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行指挥中心“暴风战役”作战图
“报告院长,被执行门市的使用人已经联系了车辆,工人也开始拆卸设备,我们正在密切关注他们是否有拖延时间、抗拒执行的意图,敦促他们尽早腾退房屋,汇报完毕。”6月6日下午2点35分,大连市普湾新区鸿日汽修店内,瓦房店市人民法院的执行干警正在通过“单兵”系统向院长谭家戎汇报执行行动的进展情况。
此时,在该院的执行指挥中心,通过大屏幕见证这一过程的,是瓦房店市人大常委会主席团及人大代表,瓦房店市文兰街道办事处主任于红军用“非常震撼”四个字向记者表达了自己的心情……
雷霆出击 仨小时腾退5套房
42名执行干警,警车7辆,8年拒执的被执行人大连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在法院强大的阵势面前败下阵来,拉起警戒线、对强制腾退房屋内的物品进行清点、编号并登记、完成现场物品登记转移……仨小时5套房屋全部腾退完毕。“今天能来到现场的所有的法官我都要感谢!这个案子周转好几年了,我们的权益终于能兑现了!”申请执行人陈某难掩激动之情。
2007年9月,原告陈某与被告大连某房屋开发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刘某某签订了借款协议,金额为50万元,借期3个月,月利率为1.5%。3个月后,被告未付清借款,原告起诉要求被告偿还借款50万元及利息。经瓦房店市法院调解,双方达成如下协议:被告于2008年5月10日前偿还20万元,余下30万元及6万元利息于2008年6月30日前付清,如逾期付款,自2008年5月1日起至付清全部借款时止,按双方约定月利率1.5%的双倍计算利息。因被告逾期仍未履行还款义务,2009年3月,原告陈某向法院申请执行,因该公司无履行能力,该案终结执行。两年后,在法院的主持下,刘某某再次与陈某签订和解协议,并将该公司开发的位于普湾新区的5套房屋抵押给陈某。
就在申请执行人陈某向法院申请拍卖执行之际,案外人高某提起了执行异议之诉,2012年至2016年期间,该案经三级法院审理,最终高某的诉讼请求被依法驳回。2016年7月,该案正式恢复执行,但被执行人却拒绝腾退,并将房产租赁或让给他人免费使用,以此阻挠执行,瓦房店市法院决定强制腾退,遂出现开篇的一幕。
坚持不懈 “终本”案件再执行
在穷尽对被执行人存款、土地房屋、车辆、股权等财产进行“四查”仍不能查到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财产的情况下,法院将依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对这类案件的申请执行人而言,“终本”的概念无异于“宣判死刑”。
案件形式上可以“终本”结案,但在执行法官的心里,却始终不会轻言放弃。
申请执行人李某系内蒙古自治区人,在大连打工谋生,被执行人张某拖欠其一年的工资6万余元,多次索要未果,直至张某长期离家没了音讯。2017年底,瓦房店市法院受理了该执行案件后,经过“四查”均未发现张某行踪及名下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当听说张某生意失败后,李某感觉再无希望,向法院提交了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申请。
该院执行指挥中心副主任李敏告诉记者,当时刚刚开通天眼系统(该系统通过被执行人的电话号码,可查询出实时位置并运用大数据分析出被执行人的工作地址、居住地址、历史轨迹信息),执行法官也没想到竟然查询到了被执行人的两处经常出入地,“终本”案件柳暗花明。最终,张某迫于法律的威慑,当天就履行给付义务,使这起本无可能执行的案件得到实际执结。
优化配置 集中全力再攻坚
在这场执行战役中,不懈的信念是执行工作的软动力,人员、设备的优化配置是执行工作的硬基础。
自4月1日省高级人民法院发出“暴风战役”的冲锋号令之后,瓦房店市法院党组迅速反应,连续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确定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案、人员调整等事项,并召开了全院决战决胜“基本解决执行难”誓师大会,统一思想,凝聚共识。
记者了解到,经过三次调整,现该院执行局共有34个执行团队,总人数达到109名,配备19名员额法官,占员额法官比例27%;任命的23名执行员,其中15名执行员开窗口办案,配足雇员制法官助理、司法协警等;全院警务用车33辆,执行局占了19辆。此外,该院积极争取瓦房店市委支持,为建立联动机制提供强大后盾。目前,该院与当地房产、交通管理等部门建立联动机制,实行协同办公。对法院已经查封但无法控制的车辆情况,交警指挥中心会通知岗勤民警协助扣押,或者提供车辆的行驶轨迹和位置。
“没有休息日,所有执行局的干警都是加班加点工作。”李敏告诉记者,该院执行局经常开展大规模的强制执行行动,在5月5日当天,成功腾退了26处房屋和4宗土地,这样的工作节奏已成常态。4月15日前,该院共有3580件未执结案件,至5月末,未执结案件减量达781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