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站村是个满族聚居村落,也是辽东地区唯一的清皇族后裔聚居村落。2014年,腰站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300多年前,清皇族阿塔受命从北京赶来看守永陵,选中了这块风水宝地,他的6个儿子留在了这里,子子孙孙繁衍生息,逐渐形成村落。由于腰站村是满族皇室村,以往不允许外人居住。上世纪50年代以后,才陆续有其他民族的村民落户。“肇”是“爱新觉罗”的简化,是村里的大姓。这里民风极为淳朴,基本可以做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古老的“罕王路”从村中穿过,路的两旁,几棵高大的榆树沧桑遒劲。据村民讲,这些古榆至少有300年的历史了。
腰站村满族风情特色活动
在“罕王路”的北面,“东、西安乐堂”的遗址尚存,留存的卫墙圈出了当年的轮廓,“安乐堂”精美的石质雕刻在村子里还可见到。
“东、西安乐堂”是历代皇帝祭祖往返时的驿站,是营盘大营至永陵的中间站。为什么皇帝选择这里当行宫呢?
上夹河镇综治委员黄金辉告诉记者,这和腰站村的地理位置以及清皇室后裔村有关系。腰站村所属的上夹河镇是新宾满族自治县与抚顺县、清原满族自治县的边界镇。腰站村距离抚顺市60公里,距离新宾镇61公里,大致是新宾至抚顺的中点。这样的地理位置,使腰站村成为清王朝时京城与清关外祖陵之一的清永陵的必经之地。
由于腰站村是清皇室后裔聚居村,所以清王朝将腰站村设为历代皇帝东巡祭祖往返的驿站,以此村为食宿驻地,安全可靠。
据《清高宗实录》记载:乾隆皇帝于乾隆八年(公元1743)赴永陵祭祖,返回时“九月戊戌(十九日)驻跸腰站村”。《清永陵志》记载,清朝皇帝乾隆、嘉庆、道光到永陵祭祖途中,13次住在腰站村。
腰站村前,五龙河潺潺流过,它是苏子河的支流。腰站村的后山,远望如一朵盛开的莲花。山包层层叠叠,三座峭壁高耸入云似三朵花蕊,当地人称此山为莲花山。肇姓村民的先祖阿塔就埋葬在莲花山的阳坡正中。村书记王思海告诉记者,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在这里举办大规模的祭祀活动。
记者发现,腰站村在经历了300多年的发展变迁后,由于聚族而居,仍较多地保留了满族的古老传统习俗,这也许就是该村平安祥和的“DNA”。
与汉族实行长子继承截然不同,在腰站村,一般都是父母和小儿子共同生活,小儿子继承父母的最后财产,同时也负责父母晚年的赡养。根据历史文献资料记载,满族在女真人时期就盛行家庭财产由幼子继承制度。老人的家产留给最小的儿子,并由最小的儿子赡养老人。
王思海告诉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该村就没有出现过一起恶性治安事件。这里的村民没有一人沾染赌博、酗酒等恶习,如果有人这样做就会被全村人耻笑,家里的孩子会“找不到对象”的。偶尔邻里间会产生一些小摩擦,通过村干部或有威信的老人出面都可以调解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