪实施高压打击,强化油区治安管理和企业内部管理,建立风险评估体系,完善油气田安全保护长效机制。
10月底,民行服务室以“预防职务犯罪、扫黑除恶形势、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内容,深入欢喜岭采油厂开展了送法进企业警示教育活动,敲出警示教育最强音,取得了较好反响,为民行服务常态化打下坚实基础。
突出重点 普法宣讲 按需求服务
多年来,辽河两级法院充分发挥服务油田的职能优势,持续深入开展“送法到基层”活动。两级法院从一线法官中选出一批涵盖不同审判部类、具有丰富审判经验和群众经验的优秀审判人员,组建两级法院司法服务团队。改变以往泛泛普法形式,在普法前先以电话的形式征集企业不同受众的法律需求,采用订单式的普法方式,针对不同听众编写不同的普法课件。每年以不同主题深入矿区企业开展法制教育宣讲,每年均达30余次,受众达3000余人。
辽河两级法院还扩充普法素材内容,将近年在辽河油区发生的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影响力的案件及时充实到《以案说法》宣传读本中,已向辖区企业送发《以案说法》法制宣传手册万余份。针对案件审理中发现的问题向辖区企业及时发出司法建议20余次,帮助企业规范生产经营活动。
辽河两级法院从2011年5月10日起,选派37名优秀法官到辽河油区37所中小学担任法制副校长,实现了全油区中小学校法制副校长的100%覆盖。坚持每个学期为师生上法制课,定期向学校发放普法教材,多措并举开展法制进校园活动,辽河两级法院共向学校发放普法教材10000册,讲授法制课338场次,解决法律问题1024个,得到了辽河油田基础教育管理中心领导的赞许。
风雨兼程 护航13年 保平安顺畅
辽河公安局作为“因油而生,因油而兴”定向服务于辽河油区的专业公安机关,改革开放40年来,始终将服务油区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永不懈怠的政治责任,将警务活动和服务保障延伸到油区企业生产建设的最前沿,成功将定向服务的特殊性转变为优化油区营商环境和服务油区企业发展的得天独厚优势。
2005年,辽河油田受油价低迷和储量下滑的影响,开始走出辽宁外闯市场,但是,油田的作业车辆和设备由于功能的特殊性,普遍存在超长、超宽问题,运输途中经常被道路管理部门拦停检查,严重影响运输时限和工期,眼看着每天几万元甚至十几万元的误工损失,企业心里急啊!怎么办?辽河交警“铁流护航队”迅速成立,主动冲上一线,专职护送油田企业外闯市场的车辆设备,不仅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而且这个活儿一干就是13年不曾停歇,风雨兼程,护卫了企业车流的平安顺畅。
13年间,他们抛家舍业、四处奔波、昼夜行车换来了油田每年几十亿元外埠市场项目的顺畅施工。
今年7月,“铁流护航队”护送油田11台特种作业车前往2600公里外的四川省宜宾市的项目驻地。近40摄氏度的高温让车里如若蒸笼。第二天中午,“嘭”的一声,一辆作业车爆胎后偏离出车队,“铁流护航队”王锦双、王振玉两位老民警迅速将警车停到爆胎车辆后方警戒,顶着高温协助司机换胎。前三天,发生了3起爆胎故障。第四天车队在陕西遇到暴雨,一座100多米长的漫水桥早已被淹没,天色渐晚,雨越下越急,车队队长焦急下令:“车队全速过桥!”护航民警说:“不行!还是让我们先去探路,然后车队再过。”
王锦双和王振玉驾驶警车刚走过桥中间,车就陷进了坑里不能动弹,就在大家准备救援时,上游猛然下来一股急流,两名民警情急之下只能跳车逃往岸边,看着被洪水淹没的警车,车队队长心有余悸地说:“要不是两个警察老大哥,我们这些特种作业车最少得被淹五六台,几百万的资产可就没了……”
13年的护航历程,护航民警换了一茬又一茬。他们的足迹北到黑龙江林海雪原,西至新疆戈壁荒滩,南到四川崇山峻岭,累计行程超百万公里,护送车队完成油田省外、国外项目产值达500多亿元,为企业累计减少损失8000多万元。他们不但为油田企业外闯市场保驾护航,更把辽宁交警的服务带出了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