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意味着团圆。然而在这个重要的日子里,有一个特殊的群体却失去了与家人团圆的机会,他们便是监狱服刑人员和戒毒学员。我省司法行政系统为贯彻司法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司法行政改革的意见》,牢固树立“治本安全观”,推进监狱改造、戒毒康复,秉承以人为本的宗旨,对表现优秀的服刑人员和戒毒学员给予奖励性离所探视。这个春节,来自各个监所、戒毒所的多位服刑人员和戒毒学员得以回到家中,与亲人共度团圆年、幸福年。
回家过年的服刑人员喂母亲吃饺子
2月15日,农历除夕,锦州的大街小巷车流不多,地点锁定在锦州监狱,对这里当地人更习惯叫南山监狱。只见监狱大门缓缓打开,一辆警车驶出。除了监狱警察之外,车内还坐着服刑人员老尚,虽然老尚家和南山监狱只隔着几条街,但是这依然是他离家之后的第一次回归。从监狱门打开的一刹那,老尚就不停地望着窗外,眼神中能读出渴望、等待,还有则是常人无法体会的复杂心情。警车没走多远,老尚就忍不住脱口而出:“五年了,变化挺大,有很多地方都不认识了。”随着除夕夜老尚等一批人回家过年,我省监狱、戒毒系统服刑人员、戒毒学员回家过年的序幕正式拉开,记者在春节期间跟随监狱警察和服刑人员的脚步,记录他们的故事,追随他们别样的人生轨迹。
【回家】一条红围巾
感悟:“家,意味着团圆,同心才能圆。人生亦是如此,走过曲折,终将回归原点。”
当老尚迈入家门时,记者还注意到一个细节,老尚从衣兜里掏出了一条红围巾,围在了80多岁老母亲的身上。
“妈,过年了,这是监狱给咱准备的年货,我给您戴上。”5年未见,一条红围巾饱含了浓浓真情。而对于老母亲来说,儿子能够回家过年,就是最大的幸福。当看到卧室里依然摆放着自己当初和家人的合影时,老尚叹了口气说:“好像5年就像昨天,如果‘昨天’变成‘今天’,绝对不会一时冲动,酿成大错。”
时间回到5年前,老尚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八年。还有不到两年的时间,老尚就可以开始新的生活。说起未来的打算,老尚的话很实在。“一是别让老妈再操心,二是别让儿女瞧不起。自己有手有脚的,从头再来呗。”
在凌源第二监狱,服刑人员石某(男,44岁),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余刑二年十一个月。
石某73岁的老父亲患口腔癌已经两年之久,2017年11月份来监探视,对石某说“这有可能是他们父子的最后一面”,这对石某而言无疑是沉重的打击。此次离监探亲活动中,石某能够回到家中与父亲共同度过一个团圆年,成为老父亲最高兴的事。
回到家中的日子,石某把老父亲的衣服、被褥全都洗了个遍,并端来热水亲自为老父亲洗脚。探亲结束时,石某的父亲拖着病体坚持送石某回到监狱,见到监狱警察,他激动地说:“我要高高兴兴地接他回家,还要安安全全地送他回监狱。”石某姐姐看着弟弟走入监狱,眼含热泪对监狱干警表达了感激之情:“老父亲70多岁了,身体状况特别不好,弟弟能有这个机会回家陪父亲过年,全家从内心对党的政策、对监狱表示感谢,请监狱放心,弟弟将来一定会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锦州监狱监狱长李志山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作为省在押服刑人员离监探亲试点单位之一,为了将此项政策落实到位,让服刑人员和家属体会到党和监狱政策的温暖,监狱党委站在贯彻落实治本安全观和践行“四个始终”理念的高度上,精心组织,周密部署,明确提出要克服“怕字当头”的思想,树立“敢于担当”“勇于担责”的决心和勇气,全面做好离监探亲工作。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提要求、定方案、备预案,在服刑人员个人自愿申请、监区申报、外调考核走访、公示公告、监狱审核上报、离监前教育、跟踪定位等程序和环节上,严格把关,制定了早晚视频报告点名制度,建立了离监探亲工作群,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离监探亲人员在离监期间的安全。
【变化】亲人的牵挂
感悟:“我为你留一盏灯,让你心境永远不近黄昏。”
对于离监探亲的服刑人员来说,除了回家的路上感触颇多外,回到家中,耳旁蹦出的一大堆新鲜词,也足够促进自己积极改造的。“什么农业税、新农合,回去真得好好学学,争取出来早点和社会接轨。”已经在监狱服刑15年的老王这次也被准予离监探亲。
“想想过去,那时候手机还没有普及,老家还很穷,现在真是不一样了。”听着家人细数着变化,老王也都一一记在心里,盘算着将来回归社会能干点儿啥。
农村变化太大了,村里都有了路灯,道路全都是水泥路,很多人家门前都停着汽车。听说山里还有了野猪、狍子等野生动物,真是天蓝了、水绿了、山青了。“特别是种地还有补贴,以前想都不敢想,我父母还办了‘新农合’,看病给报销,现在党的农村政策真是太好了!我一定要加快改造步伐,早日回家孝敬父母。”
对于老王来说,眼前的家是那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自己缺席的15年。
离监探亲,也是春节期间在押服刑人员之间议论最多的一个话题,从怀疑、观望,到羡慕、盼望,大家纷纷表示:“这次离监探亲力度这么大是万万没有想到的,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在押服刑人员及其家属的关心和关爱,体现了监狱警察敢为人先、履职担当的精神,也让我们再次清醒地认识到只要在服刑期间踏踏实实改造,在思想上和行动上严格要求自己,就一定会有好的结果,争取自己在服刑期间也能有获准离监探亲的机会。”
【岁月】说不完的新鲜事
感悟:“时间是最客观的见证者,亦让人学会成长。”
在戒毒系统,同样有一批学员能够回家过春节。
在葫芦岛市强制隔离戒毒所,戒毒学员小赵成了这次回家的主角。对于他来说,他这次回家的剧本应该叫《母亲》。记者第一次注意到小赵,是在一年前的新年。时值葫芦岛强戒所举办服刑人员文艺演出,小赵刚刚被送到该所戒毒。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一向不服从教育戒治的小赵听了一曲《母亲》后,大哭了一场,便主动积极接受教育戒治。如今,作为葫芦岛强戒所的优秀戒治学员,可以离所探亲。
大年三十儿,小赵踏上了回家的路。他迫不及待地和干警聊起了有关母亲的一串数字。“378、12、8000、30”,说起这些数字的含义,小赵告诉记者,从开始戒毒至今,已经378天;12,是母亲来会见的次数,每个月都要来一次;8000,则是母亲每次需要走的路,从老家到葫芦岛需要200公里,一年往返下来,就是8000多里路;30,则是每次和母亲的会见时间。
小玲,是省马三家强制隔离戒毒所的一名女戒毒学员。团圆不易,也充满了人性化。考虑到情况特殊,离所之前,马三家强戒所还特意安排了一场特殊的见面会,一年来,一家三口首次团圆。
2月15日,干警细细地叮嘱,小玲签好离所承诺书,戴好特制的定位腕带,换上回家的衣服。而在老家,家人一早去买了春联和鞭炮,欢天喜地做好一桌子饭菜迎接小玲的回来。回到家,小玲直奔80多岁的奶奶。奶奶已出现老年痴呆的症状,聊了许久,才认出了孙女。吃年夜饭之前,小玲为奶奶修剪了指甲。小玲的父亲、哥哥坐在一旁,默不作声。两位平日不多言的男人,眼眶数次发红,但又把眼泪强忍回去。
记者从省马三家强戒所了解到,依法依规积极开展戒毒学员春节期间奖励性探视工作,是该所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认真落实司法部张军部长来辽调研慰问讲话精神及省司法厅和省戒毒局部署要求,自觉践行治本安全观,遵循戒毒工作规律,转变工作理念和管理方式方法的具体实践。同时,该所遵循“以人为本、科学戒毒、综合矫治、关怀救助”工作原则,保障戒毒学员合法权益,进一步调动戒毒学员接受教育戒治的主动性、积极性,汇聚戒毒学员家属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做好戒毒学员帮教工作,促进戒毒工作社会化,提升戒毒工作影响力,全面提升戒毒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