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长安网讯 近年来,丹东边境管理支队新港边境派出所积极探索“党建+社会治理”新模式,通过组织联动、资源整合、群众参与,构建起多层次、立体化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
激活基层治理“红色动能”
在新港边境派出所辖区,有一支“红色宣传队”。这是新港边境派出所联合社区党员成立的普法队伍,他们经常深入小区宣讲反诈、禁毒知识,还组织老党员担任“邻里调解员”,化解家长里短矛盾。
新港边境派出所党支部将党建工作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与辖区街道、社区党组织签订共建协议,通过联合开展主题党日、专题党课、红色教育等活动,增强党员凝聚力。 “过去社区和派出所沟通联系少,现在共建单位之间我们活动一起办,有问题一起谈,党员发挥作用更明显了!”银河社区党总支书记这样说道。通过组织生活联过、党员队伍联建,派出所成功将基层党组织打造成社会治理的“前沿堡垒”,带动群众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打造群防群治“平安联盟”
针对警力有限、治安盲点多的难题,新港边境派出所创新整合社会资源,将物业保安、企业内保、快递小哥、环卫工人等群体纳入“平安联盟”,赋予他们“治安信息员”职责。通过培训上岗,这些“编外警力”在巡逻中发现隐患、在送件途中收集线索、在清扫街道时留意异常,成为派出所的“眼睛”和“耳朵”。
2024年以来,“平安联盟”累计提供有效线索120余条,协助破获案件20余起,辖区可防性案件同比下降45%。一名快递员说:“戴上‘平安志愿者’袖标,感觉责任更重了,能帮街坊邻居做点事,特别有意义!”
搭建警民互动“连心桥”
派出所坚持“开门搞治理”,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倾听民声。线上建立警民微信群,定期发布治安动态、征集意见建议;线下举办“警民议事会”“向群众报告工作”等活动,邀请居民代表评议公安工作。针对群众反映的拉车门盗窃高发问题,派出所指导物业增加监控设备,共同开展夜间联合巡逻,案件环比下降60%。
多元解纷筑“第一道防线”
为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派出所推动成立“港仁之家”矛盾纠纷调解警务室,联合司法所、律师事务所、法院等部门,成立了“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对家庭纠纷、劳务争议等矛盾,采取“民警+律师+人民调解员”协同调解模式,实现“一站式”化解。
2024年底,某工地因薪资问题引发涉及众人的纠纷。调解中心迅速介入,联合劳动部门厘清责任,最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多部门一起调解,效率高、结果公,我们信服!”农民工代表表示。今年以来,辖区矛盾纠纷化解率达98.5%,未发生一起民转刑案件。
绘就幸福家园“新图景”
今年春节过后,派出所牵头成立“蓝袖标巡逻小队”,由民警带领志愿者开展治安巡逻、文明劝导,每周三次对街巷、市场摊点等重点区域巡查,到目前,累计清理小广告2000余处,纠治不文明交通行为300余次,处理噪音投诉150起。沿街商户李阿姨点赞:“现在占道经营少了,晚上喝酒闹事的也不见了,住得特别踏实!”
在党建引领下,新港边境派出所推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单打独斗”走向“多元共治”,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预防”。所长刘向丰表示:“我们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让平安成为辖区最温暖的底色。”
编辑:于津津
校对:刘清
责编:邵小桐
审核:杜洪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