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辽宁政法机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王奇 | 发布时间: 2018-09-04 09:43

厚植法治化沃土 建设新时代高地

辽宁政法机关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纪实

  8月底,全球的目光再度聚焦辽宁。8月29日至31日,由全国工商联和辽宁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18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峰会”系列活动在沈阳隆重举办。据悉,这是该活动9年来第二次将主会场设在北京以外的城市。

  为什么是辽宁?一方面,这与辽宁经济企稳回升并稳健提速,接连拿出亮眼的成绩单有关,更重要的是,近两年我省多措并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令众多民营企业家对在辽投资和发展的信心不断增强。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

111

  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中,民营经济扮演着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若想让民营经济蓬勃发展,就必须持续不断地优化营商环境。

  营商环境之于民营企业的重要性,犹如空气、阳光和水之于生命。

  记者注意到,在此次峰会上公布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参与调查的大多数民营企业500强都认为营商环境得到了改善,其中认为市场环境、公共政策环境、法治环境、社会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或者有所改善的企业分别为427家、433家、433家和435家,分别占参加调研企业的95.31%、96.65%、96.65%和97.54%。

  “山海关不住,再度受青睐”,这组数据就是辽宁经济振兴、投资环境不断向好的一个佐证。

222

共议营商环境建设

  合理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

  “法治化环境最能聚人聚财,最有利于发展。”

  2016年12月7日,省人大常委会九楼会议室内爆发出持久而热烈的掌声。全国首部以“优化营商环境”为主题的省级地方性法规——《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在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上获全票通过,并于2017年2月1日起正式施行。条例的颁布实施,成为我省将优化营商环境建设纳入法治化、规范化轨道的重要里程碑。

  “通过立法完成顶层设计,彰显了我省坚决打赢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的决心。”辽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邵琰博士说。

  邵琰表示,法治是营商环境的前提和基础,更是核心和保障,这也正是条例所突出的理念,即“法治环境是最好的软环境,是核心竞争力”。

  该条例出台后,辽宁又成立了全国首个省级“营商环境建设监督局”,并跨两个年度接续发力开展营商环境建设年,目标直指“打造环境最优省份”。

  “优化营商环境核心在于法治化。”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院长李阳如是说。李阳表示,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内在要求,法治化环境下,社会运行成本低,市场运行、社会生活有规可循,社会行为的可预期性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就是运用法治思维,贯穿法治精神,重视法治方式的营商环境,惟有致力于打造法治化环境,才能构建筑巢引凤、聚人聚财的条件,才能推动市场经济健康发展。”

  在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服务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中,作为执法司法机关,我省政法机关发挥着特殊重要的作用。

  去年和今年,省委政法委连续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专项行动,发挥法治对市场经济规范和保障作用,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依法平等保护市场主体,引导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按规则办事,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一年多以来,一项项新政密集出台,一条条新规持续发力。

  全省公安系统开展“维稳创安保发展、担当尽责促振兴”等一系列主题活动,包括对全省所有亿元以上重点建设项目提供“一对一”定制化服务、缩短特种行业审批时限等。目前,全省公安系统已先后推出800多项新举措,为企业和群众提供高效、快捷、优质的服务。

  省高级人民法院继2017年出台《关于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的实施意见》后,又于今年5月出台《辽宁法院服务保障振兴发展、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年工作计划(2018—2020年)》。同时立足审判执行工作实际,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努力营造稳定公开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积极服务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省人民检察院出台专项活动实施方案,通过深入推进检察工作理念思路创新、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执法、推进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推进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建设和推进执法司法作风改善,为招商引资和企业家成长创造了优质的法治环境、为创业创新和护商安商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为加快建设营商环境最优省汇聚起了强大的法治力量。

  省司法厅组织百场优化营商法治环境报告会、组织优秀律师为全省亿元以上项目提供优质法律服务,开展群众“办事难”专项整治活动。出台《省司法厅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二十五项措施》,印发《关于进一步清理不方便群众办事的各种规定和措施的通知》,为打造良好营商环境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和法律保障。

  有言必行有诺必践

  举措再优、制度再全,如果不去认真落实和执行,结果都是零。

  全国人大代表、省律师协会副会长李宗胜认为,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的进程中,辽宁坚持问题导向,破障碍、去沉疴,有效破解了“投资不过山海关”的困局。“通过对标国际营商环境毫不放松,长抓不懈,‘马上办’‘钉钉子’‘办事不求人’等理念已经渗透至各个环节,我省的营商环境焕然一新,这其中离不开全省政法机关所做的努力。”

  这些举措很有说服力——

  截至今年6月,全省公安机关共对14254家规模以上企业和2479 个亿元以上重大建设项目开展“一对一”定制化服务,累计走访企业33370家次,实现了全覆盖、无盲区,解决各类问题3825件,为企业办了很多实事、好事,解决了很多急事、难事、烦心事。

  今年,省公安厅以“办事时限最短、办事流程最简、服务体验最优”为目标,在全面梳理摸清群众和企业到公安机关办事事项基础上,出台了打造最优发展环境75项新举措。经过查询比对,实现时限全国最短的21项,流程全国最简的11项,还有其他属于辽宁自己特色的创新服务举措43项,很多是首次创新突破的举措。

  省司法行政系统助力优化营商环境,27项公证事项已实现当事人“最多跑一次”的目标。同时对涉及行政审批前置条件10大项34小项的要件,再次进行清理;废止过时的、不适宜的规章制度98件。

  ……

  这些行动很有说服力——

  中国(辽宁)自贸试验区挂牌仅11天后,省律协就组织律师撰写了11万余字的《法治状况下的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为有关部门推动辽宁自贸试验区建设起到了应有的作用。随后,省律协接受有关部门的委托,起草了《中国(辽宁)自由贸易实验区条例》,该条例已获省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将于今年10月1日起施行。

  去年8、9月间,本溪市百余名律师参与到为优化当地营商环境开展的助力活动中。他们不仅主动上门为企业普及法律知识,而且还主动与企业签订协议,承诺为他们提供优质的法律咨询服务。这对于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经常遇到法律难题的企业家来说,无疑是件雪中送炭的好事。

  今年年初,沈阳市于洪区人民法院设立该区首个旅游巡回法庭,辐射辖区内丁香湖公园、永安桥、蒲河生态廊道等三大重点旅游景区。通过诉前调解、就地立案、联动化解、建立微信群等工作方式,充分发挥人民法庭调解、速裁、法律宣传等功能,构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及时、妥善处理涉旅游纠纷,同时也为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作出了新贡献。

  ……

  这些感受和数据更有说服力——

  参加此次民企500强峰会的京东集团党委书记、副总裁龙宝正说:“近年来,辽宁的营商环境不断改善,为企业发展创造了更多有利条件,也增强了我们在这片土地上继续投资的信心。”

  中国民间商会副会长、传化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冠巨在峰会期间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传化集团一直把东北地区作为集团全国化布局的战略要地。在辽宁,沈阳、营口等地的项目已经投入运营,沈阳物流总部和大连、葫芦岛、朝阳等地的项目正在积极推进。

  据统计,此次峰会期间,76个新项目成功签约,总投资额达2956亿元。京东、苏宁、新希望、比亚迪……一批全国知名民营企业正在辽宁加速布局。

333

民企500强峰会会议现场

  不断提升司法公信力

  公平正义的司法环境是良好营商环境的必要条件和重要组成,更是辽宁振兴发展的基础、保障和根本要求。邵琰表示,政法机关应自觉把工作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依法履行职责使命,积极探索服务保障途径,创新服务保障机制。

  而我省各级政法机关也深知,越是在振兴发展的关键阶段,政法机关在提升司法公信力方面的作用越是突出,营造良好营商环境的责任越是重大。

  正因如此,辽宁法院系统将服务保障经济发展作为今后三年重点工作之一,助力优化营商环境,着力解决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突出司法问题,依法处理一批影响营商环境的典型案件,启动建设一批优化营商环境的司法服务项目,为优化辽宁营商环境提供坚强的法治保障;完善破产审判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破产重整企业识别、政府与法院协调、案件信息沟通、合法有序的利益衡平4项破产审判工作机制,促进2020年底前全面完成处置“僵尸企业”任务;依法保护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及企业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历史形成的涉产权案件,对确属侵害产权的错案依法予以纠正;依法促进知识产权强省建设,优化科技创新法治环境。

  对此于洪区法院院长李阳深有感触:“人民法院必须坚持服务大局,始终把法院各项工作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主动把握和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在推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方面要坚持严格公正司法,维护市场公平正义,为营造稳定、公开、透明的营商环境提供有力司法保障;要坚持推进司法改革,破解影响营商环境优化的体制性障碍,切实解决影响营商环境的短板软肋问题;坚持延伸司法职能,引导企业防范金融风险、激发活力,不断满足市场主体的司法需求。”

  检察机关2018年“规范司法行为、优化营商环境”主要措施包括:充分发挥职能作用,依法惩治和预防经济领域犯罪;正确处理法律与市场关系,推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明晰权责、定分止争,助推经济增长,调节社会运行;积极发挥检察职能作用,运用检察建议等手段,深入探索依法处置“僵尸企业”的有效途径和方式;高度重视防范金融风险,严惩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网络传销等涉众型经济犯罪,积极参与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依法发挥检察监督职能,防止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超标的范围采取财产强制措施等现象发生,不轻易对涉嫌一般违法行为的企业和人员采取强制措施等。

  而省司法行政系统研究制定的优化营商环境、打造最优发展环境25项措施,则主要着眼于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法律服务,营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健全公平便利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打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的执法执业队伍等方面内容,以期更好地为辽宁振兴发展提供优质高效、规范有序的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

  政法委书记挂帅加强产权保护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要为企业家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加大产权保护力度。

  辽宁省委党校法学教研部副书记杨大越表示,产权保护问题严重影响人民群众和企业家的财富安全感,影响社会资本投资兴业特别是发展实体经济的积极性。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只有对产权予以严格的保护,才能稳定各类投资者的投资预期,规范并保障市场主体的生产经营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

  2017年12月,我省成立省依法保护产权工作领导小组,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李文章任组长。今年3月,全省依法保护产权工作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按照省委、省政府作出的各项决策,对我省依法保护产权工作进行安排部署。

  “由省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亲自挂帅,体现了我省各级部门充分认识到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杨大越表示,目前我省已经建立省委牵头,人大、政府、司法机关共同参加的产权保护协调工作机制,从源头上加强对全省产权保护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统一思想,形成共识和合力。接下来就需要各单位要切实履行责任,健全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落实工作任务,研究制定具体的工作措施,有重点、有步骤、有秩序地推进产权保护工作,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如何在司法实践中真正完善落实产权保护制度,将中央精神贯彻到每一个关涉产权的具体案件中,让恒产者有恒心?杨大越认为,这需要政法机关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具体而言,人民法院应发挥审判职能,加大非公有财产的权益保护。严格规范涉案财产处置的法律程序,审慎把握处理产权和经济纠纷的司法政策;在认定侵犯非公有财产的相关犯罪时,正确把握罪与非罪的界限;执行阶段确需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的,要严格依法进行,做到执法依据、执法主体、执法程序合法。检察机关应发挥检察职能,加强非公有财产刑法保护。准确把握经济违法行为入刑标准,准确认定经济纠纷和经济犯罪的性质,防范刑事执法介入经济纠纷,防止选择性司法。严格遵循罪刑法定、疑罪从无、严禁有罪推定的原则,防止把经济纠纷当作犯罪处理。公安机关应细化涉嫌犯罪的非公有制企业和人员的财产处置规则,依法慎重决定是否采取相关强制措施。加大保护非公有财产力度,建立和完善产权归属确认体系。”杨大越说。

444

沈阳市公安局皇姑分局民警在企业设立“维权服务站” 记者 蔡冰 摄

  始终高悬问责“利剑”

  营商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顽固性、反复性和隐蔽性,对于各种违规违纪行为,如何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问责,是一道不容回避的治理难题。因此优化营商环境,需要时刻高悬“利剑”。

  今年上半年,省公安厅制定《辽宁省公安机关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二十条严禁”纪律规定》,向公安机关内部一切影响营商发展环境建设的人和事亮剑、开刀、手术,不断提升全省公安民警在打造最优发展环境工作中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不断提升公安机关对辽宁振兴发展的贡献率。

  省司法厅制定的《辽宁省司法行政系统打造最优发展环境纪律规定》(以下简称《纪律规定》),于今年6月1日起实施。《纪律规定》共20条,包括对各级司法行政机关的11条要求和对监狱、戒毒人民警察的9条要求。从解决人民群众最恨、最烦、最怨的问题入手,以铁的纪律、严的要求,把打造最优发展环境作为全系统广大干警的自觉行动。

  法立,有犯而必施。谁破坏营商环境,谁就会被摘掉帽子、失去位子。

  今年5月,我省曝光13起破坏营商环境案例,其中朝阳县公安局出入境业务窗口工作人员张某因迟到早退,工作时间拒绝为群众办理业务,违背了“主动、协调、高效”的服务理念,被调离原工作岗位。

  而在去年一年,沈阳市公安局对影响营商环境建设工作的42名民警予以党政纪处分,其中7人免职;丹东市公安局以开展公安机关窗口服务单位纪律作风检查为突破口,敢于揭短,通过自检发现并整改问题15处。

  省司法厅则通过组织明察暗访组和警务督查组,对丹东、鞍山等6个市的公证处、法律援助中心等窗口接待单位进行了暗访;对盘锦监狱、抚顺第一监狱等7个省属监狱进行了警务督查,对查出的10余个个性问题现场提出整改意见,并专门下发文件在全系统进行了通报。

  优化营商环境,是辽宁振兴征程上的攻坚战,关乎全局、决定未来。虽然此次民企500强峰会已经落幕,但我省优化营商环境的脚步不会停歇。我们相信,有全省政法机关的保驾护航,不断丰富服务内涵、拓展服务外延、提升服务质量、优化服务模式,不断厚植“富养之土”,就一定会迎来市场主体的枝繁叶茂、经济发展的春色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