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唤 情理相告
当事人姜某与孙某、刘某因买卖合同发生了纠纷,在姜某诉至法院后,虽然得到了法官的支持,但对方一直未能履行法律义务,姜某被迫申请法院予以执行。
执行法官受案后,经过对情况的了解和对被申请执行人的信息查阅,预判通过沟通、协商,被执行人可以顺利履行法律义务,遂按照法定执行程序,采取传唤的方式将被执行人孙某、刘某传唤到法院,同时展开调解工作。执行法官先后向被执行人孙某、刘某告知了拒不执行法院判决的严重后果及法院执行工作的强制性措施等情况,又对当事人双方存在的矛盾予以积极化解。
最终孙某、刘某既对拒不执行法院裁定的违法行为有了深刻的认识,又对社会信誉有了深层了解,与申请人姜某握手言和,并当场履行法定义务给付1万元,该案从执行立案到实际执结仅用20天时间。
拘传 凸显威严
拘传是指公检法机关对未被羁押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依法强制其到案接受讯问的一种强制方法。
在执行一起涉及3名被执行人的侵权责任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罗某多次拒绝法院的传唤,并与执行法官“打游击”“躲猫猫”,经过3天的“蹲点”排查和反复打探,执行法官终于锁定了被执行人罗某的行踪线索,并成功拘传。拘传到法院后,执行法官积极劝导其自觉履行义务,并对其讲明抗拒执行的利害关系,罗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行为,与申请人达成执行和解,于次日交纳执行款1.5万元,并对剩余款项做出了还款计划。
拘留 惩恶扬善
“一性两化”中的“强制性”是破解“执行难”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力手段。
在执行新民市某合作社诉刘某买卖合同纠纷一案中,被执行人刘某先后多次拒绝执行法官的传唤,拘传到法院后仍然态度恶劣,拒不履行生效判决。最终,法院对这名拒不履行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的“老赖”予以强制拘留。拘留后,被执行人刘某摄于强制拘留的压力,主动写下悔过书,并立即联系其家属将6000元执行款送到法院,案件实际执行完毕。
经过2017年全年的不懈努力,新民市法院利用“三步走”措施成功执结案件2435件,其中传唤被执行人2709名,拘传被执行人1030名,拘留被执行人157名,执行到位金额达10228.7万元,营造了以铁拳打击“老赖”嚣张气焰的浓厚执行氛围,诚实守信的社会环境正在逐渐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