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解现场
辽宁长安网讯 近年来,随着机动车辆的大幅增加,交通事故纠纷数量不断攀升。为有效应对道路交通事故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理赔难、调解难、当事人多点多线奔波打官司难等问题,今年5月,沈阳市沈北新区人民法院大力推进多元化道路交通事故纠纷解决机制,并于6月12日正式开通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网上数据一体化处理”平台(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率先运用了这一系统)。6月22日下午,沈阳地区第一例运用“余杭模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案件,从调解到履行完毕用了1个小时,理赔款打进当事人的银行卡内仅用了23分钟,真正做到了高效、便民、案结事了。
2017年11月13日,沈阳市民关某驾驶小型轿车(该车辆在中国人保财险投保了商业险)行驶至沈北新区的七星大街时,造成了行人王某受伤,又与石某驾驶的大型客车相撞,造成双方车损。经交警部门认定,关某负事故主要责任,王某负事故次要责任,石某无责任。
随后,王某委托律师到沈北新区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起诉,经工作人员指引,其在该院的道路交通事故一体化处理中心上交了王某的身份证件、病志病历、误工证明、医疗费、鉴定费、交通费等票据,并向沈阳市保险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沈北调解室申请调解,要求肇事方和保险公司赔偿经济损失。经调解员按照法律相关规定和赔付标准进行调解后,双方达成调解协议,沈北新区法院审查认为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符合司法确认的法定条件,遂制作了民事裁定书,该裁定书从网上传送至人保公司,23分钟后,理赔款6万余元打进了王某的银行卡内,双方当事人当场履行完毕。
据了解,该案系沈阳地区第一例运用“余杭模式”处理道路交通事故纠纷的案件,“在使用道交一体化处理平台之前,类似的道交纠纷,从当事人到法院提起诉讼到理赔款到账,最快也需要2个月时间。2个月缩短到1个小时,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该院立案一庭副庭长谢菲告诉记者,从该案也可以看出这一模式是探索多元化纠纷解决途径的重大创新,横向打破各个部门之间的资源和信息壁垒,纵向无缝衔接纠纷处理的各个环节,在化解矛盾纠纷方面表现出数据共享、公开透明、标准统一、便捷智能等明显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