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中午时分,记者在本溪市溪湖区彩屯街道彩进社区看到,社区居民正在干净整洁的园区内晒着太阳聊着天,社区居民马德孝说:“以前可不敢想自己能住在这么好的地方!”
12年前,彩进社区居民通过棚户区改造实现了安居梦。去年,社区又借助棚改善后维修改造工程的“东风”对小区的各项设施进行了全方位改造。
整个改造过程一帆风顺,因为改造中的矛盾纠纷都通过三治融合“枫桥经验”一一化解了。
去年6月18日,社区迎来了早期棚户区改造工程队伍,为了解决改造过程中发生的问题及矛盾,社区党委成立了由社区党委、工程质量监督队、物业、业主委员会组成的红色管家议事会。
社区14号楼后原来是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居民对这片空地如何改造众说纷纭,于是社区党委召开了红色管家议事会,在会上得出初步意见后,又组织人员入户征求建议,最终在停车场外围修建了一条健身路径,并安装了健身器材。
据统计,在小区改造过程中,社区通过红色管家议事会共解决20余件居民热点、难点问题。
彩进社区是本溪市三治融合“枫桥经验”打造出的一个基层善治的样本。
近年来,本溪市在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中以自治为基础、法治为保障、德治为先导,使法治思维深入人心,道德风尚不断提升,党群关系更加密切,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和谐。
本溪市溪湖区河东街道峪前社区68岁的王宝志是小区的“红袖标”党员巡逻志愿者,平时遇见陌生人就上前去问问,遇见邻里矛盾就去调解。
目前,在本溪像王宝志一样的志愿者共有1万余名,他们是基层自治的中坚力量。
在本溪,“有事好商量”也是基层自治的一大法宝。
在本溪市平山区崔东街道清荣社区,每当居民有什么难事,居民代表、社区工作者和相关部门代表就都来到“居民议事厅”,有事情大家一起协商、一起敲定。
在桓仁满族自治县向阳乡双合村,有80个“法律明白人”,他们空闲时间挨家挨户普及法律知识,村民都知道遇到问题要先找法律帮忙。
基层社会中的法治,就是以自治为基础的基层法治意识与法治共识,其中就包括村规民约。
本溪满族自治县清河城镇的村规民约明确指出,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铺张浪费、攀比等不良风气。这样的村规民约让清河城镇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德化宇内,法安天下。
在桓仁镇黑沟乡,每年都会开展各类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等为主题的评选活动,这是黑沟乡以“德治”为支撑发展“枫桥经验”的缩影。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是本溪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体现,更是本溪创新发展“枫桥经验”的时代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