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大连市民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建设平安和谐的生活环境,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基层政法干部做了哪些实事儿?日前,记者走进大连市中山区一个个社区和楼院,感受那里的普通百姓与基层政法干部的鱼水之情
和谐楼院建设
一件围裙背后的故事
“这是我们自建的旗杆,每逢重大节日,小区都要举行升国旗仪式……小区的一草一木都有专人维护……现在小区内有64个监控探头,保安24小时值班监控……”10月30日下午,在老虎滩街道辖区亿泰庄园小区的健身休闲小广场,68岁的居民马战胜指着宣传栏里的一幅幅照片,向记者夸赞他所居住的小区环境是多么平安舒适。
在一幅照片前,马战胜停下了脚步,照片中一名起舞的女子身上系着围裙,脸上洋溢着温馨的笑容。“这是中山区综治办副主任宋伯陶,和咱们居民在一起联欢时的留影。她身上这件围裙,是居民们亲手缝制并送给她的。”马战胜说。
小区居民为什么缝制围裙送给政法干部?原来,这背后还有一段故事。
亿泰庄园小区共有8栋楼,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小区周边有山,地形相对复杂。曾有不法分子在山上观察居民楼内的动静,看哪户人家多日不开灯,便断定其家中无人,从山上进入小区伺机入户盗窃。小区曾发生数起盗窃案,有一家居民家的保险柜被抬走,还有一次窃贼行窃时在无人的居民屋内住了一宿。这些案件让居民没有安全感,心里堵得慌。
今年7月,中山区综治办在亿泰庄园小区走访调研时,了解到这一情况,动用中山区居民自治项目(平安建设)资金,帮助亿泰庄园小区安装了一批监控探头。
“现在,小区内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小偷再也不敢来了。”马战胜告诉记者,政法干部帮咱们老百姓做了实事儿,居民们觉得跟她亲近,所以缝了这件围裙送给她。
“居民们把这件围裙送给我,是想让咱们政法干部紧紧围绕百姓,把政法工作做实。”事后见记者提起,宋伯陶说,她不光感受到了鼓励,更感受到殷切的期望。
小区24小时监控
一盏路灯让居民心里亮堂
昆明街道辖区的美怡和谐楼院,仅有两栋楼45户居民。两栋楼之间的空地,围成了一个小院子。“以前,这个小院子里又脏又乱,由于没有灯光,晚上居民进出心里发慌。”居民们说,今年5月,中山区综治办来走访调研后,不到一周时间,宋伯陶就协调路灯管理处在小院子里安装了一盏路灯。另外,中山区综治办还动用居民自治项目(平安建设)资金,在美怡和谐楼院的居民楼前安装了监控探头。
“别看这盏路灯不起眼,可它对咱们居民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政法干部到咱们社区走访不是走过场,知道百姓有难处,马上就给解决了。”居民们说,政法干部帮小区建的路灯,不但照亮了楼前的小院,也让他们觉得心里亮堂。
类似的事情还发生在桂林街道辖区的安民社区,今年7月,中山区综治办动用居民自治项目(平安建设)资金,为安民社区安乐街41号居民楼安装了防盗门和监控设施。“这栋高层是个老楼,弃管多年无人问津,如今楼门口安了防盗门,楼前装了监控探头,居民们心里踏实,觉得跟高档封闭小区也没啥区别。”老楼长姜淑华对记者说。
居民“自管自治”的和谐影像
远亲不如近邻。要打造平安和谐的人居环境,就应该充分调动居民的力量。
亿泰庄园小区在实践中摸索出一套有效的管理方法:以党建为引领、业委会主抓、物业公司协作,“以德治为主导、以法治为保障、以自治为基础”融合贯通的管理方法。小区业委会成员由高素质的退休人员组成,成立志愿者义工队,充实基层服务力量。小区的各种文化休闲活动也有声有色。合唱团、秧歌队、周末放电影、文化乘凉晚会和春节联欢会,再加上小区大门口的升国旗仪式,亿泰庄园居民的凝聚力越来越强。今年8月份,亿泰庄园被中央电视台《新时代“枫桥经验”——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之路》摄制组选定拍摄,并将在央视播出。
安乐街41号居民楼的老楼长姜淑华,自1988年从大连铁路幼儿园配餐师岗位退休以来,退而没休,离岗未忘党员的义务和责任,一直在所在社区和楼院从事有益于社会、有益于社区、有益于居民的事情,并积极参与辖区平安志愿者活动,得到了楼院居民和辖区企业的认可和好评,2016年她被评为“大连好人”。
在这些人和事的背后,有着基层政法干部的支持和引导。在中山区各社区采访过程中,记者总能看到这样的场景:
老虎滩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书记王卫和中山区综治办综治科科长高峰一起,同亿泰庄园小区的居民们边喝茶边聊着小区治安状况。
在美怡和谐楼院居民楼前的小院子里,昆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书记侯成林和中山区综治办副主任宋伯陶一起,同居民们唠家常,了解楼道平安展板的布置情况。
在安乐街41号居民楼的监控室里,桂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政法书记史玉坤拉着老楼长姜淑华的手,一起查看监控设备运转情况。
一个项目带来几十个亮点
为了提升居民自治能力,深入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中山区的基层政法干部动脑筋想办法,制定了《中山区居民自治项目(平安建设)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试行)》。
中山区居民自治(平安建设)经费来源于区政法综合经费,由区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用于支持社区居民平安建设项目,力争建设更多的平安社区,让百姓切实受益,让“共建共治共享”理念在中山区落地生根。
创建平安小区、平安楼院所需安装防盗门、监控探头等设备,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平安主题宣传活动,安装弘扬平安文化、创建平安小区、治安防范等方面的宣传栏,支持平安志愿者开展活动……这些钱都实实在在花在了老百姓需要的地方。
今年以来,中山区居民自治项目投入的资金,已经让亿泰庄园小区、美怡和谐楼院等25个地方的平安建设发生了真实的变化,让这些地方的百姓得到了实惠。
“通过区里自治项目资金的带动,街道的一部分资金也投入到居民自治项目的建设中,居民们也跟着出力,平安和谐环境的建设亮点越来越多。”宋伯陶接受采访时说。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在基层政法干部的带动下,更多的市民被发动起来,主动投入到平安和谐家园的建设当中去,一个个社区和楼院的人居环境在发生着可喜的变化。
从“平安中山”看“平安大连”
坚持走群众路线,是“枫桥经验”的核心内容,中山区综治办在大连市综治办的指导下,坚持和发展“枫桥经验”,从规模化入手、用规范化提升、以智慧化引领、科学化运行,着力打造“平安中山”化解矛盾纠纷升级版,逐步探索“e+5”化解矛盾模式,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动性、创造性,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中山区“益治理(e治理)”平台通过字母“E”形象地打造了治理工作的“三横一纵”,不但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合力,同时也形成了部门与部门之间的合力。
加强党的领导,多元化解矛盾——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使化解矛盾关口更前置;强化自治作用,遵循法治思维——中山区“居民(平安建设)自治项目”使矛盾化解的范围更缩小;搭建信访平台、即时高效沟通——区级信访大厅让群众诉求表达更顺畅;强化科技支撑、加强网格管理——“警在民安”APP让矛盾发现、化解更精准;坚定依靠群众、群策群力筑安——“平安志愿者”让矛盾化解更彻底……五大方面的综合运用让社会治理更全面。
2017年度,中山区被省委政法委评为社会矛盾排查化解先进区,被省综治委评为省级平安示范区,这正是“平安大连”建设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在大连市委政法委的领导下,一个个基层政法干部的踏实工作,在滨城绘制了一幅壮美的平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