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位女民警,她的“战场”没有刀光剑影,只有连续不断的键盘敲击声;她的“追踪”没有奔波足迹,只有屏幕上滚动的数据流。作为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公安局网络安全保卫大队的一员,冯晶从警15年,将“数智”作矛、担当为盾,在虚拟世界守护清朗,在现实世界温暖人心。她是烈士遗属心中的“寻亲使者”,是众多青少年信赖的“引路人”,更是战友眼中的“反诈王牌”。
烈士寻亲:跨越山海告慰英雄魂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2020年,看着中国人民志愿军遗骸归国的电视画面,冯晶的眼泪夺眶而出。“烈士们为国牺牲,他们的家人一定还在盼着亲人‘回家’。”那一刻,她暗下决心,要帮散落各地的烈士找到亲属,圆英雄归乡之梦。

此后,冯晶主动加入“葫芦岛烈士寻亲志愿服务团”,担任绥中分队队长。可寻亲之路远比想象中艰难:多数烈士仅留下一个名字或模糊的籍贯,部分公社名称随时代变迁早已消失,有些名字因手写潦草成了“谜团”。面对困境,冯晶创新推出“档案数字化+新媒体扩散比对”寻亲法,为寻亲工作劈开一条新路。
董作顺烈士的寻亲过程,是这套方法的生动实践。最初有关烈士籍贯的线索仅有“绥中荒地公社”,而这一名称已消失70余年。冯晶先查阅数字化历史档案,确认“荒地公社”即如今的荒地镇;随后在“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发布寻亲启事,根据网民留言锁定榆林村少数董姓人家;最终联合属地派出所民警逐户走访,最终,找到了董作顺烈士的遗腹子。
陈宝路烈士的寻亲故事,更让冯晶刻骨铭心。这位来自绥中前卫公社背阴大队的烈士,当年在村支书哥哥的支持下参军,却再也没能返乡。母亲临终前嘱咐家人“得找到宝路的安葬地”,可寻亲之路长达78年,烈士的哥哥、姐姐、妹妹相继离世,后辈却始终未忘嘱托。2025年1月,冯晶得知在杨家杖子烈士陵园,有位烈士的墓,一直没人祭扫,而烈士的名字叫陈宝路、是前卫公社人。随即,冯晶联系上了烈士的家人。当烈士儿孙跪在墓碑前抚摸名字哭喊“您终于回家了”时,冯晶悄悄红了眼眶。
截至2025年4月,冯晶已帮助13名烈士找到亲属。她还牵头构建“绥中籍烈士信息数据库”,将散落在各处的烈士信息系统归档,通过新媒体平台发动更多人参与寻亲。“烈士用生命护家国,我们就该帮他们回家。这是责任,更是对英雄的致敬。”冯晶说。
护苗成长:温情守护点亮少年心
“冯阿姨,我想当警察,可别人说我成绩不好,不可能……”2023年,一条高一女孩的私信让冯晶心绪难平。她想起曾办理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花季少年因不懂法一时冲动犯错,父母在派出所绝望的眼神,让她暗下决心,“得为孩子做点什么,不能让他们走弯路。”

此后,冯晶成为绥中县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法治宣讲团的一名讲师,还自学考取了辽宁省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开展“护苗行动”。她根据不同节点定制课件:开学季讲校园安全,寒暑假讲防溺水、防诈骗,国家宪法日讲宪法知识。为了让授课内容不枯燥,她加入了动画演示、科学实验和有奖互动,孩子们都爱听她的“警花小课堂”。两年间,她深入学校、教育实践基地送教100余次,受益师生超6万人。
为贴近孩子心声,冯晶自费定制“警察阿姨知心信箱”,放在全县十余所学校。孩子们有心事、遇困惑,都能写信给她;她还在抖音账号上与家长沟通,成了大家口中的“冯老师”。
2022年寒假,绥中市民刘大哥向冯晶求助:其10岁女儿在玩游戏时,用手机充值1万余元,游戏公司以“注册人是成年人”为由拒绝退款。了解情况后,她立刻联系律师、咨询法官,一次次与游戏公司沟通。最终,游戏公司退回5200元。退款后,冯晶专门找女孩谈心:“玩游戏可以,但不能影响学习,更不能乱花爸妈的钱。”后来,女孩重新专注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2023年3月29日深夜,冯晶接到唐山一位父亲的紧急求助:15岁儿子因吵架离家出走,孩子关注了她的抖音账号,希望冯晶能帮忙劝劝。冯晶立即拨通男孩电话耐心劝说,最终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凌晨两点,男孩父亲发来消息:“孩子找到了,谢谢您!”她又趁热打铁调解父子矛盾,解开二人隔阂。
在冯晶的倾情帮助下,15名未成年人得到有效帮教,3名孩子接受心理疏导走出阴霾,1起校园矛盾得以圆满化解。她还长期资助2名贫困学生,看着他们如愿考上大学,她比谁都开心。“孩子们是未来,只要能帮他们健康成长,我做的一切都有意义。”冯晶说。
反诈宣传:创新破局筑牢防骗墙
“凡是让你先转钱的,都是骗子!”在绥中县的公交车身、商场大屏、社区公告栏上,冯晶的反诈提示随处可见;手机彩铃里,她用绥中方言叮嘱亲切暖心。百姓们常说:“冯警官的‘碎碎念’,走到哪都能听见,想忘都忘不了。”

2020年,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花样翻新,不少群众被骗后钱款瞬间被转走,冯晶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主动请缨扛起全县反诈宣传重担。第一次拍摄反诈短剧时,没有演员,她就拉着同事、家人出镜;没有脚本,她便把真实案例改编成小故事。2020年秋,第一条视频在“葫芦岛绥中网警”抖音号发布,冯晶紧张得一夜没睡——怕没人看,更怕没能帮到百姓。没想到,视频一经发布便广受好评:她用“大娘,要是神药能治百病,医院早关门了”戳破养老诈骗骗局,扮演“刷单客服”演示诈骗套路,用情景剧还原“中奖诈骗”陷阱,让枯燥的反诈知识变得生动易懂。
趁热打铁,冯晶的账号通过不断更新,让“粉丝”见得着烟火、品得到真情。截至2025年9月,她的账号累计发布普法视频553条,获赞52.6万,粉丝2.9万,7部作品获省级奖项,13部被“国家反诈中心”融媒体官方账号转发,全网总播放量超1.5亿次。
“线上讲得再好,不如线下走到百姓身边。”冯晶组建拍摄团队和“警官艺术团”,把反诈晚会“搬”进社区广场。她还策划“反诈夜市”,将套圈、答题游戏与反诈知识结合,大人小孩都乐于参与。五年来,这样的线下宣传活动办了120余场,覆盖绥中所有乡镇。
2023年3月,冯晶接到银行经理求助:一位大娘执意取6000元买“神药”,拦都拦不住。她立即赶往银行,大娘一看见她就平复了情绪:“姑娘,我在公交车上见过你。”冯晶握着大娘的手轻声劝道:“您信我,神药是假的,养老金得花在正经地方。”
在冯晶和战友们的努力下,绥中县电信网络诈骗案发率显著下降,有人问她天天这么“唠叨”累不累,她笑着回答:“累啥啊,只要有一个人因为我的宣传没被骗,我就觉得值!”
从志愿服务的“暖心人”,到花季少年的“守护者”,再到网络空间的“清道夫”,从警15年,冯晶用行动诠释了人民警察的忠诚与担当。
清晨的绥中,阳光照亮她胸前的党徽,键盘敲击声再次响起——新一天的坚守,又开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