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七年诉讼隔断亲情 法官“以调止争”巧解心结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孙程超 | 发布时间: 2018-07-05 17:18

  夜已深,盖州市人民法院民事二庭法官孙唯军还在阅卷。他正在办理的是一起继承纠纷案件。这起看似并不复杂的民事诉讼却历时七年——经历了行政诉讼一审、二审,民事诉讼一审、二审、发回重审的波折。眼下,案件审理的重担压在了擅长调解的孙唯军肩上。

  翻开已经有些发黄的卷宗,事情的原委还要从七年前说起……

  原告曾某连同亲属六人起诉其三弟媳杜某及其子女,要求继承原告父母名下的房屋、承包地、果树、自留地、遗物等。同一案件经过多年的诉累沉积和矛盾的不断升级,现如今,原、被告双方关系进一步恶化,除对簿公堂外,已素无往来。多年来,双方在不断的起诉、应诉过程中累积的诉讼成本早已超出了继承物本身的价值。针对这一情况,孙唯军意识到,如果双方的根本矛盾得不到解决,无论此案如何判决,最终都将会有一方继续上诉。随后,孙唯军细致翻阅卷宗,捋顺当事双方矛盾关系,潜心分析解决分歧的最佳切入点,终于找到了矛盾的症结所在。

  原来,自原告三弟去世后,其弟媳早已改嫁,加之以前在照顾老人的陈年往事上彼此间已有嫌隙,便成为多年纠纷未结的导火索。

  在孙唯军看来,诉讼不能没有效率,更不能没有公正。与其让家事纠纷中的原告因诉求未解而走上持续诉讼之路,还不如通过解开心结的方式化解纠纷、促进司法公正。

  找准“以调止争”的工作思路后,庭审当天,孙唯军没有按庭审程序开庭审理,而是以拉家常的方式和原、被告聊起天来。通过耐心的释法析理和有理有节的说服教育,终于把原、被告郁结于心长达七年的矛盾点疏通了。

  调解中,孙唯军一句话就说中了原告的心结所在:“老哥啊,来来回回打了七年官司,人力、心力、财力耗下来,争的早就不是一所不值几个钱的老宅子了。我知道,兄弟没了,弟媳改嫁,你心里替兄弟不平,但孩子还是咱老曾家的骨肉,流的还是您兄弟的血,还有什么比骨肉亲情更重要?咱都是过来人,这世上最禁不起折腾的就是亲情,但最禁得起考验的也还是亲情啊。” 孙唯军的几句话说到了原告的心坎里,原告也说出了心里话:虽然把侄子和侄女告上了法庭,但把房子留给自家孩子自己是没意见的。

  随后,孙唯军又把被告请到了调解室,采取“背靠背”的沟通方式对杜某进行劝解。“骨肉亲情为大,作为母亲更应该引导孩子牢系与亲人间的亲情纽带,让知孝、尽孝之义根植在孩子们心中,这既是一位母亲应该亲身垂范教会孩子的必修课,更是日后代代传承的宝贵家风。”“嫂子啊,听我一句劝,别让孩子们掺和到老一辈的陈年旧怨中去,其实万事说开了就是争那一口气儿,气儿捋顺了,官司可能就不打了;可亲情一旦断了,就难再续了。让孩子们登门去看看大爷叔叔们吧,他们挂念孩子,碍着这纸状子又有口难开……”就这样,经过几个小时的反复周旋与协商,原告终于释怀,也愿意接受孙唯军的提议,撤回起诉;被告当即表示要让儿女们从外地回来后第一时间登门探望长辈们,双方当事人也终于握手言和。七年的纠纷终于落下帷幕,骨肉亲情得以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