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女公诉人群体
宽甸县检察院公诉科的姐妹花 记者 赵敬东 摄
她们优秀执着,曾创造连续3年全地区两大考评第一名的佳绩;
她们共同拼搏,办案数量每年占公诉科审结的四五百件案件中的近80%;
她们青春朝气,平均年龄28岁;
她们,是宽甸满族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公诉科“80后”“90后”的女公诉人陈曙光、关云宇、刘晓婷、陈雨、夏雪、解南、高佳明……
她们,在最好的年华坚定选择了检察官这个崇高的职业,在维护公平正义的公诉岗位上勇挑重担,展现着特有的魄力与果敢……
2016年3月8日,丹东市妇女联合会授予她们“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2017年3月8日,省妇女联合会授予她们“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新兵到尖兵的华丽转身
张章是被选作业务骨干充实到现在的侦查监督工作岗位上的,但每当提起在公诉科的时光,她还是恋恋不舍。2013年,张章刚走上公诉岗位,这位内向腼腆的姑娘,有点不太适应公诉科办案的那种快节奏,望着一摞摞案卷,心中不免有些胆怯,但在老同志的授道解惑及领导的悉心关怀下,点燃了成为一名优秀公诉人的理想之火。
作为公诉新兵,她深知离一名优秀公诉人绝非一步之遥,没有厚重的案件积淀,成为优秀公诉人便是纸上谈兵。为了多办案、办好案,准确把握各类案件的“案眼”,张章主动“抢活”,仅2014年度就办理审查起诉案件60余件。
面对一起故意伤害案件被害人联合证人当庭作伪证,严重扰乱司法秩序的突变,张章在法庭上临危不乱唇枪舌剑,庭后通过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给了作伪证的被害人及证人以有力的震慑,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而张章自己也名副其实地完成了从一名公诉新兵到办案尖兵的华丽转身。
检察官妈妈的无悔选择
身为副科长的陈曙光26岁考到检察院,为了尽快成为行家里手,她苦心钻研、孜孜不倦,仅用两年的时间就拿到了法律学士学位并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而真正接触公诉之后,才知道这项工作需要更艰辛的付出。
2014年,初为人母的陈曙光面对一起涉案金额达600余万元、被害人达数十人、社会影响重大的夫妻诈骗案,她顾不上嗷嗷待哺的女儿,更顾不上家人的不解和埋怨,一头扎进案卷内加班加点审查证据长达一个月,确保案件能够及时提起公诉。
还有去年4月份调到政治处工作的王洁,之前一直坚守在公诉内勤岗位。那时,她的孩子也在哺乳期。内勤不仅是一个“绑身子”的活儿,还琐碎繁杂,她咬牙坚持任劳任怨,被大家亲切地唤作“大管家”。科里有“急活儿”时,她毫不含糊地与全科同事一道加班加点,甚至错过了给孩子喂奶的时间也没有一句埋怨……如今提起孩子,陈曙光和王洁都觉得对孩子有亏欠,但选择了公诉就无怨无悔。因为她们知道每个案子背后都是无数双眼睛对公平正义的渴望……
为失足未成年人撑起一片天
2017年年初,恰逢全国检察机关开展“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陈曙光为中小学生制定了“如何加强自身安全防范”“如何预防校园暴力”“毒品危害”“如何预防青少年性侵害”等10个主题的“法治进校园”巡讲活动方案。5月15日,是“国际家庭日”,陈曙光把这次“法治进校园”活动选定在宽甸满族自治县第二初级中学,巡讲内容是强化初中生孝道、感恩、“家庭观”等德育教育。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组织全地区未检办检察人员前来“观摩”。那天,容纳300多人的学校礼堂座无虚席。
青春年华呈现别样风采
面对工作,她总是勤勤恳恳,面对成绩,她总是淡然一笑,就像绽放在检察事业中的铿锵玫瑰……
她叫关云宇,秉持着文能写作、武能办案的信念,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很快成为了公诉科的骨干,仅2015年度,审结案件60余件。在她审理参加工作后的第4个案件“李某交通肇事案”时,被告人李某在判决生效前履行了赔偿义务,双方达成和解协议,被害人近亲属对李某的行为表示谅解,证据的变化导致现有判决量刑明显过重,为维护司法公正,准确惩治犯罪,她果敢地依法提出抗诉。抗诉成功后,被告人及家属来到院里拉着她的手,感激之情溢于言表,他们从这位女检察官身上感受到了公平正义。
刘晓婷、陈雨是2015年9月加入这个团队的新人。都说细节决定成败,案件的办理亦是如此。刘晓婷在办理周某容留他人吸毒案时,发现案件关键证人的证言模糊,不利于案件事实的认定,本着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态度,她从细节入手,仔细审查每份证据,并及时联系公安机关配合进行补证,最终查清了案件事实。
她们,用一次次埋头案山卷海的付出,一份份使犯罪分子胆战心寒的诉词,一个个平凡又感人的事迹,在三尺公诉席上奏响了美丽的青春之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