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上午,随着红绸布的缓缓掀开,56名新执业律师走进课堂,83岁高龄的共和国第一代律师、司法部全国一级英模陈庆阳结合自身几十年的求学从业经历,在鞍山市律师党校正式开班仪式上,讲授了新执业律师如何树立和加强对党的信仰。
11月7日,记者再见陈庆阳,他依旧精神矍铄,办公室的桌子上、角落里堆得满是案件材料。
陈庆阳
从律师到石匠再到铁匠
“我是一个从事律师工作时间较长的人,正是改革开放,让我的律师梦想延续至今。回顾我国律师制度的历史,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法治建设和律师工作的变化,真是心潮澎湃。”眼前老人就是一部鲜活的“共和国律师史”。
1954年,从四川大学政法系(该系后并入西南政法大学)毕业的陈庆阳成为了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永乐法庭的一名书记员。根据《宪法》关于“被告人有权获得辩护”的规定,为了贯彻《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实施,从1955年4月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成立“法律顾问处”,陈庆阳按照鞍山中院的要求成为共和国第一代律师,是鞍山最早的两名律师之一。
1957年,22岁的陈庆阳被扣上了“右派”帽子,一戴就是22年。陈庆阳由一个律师变成了石匠,后来又到农场养猪,再后来当上了铁匠。
22年后重回辩护席
1979年4月,陈庆阳的冤案得到了平反,被安排参加鞍山市法律顾问处的恢复组建工作。
1979年9月,在距共和国第一部刑法正式实施前的100多天,鞍山中院决定将一起殴斗致死案作为贯彻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各项审判制度的公开审判试点庭(这是恢复律师制度以来鞍山第一个大型审判庭),陈庆阳被指定为被告人的辩护人,他重新又坐在了阔别22年的辩护席上。当时的陈庆阳也没有想到,这一“坐”就是39年。
在为殴斗致死案被告人辩护时,陈庆阳依据该案的事实,对起诉书指控被告人构成犯罪予以了强有力的辩护,并向法庭建议,宣告被告人无罪。第3天,被告人被无罪释放,而陈庆阳精彩的辩护后来也被写进了法学教材。
陈庆阳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法治建设,尤其是律师行业的发展。这期间,国家先后颁布了《律师暂行条例》和《律师法》作为律师制度和律师的行为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