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道墙面斑驳不堪,刚粉刷的墙面没几天就贴满广告,清理与张贴的“拉锯战”反复上演,难缠的“城市牛皮癣”直接影响居住心情和社区环境。
8月2日,沈阳市和平区新华街道丰泽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内,一场以“‘小招贴’顽疾怎么治”为主题的沈阳社区治理“面对面”人民建议征集活动正在这里开展。这场由沈阳市委社会工作部、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主办的活动,汇聚了社区居民、物业企业代表、家政行业人员及来自市区两级党委社会工作部、城管执法、公安、法院、街道社区、锁业协会等多个部门的相关代表40余位,大家围坐在一起,“问题摆上台、对策共商量”,为治理“城市牛皮癣”把脉开方。
大家坐在一起交流“小招贴”治理妙招
直面痛点:“清理”与“张贴”的“拉锯战”
活动现场展示的一组组照片与动画,让人们直观感受到了“小招贴”带来的困扰:刚粉刷一新的楼道墙面被喷涂得斑驳不堪,清理人员辛辛苦苦清理干净,用不了多久又会被新的“小招贴”占领。这场清理与张贴的“拉锯战”,让居民们头疼不已。
“这墙刷完没几天就被贴满广告,看着就闹心,清理起来更费劲!”居民代表韩阿姨的话,说出了许多人的心声。党员志愿者代表也坦言:“几乎每个月都要清理一次,这问题太容易反弹了!”
作为“小招贴”的“重灾区”,开锁行业代表也在现场“自揭家短”。沈阳锁业协会吴师傅坦言,部分从业者缺乏正规宣传渠道,针对老旧小区旺盛需求,只能靠贴“小广告”寻求客源,导致“小招贴”屡禁不止。从业二十余年的锁匠庞大哥则透露,有的从业者根本没有固定门店,只能靠“小广告”宣传揽活,甚至有同行互相诋毁、恶意占领市场等情况,这也加剧了“小招贴”的泛滥。
多方“把脉”:治理“合力”破困局
面对“小招贴”这一顽疾,各部门代表纷纷给出了专业的分析和建议,为治理工作“把脉问诊”。
沈阳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市容处处长李彦开讲,“跨市虚拟号码”溯源难,亟待技术与机制双重突破;从业人员数量巨大,治理难度较大;群众有实际需求,治理还应标本兼治、疏堵结合。
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一庭副庭长王洋“点题”,“小招贴”并非“小事”,随意张贴即违反《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若涉及虚假宣传、破坏公共设施等,可能从“违规”升级为“违法”,甚至涉及刑事犯罪,因此源头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沈阳市公安局和平分局治安大队副队长王得骥介绍,2024年7月份以来,已破获“小招贴”案件13起,缴获相关工具若干,清理“小招贴”1.4万余张,但流窜作案等问题仍需持续攻坚。
沈阳市锁具修理业协会理事吴兴华表示,将推动行业自律,要求从业者依法注册、公示备案信息,从业人员统一着装和佩戴工牌;希望社区、物业能加强与合规企业的合作,也鼓励合规企业到社区备案。
梳理总结:四维对策探索“沈阳样板”
“小招贴”治理看似是件小事,却关乎城市形象和居民生活品质。从沈阳这些社区的实践来看,治理“城市牛皮癣”不能一味地“堵”,更要巧妙地“疏”。
劳模社区的“宣传板上楼层”,精准对接了老年居民的需求,让有用的信息有了合适的发布渠道,从源头上减少了乱贴小广告的行为;淮北社区的“家政企业备案,送广告上门”,既规范了商家的宣传,又为居民提供了可靠的服务信息,实现了双赢;八卦街社区的“志愿者认领楼道”,充分调动了居民的积极性,让治理工作从社区的“单打独斗”变成了大家的“共同责任”,形成了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在沈阳社区治理“面对面”人民建议征集活动现场,大家梳理出了“清、疏、堵、管”四维对策,以此探索可复制的“沈阳样板”。
“清”字当头:组建专业清理队伍,联动居民、志愿者、物业开展常态化清理,结合集中活动攻坚,让“小招贴”无处留痕。
“疏”字为要:依托社区网格群推广正规服务信息,在公共区域、楼层电梯增加宣传板,为合规从业者宣传开辟“正当渠道”。
“堵”字发力:加大对非法张贴行为的处罚力度,严打“流窜作案”“虚拟号码”等规避监管行为,形成法律震慑。
“管”字长治:加强行业监管与约束,推动锁业等重点行业规范经营,壮大正规服务队伍,满足居民需求,从源头减少“小招贴”生存空间。
清→居民清、志愿者清、物业清、集中活动清
疏→网格群推送服务信息,增加宣传板
堵→加大处罚力度,打击违法行为
管→加强行业监管与约束,壮大正规服务队伍
经验分享
各社区的“治癣”妙招
活动中,主持人为大家整理了北京、广州、成都、济南等地的治理经验。而沈阳市三个社区现场分享的特色做法让所有人眼前一亮,为“小招贴”治理提供了鲜活的本土经验。
特色做法:宣传板上楼层
智慧来源:沈阳市铁西区工人村街道劳模社区
劳模社区的工人新村二期小区是老旧小区,老年居民占比高。老年人表示要是完全清除“小招贴”,不知道在需要紧急开锁、疏通下水等服务时应该找谁。于是,社区转变思路,变“堵”为“疏”。
一开始,社区在每栋楼一楼统一设置信息栏,但部分居民反映“上下楼查看不方便”,“小招贴”还是往高层蔓延。社区随即升级方案,在强工二街25号楼率先试点“分层精准投放”,在每层楼道安装小型信息板,覆盖全楼栋,由社区联合物业进行规范管理和定期维护更新。
这一举措效果显著,超过70%的“小招贴”主动“迁移”到了分层信息板上,楼道墙面重新变得整洁。
特色做法:家政企业备案,送广告上门
智慧来源:沈阳市皇姑区舍利塔街道淮北社区
淮北社区是一个混合型社区,“小招贴”问题一直很突出。社区除了引导物业、发动志愿者及时清理,发动居民收集证据上报执法部门外,还对“小招贴”来源进行区分,针对辖区内的商铺,推出了备案宣传制度。
商铺只要拿着证照到社区备案,社区就会把商铺信息整理成便民服务电子卡片,发到楼栋微信群,同时通过日常的敲门行动,把纸质服务卡片送到独居、空巢老人家中。
有了社区的推荐,辖区商家的生意变好了,他们也主动加入到“小招贴”的清理和抵制工作中,形成了良好的互动局面。?
特色做法:志愿者认领楼道
智慧来源:沈阳市和平区南市场街道八卦街社区
八卦街社区海洋小区是回迁老小区,社区党委打出“红色物业+全民参与”的组合拳,物业加强门岗管理和日常巡逻,减少小广告流入;社区采购大白、小桶、铲刀等清理工具,按单元配齐;在职党员、老党员、业委会成员、楼长、单元长和志愿者们就近“认领”楼道,当起“楼道美容师”。
这一模式让治理工作发生了大转变,从过去“集中清完又反弹”的被动局面,变成了现在“谁看见谁动手”的主动参与;从“每月一次大扫除”的定期行动,升级为“随时随地随手清”的常态守护。如今,海洋小区27个单元的墙面渐渐露出原本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