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系列评论(六)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安全,关乎人民的最基本利益。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安全,是国家的最基本职责。国家自身安全,是国家担负起保障人民安全职责的根本前提。所以,国家安全既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又要坚持保障人民安全与保障国家自身安全有机统一。而总体国家安全观,就是系统、全面地定位和把握国家安全问题。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是确保民族复兴的国家安全总战略。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还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14条基本方略之一,写进了十九大报告之中,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证。各级政法机关肩负执法司法重要职能,要准确把握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丰富内容,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责任感、使命感。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准则。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生存和发展需求的体现。坚持国家利益至上,对内就是要坚持国家利益高于地方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站在全局高度,统筹协调国内整体利益的有序发展。对外就是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实现内部安全和外部安全的良性联动。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政治安全为根本。政治安全攸关党和国家的安危存亡,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全局,攸关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要维护经济、社会、文化、军事等其他各个领域的安全,最终都需要以政治安全为前提条件。政法机关维护国家安全,要坚决捍卫以政权安全、制度安全为核心的国家政治安全,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主要任务。要深入开展反恐怖斗争,防控好暴恐袭击风险,推进依法打击、源头治理、国际合作等工作,从长计议、标本兼治,提高反恐怖工作能力水平,坚决打赢反恐怖这场硬仗。要积极推动网络治理体系建设,紧紧围绕事关国家政治安全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网络安全问题,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打击防范网络犯罪、保护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加强网络治理能力建设等方面入手,加强互联网法治建设,建立符合网络特点和规范化执法体系,防控网络安全风险,切实维护网络安全。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必须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人民安全为宗旨,就要坚持国家安全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把人民安全放在最高位置,不断增强人民的归属感、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政法机关要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通知》精神,全力以赴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要认真学习好、运用好、发展好“枫桥经验”,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要打好预防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开展重大社会稳定风险防范化解专项行动;要加强对突出违法犯罪的打击整治,做好刑释人员的帮教工作,加强对重点领域、行业、物品全链条安全监管,加强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织密织牢公共安全网,让社会更安定、百姓更安宁。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政法机关处在维护稳定第一线,要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切实肩负起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大责任,不断开创国家安全工作新局面,为顺利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提供强有力的安全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