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有一丝希望,就不放弃执行
8月30日早5时18分,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大门的升降杆抬起后,私家车、警车,一辆辆鱼贯而入,足足持续了三四分钟,从这些车辆上下来的执行干警们个个精神抖擞。“今天是8月最后一次集中行动,大家要打起精神来,像以往的每一次行动一样,尽最大的努力攻坚克难!”该院党组书记、院长高铁军的一句“出发!”简洁而铿锵有力。
时间:8月30日5时30分—9时
事件:奔袭70余公里,突袭3个“老赖”所在地
5时30分,记者准时登上了赵欣执行团队的车,“今天一共是3个案件:小葛1件,小宋2件。都明确了是不是?”甫一上车,记者就听见这位执行团队女队长把工作安排得清晰到位。
“我们第一个去哪个案件?”记者提问。“去一个民间借贷案的被执行人杨某某家里抓人,欠了56万余元一直不还。前天去他单位了解到,这几天他腿受了伤在家养伤。”而在杨某某的家里,执行干警们只看到了其父母,二人告知,因杨某某还在强制戒毒期间,人已返回戒毒所,负责该案的宋鹏程法官耐心向其父母宣讲配合法院执行的法律义务后才离开。之后的3个小时内,执行干警们又来到北尚丽都小区和华强城查找民间借贷案被执行人赵某某(女)、交通肇事案被执行人王某……奔袭70余公里。
返回法院的路上,宋鹏程坚持绕到沈阳市第一强制隔离戒毒所查找杨某某,经戒毒所相关人员确认,杨某某因腿部摔伤保外就医,已于8月29日返回,11月强制戒毒到期。“那我就再等等,他出来了我再抓他。”宋鹏程说,被执行人杨某某在该院的案件不止一件,欠款总额很可观,为人也十分“狡猾”,近年来多次执行均未抓到人。“你看这不又躲回戒毒所了嘛。”尽管该案曾因无财产可执行终结过一次,但申请人提供财产信息后马上恢复了执行,“当事人不放弃,哪怕还有一丝希望,我们就没有任何理由放弃!”
时间:8月30日9时15分—11时30分
事件:为实现当事人权益,法官调解费尽心力
9时10分许,记者回到了沈北新区法院后了解到,当日出发的另一执行团队,成功抓捕了2名“老赖”——白某某和马某。
负责该案件的执行三庭庭长郑慧良告诉记者,该案件的原告穆某某、被告白某某和马某都在一游乐场门口销售雨衣,2017年8月26日9时左右,双方发生争执,被告马某将原告穆某某手中的喇叭摔坏,白某某将穆某某打伤,原告穆某某被医院诊断为闭合性颅脑挫伤……同年11月,穆某某将二人告上法院,要求赔偿医疗费等相关费用。法院判决,二人对穆某某提出的医疗费、交通费、复印费、财产损失费均应予以赔偿,其中白某某赔偿8500余元,马某赔偿95元。判决生效后,二被告均未履行法律义务。
“我们查到白某某在农信社有2400元存款,可以冻结划扣,但除此之外,她没有任何可执行的财产。”郑慧良说,马某和白某某虽未结婚,但一直搭伙过日子。“马某既有房产也有钱款,我要在马某身上找到突破口。”从9时15分至11时30分,郑慧良十数次往返于调解室和羁押室之间,怎奈双方意见始终达不成一致,最终未能成功调解。“可能你会觉得我浪费了一上午的时间,但我对每一次调解都抱有很大期望,万一调解成了,当事人的权益就不再是一张白纸了。”两个多小时没喝一口水的郑慧良这样说。
时间:8月1日—8月31日
事件:一把手“入住”执行局,执行到位71.4万元
记者了解到,该院在8月共进行了4次集中执行行动,抓获“老赖”24人,慑拘全部履行3个案件(3人),执行回款8.1万元,慑拘部分履行15个案件(15人),执行回款63.3万元,实拘4人,因体检原因未拘2人。
“咱们院长已经把办公室搬到执行局了,一得空就找局长、政委研究执行工作进度,亲自督导,有时候指挥集中行动太晚了,他就住在办公室里。”执行局宣传干事小靖说道。
除了“入住”执行局、定期召开执行工作推进会议以外,高院长还给自己定下了“工作计划”:实行“包案”制度,面对数量较大的未结执行案件出台方案,每周对所包案件进行调度、分析研判。
“都说执行难,难在没有真的去想解决办法!”院长高铁军告诉记者,在加班加点展开集中行动以外,沈北新区法院开全省先河探索“司法+保险”新模式,引入了“全程法律保险合作”模式,目前已发布执行悬赏公告3期。该院还与通信运营商举行信息化合作方式,运营商协助该院执行局向失信被执行人移动电话推送执行通知书、失信被执行人决定书、限制高消费令等法律文书短信息,同时为失信被执行人定制手机彩铃,加大“一处失信,处处受限”惩戒力度,目前1个被执行人已经被定制了彩铃。
“8月份,我们就对外招聘了7名辅警充实执行队伍、给9名审判庭法官分配了执行案件,就连我们9位院领导也必须带头办案!全院各个部门都在全力以赴地提供物质装备、人员保障,一定要打赢‘基本解决执行难’这场硬仗!”高铁军说,这股子劲头沈北法院人会一直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