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

新白塔和谐筑根基 老城区旧貌展新颜——辽阳市白塔区和谐社区建设侧记

来源:辽宁长安网 | 作者:记者 冯羽竹 | 发布时间: 2018-12-04 10:38

  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向辽阳时,白塔公园里悠扬的笛声飘来了,青年街小学里学生琅琅的读书声传来了,社区活动室里居民大秧歌伴着喧天锣鼓扭起来了。

  辽阳市白塔区因千年古塔而得名,改革开放以来,白塔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区那坑洼狭窄的路面变得平整宽阔,见证了改革开放变迁的楼院也被粉刷一新,焕然一新的老旧小区到处呈现出一片祥和的气氛。

  白塔区是国家民政部确定的全国首批社区管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之一,白塔区委、区政委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服务为先”的理念和要求,结合区情,以平安社区、精神家园、发展社区服务业、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卫生服务等五项工程创建为载体,强力推进社区治理,增强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使百姓幸福指数大幅提升,社会和谐充满生机与活力,初步形成“社区+社工+社团”的社区参与机制和居民自治机制。

社区服务站相当于现在的社区爱心超市

过去的社区服务站相当于现在的社区爱心超市

  从居委会大妈 到职业化队伍

  上世纪90年代,白塔区大批“单位人”离开企业,走向社会,成为了地地道道的“社会人”,那时候,白塔区的治安案件增多,而增加更多的是人民矛盾纠纷,随着人们利益需求的多元化,群众诉求也多了起来。

  白塔区新华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利昌这些年一直在白塔区工作,他见证了白塔区的变化,他说:“(上世纪)90年代以前,白塔区主要解决治安案件,企业、工厂盗窃这类的案子,而这之后,矛盾纠纷化解成为了居委会的主要工作。”

  在王利昌的印象里,那时候没有“社区”一词,居委会大妈是当时排解矛盾纠纷的主力军,“‘张某和李某打起来了,快找居委会周大妈’,那年代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话。”王利昌说。

  2001年春,白塔区开始成立社区,居委会大妈渐渐地淡出了历史舞台,社区面向社会公开招聘,企业下岗但是有文化的人当上了社区工作者。

  2003年,朱丽红成为了一名社区工作者,主要负责下岗职工再就业,“五五”普法和社区文艺队,“那时候不知道怎么干,就跟着老社区书记,有居民来找我们解决问题,我们就帮着解决。”朱丽红说,虽然自己不是居委会大妈,但是干的工作没区别。

  然而,随着群众诉求的多元化,居委会大妈的工作方式远远不能解决群众的需求,社区服务要更加专业化、精细化,于是白塔区决定从社区工作者队伍入手,打造专业化和职业化的社工队伍。

  2004年,白塔区委面向社会公开招考300余名社区工作者,2006年从400多名本科学历毕业生中选拔了10名社区工作者,并将其纳入事业单位编制,2008年又结合社区换届,新招录了54名大专以上学历的人员,充实到社区工作者队伍中。

  如今的白塔区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33.8岁,大专学历的占95%以上,初步形成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职业化的社区工作者队伍。社区工作者从骑着自行车满街下通知到随时网络交流,从坐等居民上门到下到社区主动服务,这一点一滴都见证着社区的美丽变迁。

  从2015年始,白塔区对在职社区工作者进行培训。培训形式主要是在线学习、专家面授讲座,培训内容主要包括政策理论、法律法规、业务知识、多岗位实用技能、社区工作方法技巧等。

  此外,白塔区还将4月17日定为“白塔区社工节”,通过开展内容丰富的社工活动,增强社工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2018年,爱民社区百事帮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2018年,爱民社区百事帮志愿者服务队成立

  志愿服务多样化 帮助居民暖人心

  白塔区已连续7年获得省平安区称号,这份荣誉的背后除了有社区工作者的辛苦外,还有白塔区5000余名志愿者的付出,他们用爱心铸就了白塔区的平安。

  这些志愿者都是白塔区的居民,都是街坊邻里,有退休老人、下岗工人、社区老党员、社区在职党员等。他们以社区为单位组建志愿服务队,有组织机构,有队徽队旗,有组织章程,有服务手册,哪里有困难他们出现在哪里,哪里有矛盾他们就调解到哪里。

  白塔区新华街道新华社区于2015年成立七彩阳光志愿服务队,下设红、橙、黄、绿、青、蓝、紫7个志愿服务队伍:红色代表关爱帮扶,橙色代表教育宣传,黄色代表文明礼仪,绿色代表环境保护,青色代表安全法治,蓝代表健康医疗,紫色代表社区文化。7支队伍以“献爱心、强服务、惠民生、促和谐”为宗旨,以“用爱播撒阳光”为口号,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内容丰富的义务服务。

  志愿者栗德友主要负责小区治安巡逻的志愿服务。每天,他都要在自己住的小区里巡逻3次,看见有乱贴小广告的及时制止,看见有眼生的外来人员就过去问问,“社区是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应该为这个家庭作出应有的贡献,我们都要参与进来,绝不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栗德友说。

  2011年,白塔区开展“我和居民在一起”活动,积极组织党员广泛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深入社区与居民交朋友,身体力行为群众解难题,真正架起党组织与群众的连心桥,用汗水和行动叫响了白塔党员志愿服务的“金字招牌”。

  白塔区通过组建7支党员志愿服务队,号召辖区党员干部到社区当义工,以巡回服务的形式,利用节假日等休息时间,深入各个社区,为居民提供招生信息、科普宣传、低保救助、法律咨询、劳动就业、食品安全、卫生服务等多项服务,真正做到多方位、零距离服务。

  今年,白塔区党员志愿服务还结合了辽阳市“五包五促”活动,家住辽阳市白塔区卫国路街道辽纺社区的独居老人感激地说:“以前害怕过节孤单,现在每个节假日都有志愿者和我一起包饺子、包粽子……一点也不孤单了。”

  据统计,白塔区党员志愿者已累计进社区5万余人次,服务群众15万余人次。

社区为巡逻志愿这发红袖标

社区为巡逻志愿者发红袖标

  舞起龙头带起风 文化建设聚民心

  打起锣鼓、唱起歌,宣传平安人人有责,在歌舞飞扬的辽阳市白塔区,文化如丝丝春雨,润物无声,将文明的种子撒进千家万户,人们尽享和谐文化滋润着的和谐生活。

  作为辽阳市老城区的白塔区,基础设施落后、人员构成复杂等诸多因素成为制约构建和谐白塔最大的瓶颈。

  为此,2004年起,白塔区在全区开展了“共建亲情邻里,同创和谐社区”活动,“楼道邻里一家亲”衍生出来和谐楼道文化、和谐家庭文化。下雨了,晾晒的白菜会在邻居们的帮助下堆起来,盖上塑料布;下雪了,人们主动出去打扫;邻里相互守望,谁家出现了难办的事,邻居会上前帮忙化解;有的楼道内摆放了报刊书籍,供全楼道的居民阅读……一件件小事,却深刻地诠释了和谐文化赋予人类文明的力量。在白塔区,文化已经渗透到家庭这一最小的社会细胞里,器乐之家、收藏之家、魔术之家、编织之家等各具特色的文化家庭,纷纷加入到和谐文化建设中来。

  对于白塔人来说,和谐文化还有着特殊的感染力,这些来源于群众生活的和谐文化,也惠及群众的生活。白塔区区委政法委副书记尹云告诉记者:“社区挖掘来自群众的文化力量,社区邀请有一技之长的居民,鼓励他们成为社区文化活动的带头人,帮助他们成立社区文化社团,组建各种文体协会。”社区文化社团建成后,排练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典歌舞,开展传统文化讲座、法律常识讲座等,还请社区老党员创作“平安经”“普法快板”等内容,让文艺队排练演出,让更多居民受益。

  为了最大限度地为居民提供文化娱乐场所,白塔区在城区改造中帮助社区建立社区大学、社区活动室、孔子学校、社区文化长廊等。文化的种子在这里丰沃的土壤中生根、发芽……

  白塔区文圣街道南水洞社区在2012年辽阳市城区规划后划进了白塔区,在区委、区政府的帮助下,南水洞社区新的社区工作场所建成,社区在20米的长廊内布置了一条室内文化长廊,现在是社区主要文化宣传阵地。

  白塔如画,处处胜景。正因为有了文化的凝聚,风景才有了灵魂,社区才有了和谐的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