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系列评论(三)
坚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 肩负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捍卫者的神圣使命
新思想领航新时代,新目标开启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指明了政法机关的主要任务,强调履行好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确保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主要任务,努力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新时代赋予了政法机关新使命,唯有永葆初心、忠诚使命,方能奋力书写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捍卫者的精彩华章。
履行好神圣使命,必须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东西南北中,党政军民学,党是领导一切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也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政法机关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刀把子”,必须始终掌握在党和人民手中,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党的领导。要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以实际行动捍卫法治尊严、维护人民利益、保障人民权利。
履行好神圣使命,必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政法机关的重大责任,也是新时代政法工作的首要任务。十九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维护国家安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它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更与人民的福祉休戚相关。政法机关处在维护稳定第一线,要坚持居安思危、知危图安,牢固树立总体国家安全观,始终把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特别是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放在第一位,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坚决捍卫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坚决维护新时代国家安全。
履行好神圣使命,必须确保社会大局稳定。确保社会大局稳定是政法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各种利益复杂交织,社会矛盾多发易发,稍微处理不好就很可能引发不安定因素。全省政法机关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贯彻落实好“1454计划”,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妥善处理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安定有序。要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完善对维护群众切身利益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强化法律在化解矛盾中的权威地位,使群众由衷感到权益受到了公平对待、利益得到了有效维护。
履行好神圣使命,必须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公生明,廉生威。”公平正义是人民的向往、幸福的尺度。公平正义不仅是求解利益均衡、化解矛盾的钥匙,更重要的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符合老百姓的共同愿望,是一个重大的政治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所有司法机关都要紧紧围绕这个目标来改进工作。因此,公平正义更是政法工作的生命线。政法队伍手握国之重器,必须严格依法办事才能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之威和执法之公。如果执法不严、执法不公,该处罚的不处罚或者同事不同罚,社会就会失去起码的公平公正,可能会引发大量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稳定。政法机关只有坚持严格执法,惩处违法违规行为,维护群众正当权益,才能彰显公平、伸张正义。全省政法机关要本着“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的初衷,深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积极构建科学完备的执法制度体系,全面加强执法管理,确保执法权始终在法治轨道内行使,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
履行好神圣使命,必须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民惟邦本,本固邦宁。”保障人民安居乐业是政法工作的根本目标。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对新时代平安建设的新期待。如何回应群众的需求,是摆在政法机关面前的一道必答题。当前,全省政法机关要深入持续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重点工作,把人民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做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不断推出新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简化办事程序,使“马上办、即刻办”成为常态,创造优质服务,为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公平正义环境。
走进新时代,政法机关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全省政法机关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法思想,自觉把政法工作放到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中谋划,聚焦大局、服务大局、保障大局,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深入推进平安辽宁、法治辽宁和过硬队伍、智能化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政法工作新局面,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职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