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站前区:一片冰心筑平安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白国军 孙程超 | 发布时间: 2018-11-28 10:37

  营口市站前区是营口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肩负着服务发展与维护稳定的双重任务。站前区委、区政府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工作纳入平安站前建设的战略规划中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主动作为,连续6年获得省级平安示范区称号。

站前公安分局的现代化防控体系

站前公安分局的现代化防控体系

 雷锋小区

 如今的雷锋小区干净整洁

  平安是群众幸福生活的基础,更是一座城市稳定和谐发展的注脚。营口市站前区委政法委本着服务民生改善民生的总体思路,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提档升级,打造护卫平安站前的“城市天眼”,解决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

  老旧小区的治安改善了 视频监控实现“全屏化”

  站前区跃进街道勤俭社区勤俭小区是一个典型的老旧小区,有32栋楼,属于开放式小区。自行车、电动自行车被盗案件时有发生。居民金大妈告诉记者,以前这里环境差、治安差。谁家丢了台自行车都是司空见惯的事儿。前几年,政府把小区改造了,还安装了摄像头。 

  勤俭社区党委书记王楠告诉记者, 2015年,当得知公安局要在小区安装摄像头时,大家高兴得不得了。为了让摄像头起到重要作用,社区工作人员和居民寻找治安案件多发的点位反复研究并确认,将摄像头安装在关键点位。现在小区里盗窃案基本没有了,居民安全感倍增。 

  据了解,2015年以来,站前区将视频监控重点落在了老旧小区,共投资1200万元在39个老旧小区新建高清监控探头1075个。其中枪状探头、球状探头和卡口探头全部接入属地派出所勤务指挥室,同时接入营口市公安局专网系统。

  为了弥补固定摄像头看不到死角的问题,营口市公安局站前分局还配备了100部移动摄像头,对于发现犯罪,固定证据,节省警力资源都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站前区委政法委副书记侯文生对记者说,站前区在社会治理创新中,提出了“区域管理全屏化”要求,并制定了《站前区政法机关开展优化营商环境实施方案》,再次重申了区域管理“全屏化”的要求,做到区域视频监控无缝衔接。

  破案的高效率令人惊叹 整合社会视频资源建功

  整合社会视频资源是进一步完善视频防控网、实现“全屏化”的重要举措。在站前区委政法委的协调下,站前公安分局将整合社会视频资源工作作为全区立体化防控建设的重要内容。

  截至目前,站前区整合社会视频资源437家、968个点位,全部接入公安信息系统,进一步提高了视频监控覆盖面。

  今年9月,站前公安分局辖区连续发生多起夜间盗窃临街超市案件,犯罪分子在夜间采取撬压、钻窗手段进入超市内专门盗窃香烟,案件发生后,站前公安分局成立专案组,利用现场及周围的公安视频监控寻找嫌疑人的行动轨迹。

  刑警大队情报中队侦查员王远奇通过查看现场及周边公安视频监控发现,在案件发生的时间段内,总有一名男子在现场周围徘徊,案发后驾驶一辆东风吉普车驶离现场,作案嫌疑极大。

  9月29日,民警在营口市站前区育新小区附近将犯罪嫌疑人李某抓获。

  破案的高效率源自于治安防控网的无缝对接。如今,高标准的公安分局警务指挥大厅已经启用。

  站前区同时还加快“一键式报警”建设,在区属11所小学和3所公立幼儿园完成“一键式报警”建设,形成了“一键接通、快速反应、联合处置”的辖区安保工作模式。记者在一所小学里看到了“一键式报警”装置。只要触动报警装置,校园相关场景就会出现在保安公司和公安机关的监控屏幕,同时警铃响起。民警和保安人员会迅速赶到现场进行处置。

  问事有人答,遇事有人管 “小微党建阵地”解燃眉

  帮助居民化解矛盾、义务劳动、志愿巡逻……提起 “史桂荣志愿者工作室”, 站前区的许多老党员都很熟悉。“史桂荣志愿者工作室”位于站前区东风街道办事处春光社区,工作室成立一年多来,对调动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主动参与、扎实推动基层党建创新起到积极作用。

  “史桂荣志愿者工作室”集党员教育、调解矛盾、接待来访、群团活动、便民服务为一体,这样的“小微党建阵地”在第一时间内为居民解决燃眉之急。

  春光社区地处营口市东端,是典型的老旧小区, 2017年初,社区结合基层党员群众服务内容,成立了“史桂荣志愿者工作室”,打造书记挂牌服务模式。目前,工作室已经有180多个志愿者,成立了6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包含学雷锋志愿者服务队、民事调解服务队、弱势群体帮扶队、环境卫生管理队、安全巡逻服务队、文体娱乐服务队,以基层党员为主体,带动和辐射居民骨干队伍服务群众,传播正能量。

  74岁的史桂荣退休后义务扎根社区10多年,常说的是:“我们就是社区的调解员,引领和带动更多的党员为民服务,让工作室成为老百姓放心解决问题的基层党建阵地。”

  邻里之间小矛盾有效解决、社区治安越来越好、党员有了固定学习娱乐场所……通过这个“小微党建阵地”,激活了基层党建的生命力,党群活动有声有色,“小阵地”展现出“大作为”。

  从“无奈”到“自豪” 自管让小区欣欣向荣

  站前区雷锋小区有9栋楼房、386户居民,2011年6月,随着小区的第三任物业公司正式撤离,雷锋小区再次成为了弃管小区。当时小区内杂草丛生、垃圾没人管,物业公司撤出时切断了全部电源,造成小区全部停电。没有了电,夜里道路漆黑一片,小区偷盗案件频发。

  一天,小区业主们又在广场上议论小区到底该怎么办,这时候魏凤和站了出来,他当场决定拿出1000块钱,把小区欠的电费补交上,又带着几位懂电的业主买来电线和工具,尝试着接通小区照明灯和楼宇门的电。

  当天晚上,随着电闸再次推起,断电18天后照明恢复了,不久,各楼栋的楼宇防盗门也可以正常使用了。小区通电了,但是小区接下来该怎么管理则成为业主们下一个需要解决的烦恼。

  因为魏凤和在解决通电问题上给业主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于是,他被业主们投票选举为业主委员会主任。

  上任后,魏凤和开始实施他治理小区的第一个步骤:开展小区问卷调查。“再找物业公司管理?归属街道管理?还是选择自管自建?”最后,在200多位小区业主代表的不记名投票下,“小区自治管理”成为了业主们的共识。

  之后,魏凤和提出了他的治理理念:“民选、民管、民建、民受益”。 

  如今,这种新型的小区自治管理模式已经在全市各个物业小区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借鉴。雷锋小区无一例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人人和睦相处,邻里团结互助。

  “春节时亲戚到我家来,看到小区的红灯笼、彩灯布置得特别漂亮,都羡慕我,我为住在这里感到骄傲。”业主李女士对记者说。

  从“弃管”到“自治”,从落后到先进,雷锋小区的华丽转身是因为有业主们齐心合力的建设,而把业主们拧成一股绳的人就是魏凤和。“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好主任”魏凤和的带领下,雷锋小区欣欣向荣,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