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2188个法宣阵地织密民生普法网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记者 栾岚 | 发布时间: 2025-10-17 10:04

  省司法厅普法与依法治理处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法治公园、广场、长廊、教育基地等各类实体法治文化阵地2188个。乡村与社区是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重中之重。

二题图,辽宁科技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学生在烈士山宪法广场开展主题活动。

辽宁科技大学法律援助工作站学生在烈士山宪法广场开展主题活动

  于休闲处普法

  “您看这组‘高空抛物维权’的漫画,连我家孙子都能看懂不能随便扔东西。以前来公园就遛弯儿,现在还能学法律知识!”近日,在沈阳市法治公园,正在“民法典漫道”散步的市民李女士对记者说。这座去年5月建成的沈阳首个市级法治公园,融合“宪法广场”“民法典漫道”“青少年法治园地”三大主题区,将法治元素与浑河风光有机结合,已成为市民休闲学法的“网红打卡地”。

  沿着浑河岸边的步道漫步,记者看到法治公园巧妙地将法治元素与自然景观融为一体。“宪法广场”上“法耀沈城”主题雕塑庄严肃穆;紧邻宪法广场标识牌的是法治问答“翻翻乐”,25块可旋转方板采用正反两面“一问一答”形式,灵活呈现宪法、民法典中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让百姓在游戏互动中学习法律知识。往里走,“民法典漫道”格外醒目,主雕塑集中展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诞生和“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这一主题。“上周我带孙女来玩,她翻转着法治问答‘翻翻乐’,学习到了很多法律知识。”正在散步的市民王阿姨笑着说。

  被动听变主动寻

  在辽阳市白塔区西三里村,记者见到了另一番热闹景象。傍晚时分,村中心的法治文化广场上,不少村民正坐在印有法治格言的长椅上聊天。“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法律”“学法用法,幸福万家”——这些朗朗上口的句子印在长椅靠背外侧,成为广场上独特的风景线。“以前我们有纠纷就吵架,看了展板都知道要用法律 解决。”村民对记者说。这个占地600余平方米的法治广场上,32块展板系统呈现宪法精神、民法典要点,16条印有法治格言的长椅化身“微型普法站”,村民茶余饭后散步休憩时便能接受法治熏陶,更让法治观念扎根乡村。

  创新普法形式,让市民从“被动听”变为“主动寻”,是辽宁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亮点。在沈阳市和平区南湖街道文安路社区,“用手机扫一下就能看到和生活相关的法律知识,还能预约社区法律顾问的服务。”社区居民赵女士边演示边介绍。沈阳市和平区开展“认领‘智慧树’,共建‘法治林’”活动,2800棵“法治树苗”的标识牌上都附有普法资讯二维码,“一社区(村)一法律顾问”和“法律明白人”定期为认领苗木居民提供法律服务。和平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真正实现了普法教育“接地气、入人心”。

  线上线下都精彩

  线下阵地火热,线上传播同样精彩。为扩大普法覆盖面,省司法厅持续组织线上“法治文化阵地巡展”活动,通过制作短视频等形式,在“辽宁普法”微信公众号平台展示各地法治阵地特色,阅读量逾200万人次。“很多在外务工的辽宁人看到家乡的法治公园视频后,都留言说想回来看看,这让我们特别有成就感。”省司法厅工作人员说。

  从城市公园到乡村广场,从线下体验到线上互动,辽宁正通过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法治文化阵地,让法律知识走进群众生活。“下一步,我们还将结合群众需求,在法治文化阵地中增加法律援助、人民调解等服务功能,让阵地不仅是普法平台,更是为民服务的窗口。”省司法厅有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