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巨大的变故降临,有些人选择逃避,轻则自甘堕落,重则跳楼自杀;有些人沉溺在悲伤之中自怨自艾,怨天尤人,伤春悲秋;有些人手足无措,任由事态发展;有些人怨从心生,自暴自弃,被仇恨蒙蔽了双眼;而只有极少数的人,在悲痛过后,保持冷静,勇敢面对,和命运殊死搏斗,决不妥协。柴立斌就是最后这种人。面对病痛的折磨,他积极配合治疗,争分夺秒回到他最熟悉的工作岗位上,他觉得,工作才是他战胜病魔的良药。他坚信“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

柴立斌到大窑湾街道奇瑞社区调研指导工作
【人物简介】
柴立斌,男,1962年8月出生,现任大连保税区委政法委书记、司法局局长、信访局局长、综治办主任。他曾连续三年被评为区级先进个人,多次获得上级部门的表彰和奖励。今年初,大连市委常委会通过《关于在全市政法机关开展向柴立斌同志学习的决定》。

柴立斌带病坚持工作
前苏联年轻的革命者奥斯特洛夫斯基在双目失明、瘫痪在床后,忍着病痛折磨,写出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面对人们的赞誉,他喊出“顽强精神万岁!”柴立斌就是拥有这种顽强精神的人。当医生告诉他或许只有6个月生命的消息后,他痛哭了一场,擦干眼泪后,转身又投入到工作之中。这就是他面对人生的态度,用微笑迎接每一个黎明,认真过好每一天,让此生不留遗憾。
多年来,这位新时期的政法干部,以对党的无比忠诚、对事业的无比专注和对人民群众的无比热爱,在平凡的岗位上谱写出一曲曲动人心弦的公仆颂歌。从事政法工作7年以来,他推动化解信访积案146件,其中10年以上的信访积案33件,5年以上的信访积案39件,5年以下信访积案74件;他心系百姓,情注民安,推动成立保税区矛盾纠纷调解中心3年间,累计接待来访437批次、3379人次,办结化解率为95%。
有一种情怀叫为民
年少时,出生在黑山县农村的柴立斌经历过吃不饱肚子的艰苦岁月,也有过“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深刻记忆。自小贫寒的家境和艰辛的生活,使得柴立斌在面对困难群众的求助时总是感同身受,无论身处基层一线还是走上领导岗位,他的心始终牵挂着那些需要帮助的特殊群体。
二十里堡街道三房身村村民吴某某因与邻居发生纠纷、妻子被打将邻居诉至法院,因对法院判决结果不满意常年告状,该案件后经法院依法终结。考虑到吴某某妻子常年有病卧床、女儿患有精神疾病,家庭生活困难,柴立斌从民生角度继续关心他们的生活,协调民政部门、街道和村帮助维修吴某某家危房,解决其住得暖问题;由民政部门调查核实有关情况,给予其家庭办理低保待遇,解决其吃得饱问题;协调街道帮助吴某某提供力所能及的工作岗位,解决其生活的后顾之忧。
采访中,柴立斌的同事这样评价他,“柴书记是一个意志坚强,能控制住个人感情的人,但是在解决群众疑难问题上,多次看到他情为民系,泪洒衣襟。”
“维稳必先维权,必须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群众合理合法的诉求放在首位,处理好维稳和维权的关系是我们政法工作的核心所在。”作为大连保税区委政法委书记,柴立斌始终把维护百姓合法权益、合理诉求作为维稳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把群众的冷暖放在心头,做群众的贴心人。他大力倡导“五心”工作方法,明确要求接待群众信访案件必须耐心倾听、细心解答、真心回应、精心协调、诚心跟踪。他处事公平、办事公正、说话公道,深得广大群众的信任。他经常带领政法委一班人走村入户、下访基层,对重点突出问题开展实地调研,几年间走遍了全区所有3个街道、22个村、10个社区,与基层干部、群众打成一片,听民声、体民情、察民意、解难题,通过组织听证会、协商会等形式解决了很多难点问题。
有一种胸怀叫担当
人们常说,评价一个领导干部,大事难事看担当。
柴立斌非常善于“解剖麻雀”,妥善处理具体问题,面对棘手的改革难题从未退缩,闯关夺隘、一往无前。
侯某某信访积案始于2004年,因对其离婚案裁定结果不满,多年来先后几百次到各级部门告状,向各级政府、法院提出高达上千万元的赔偿金额,思想十分偏执,沟通极其困难,成为从原金州区移交到保税区的一个难以化解的信访积案和“老大难”问题。
2012年,柴立斌第一次接触侯某某本人后,便以共产党员的执着与坚守,开始了长达5年的思想疏导和化解攻坚。不休息,不吃饭,苦口婆心,循循善诱——这便是他在接访时的一个寻常剪影。5年来,他组织区、街道、村召开10余次专题会议,研究侯某某涉法涉诉信访问题化解对策;10余次到市里向市委政法委、市信访局领导汇报化解思路;不厌其烦地通过面对面沟通、电话疏导等方式做侯某某及其家人的思想工作,平均每次谈话、通话时长都在2小时以上;每逢春节都亲自到侯某某家走一走、看一看,以帮扶促感化,以救助促化解。即便是在检查出身患癌症、手术治疗后,他仍然持续不断地为化解侯某某信访问题而辛劳奔走。他常说:“我曾经是一名大学辅导员,我要用教师感化学生的一股劲去感化侯某某,让这个问题彻底化解”,“作为属地,保税区有责任努力把这个问题化解掉,维护好侯某某的正当权益,帮助她厘清不合理诉求,把她一个一个的思想疙瘩解开,这是我们的责任!”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经过不懈努力,这个时间跨度长达12年的信访积案已经初步形成了解决方案,正在全力推进中。
有一种信念叫忠诚
柴立斌是一名有着33年党龄的老党员,33年前,从他在党旗下庄严宣誓的那一刻起,他就把党和人民的事业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无论岗位怎样变化,都始终不忘初心;无论身处顺境逆境,都做到全身心投入。
柴立斌曾在高校工作,对中国近现代史颇有研究,理论功底深厚。尽管已经有了扎实的知识储备,但他依然注重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自觉用党的理论武装头脑。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方面,他总是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系统阅读、系统领会、系统贯彻。他常说,“党培养了我,我对党怀有感激之心,听党的话、跟党走,我要始终以一名合格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他尤其注重带头学习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贯彻党的各项决策部署。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中,他多次主讲党课,以自己的成长、学习、工作事例启发教育身边的党员,让支部始终保持旗帜常新、党徽永耀。他不止一次饱含深情地说,“我是从农村地垄沟里出来的,是党让我成为一名有知识的干部,我对党感恩,要用努力工作来报恩。”在与同事们的交流中,他提得最多的就是党性、良心和宗旨。他常说,“待遇、级别都可以不要,共产党员的党性不能不要,扪心自问的良心不能不要,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不要。”他对青年一代怀着一份包容、喜爱之情,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总要抽出时间同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党员谈话交流,更是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着周围的年轻干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一颗初心薪火相传,不断为党的事业培养出好苗子,培养出接班人。
有一种境界叫忘我
在2012年底的保税区机关干部体检中,医生发现柴立斌体内有肿瘤,要求他尽快复查确诊。但当时党的十八大召开在即,工作异常繁重,他没有向领导报告自己身体出现的特殊情况,也没有向组织上提出要留下来做进一步检查,而是隐瞒了病情,简单地收拾了几件换洗衣服就匆匆回到工作岗位,一干就是10多天,圆满完成了工作任务。
党的十八大结束后,他才腾出时间到医院复查,发现自己已经身患肠胃间质瘤,并已转移到肝区,是高复发、高转移的重大恶性疾病,医生要求必须立即手术,否则非常危险。在医生的再三催促下,他安排好单位工作后才于2013年初做了肿瘤手术。术后两个月,他不顾身体虚弱,不顾妻子孩子和领导同事们的劝阻,毅然决然地投入到工作中,每天都要服用大量药物并忍受着疾病和靶向治疗的折磨坚持工作。虽然还牵挂着家中未出嫁的女儿,虽然领导和同事们都再三劝说让他先把身体养好再上班,但单位一大摊子工作他怎能放得下!他说:“单位好多事儿,我实在不放心,只要我能在单位,同志们就有主心骨啦,放心,我能顶得住。”
就这样,在繁重的工作任务面前,他以顽强的毅力同病魔争分夺秒,抱着对党忠诚、对事业热忱、对人民负责的态度继续坚守在工作第一线。不惧病魔,忠于党,忠于事业,忠于人民,这份信仰的力量将激励他继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