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锻造过硬政法铁军 服务振兴发展大局——葫芦岛市以教育培训助推政法队伍建设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本报驻葫芦岛记者 郑子超 | 发布时间: 2025-09-23 09:45

  一段时间以来,葫芦岛市委政法委以七次覆盖全市政法系统的培训练兵,淬炼政法队伍干事本领,以静水流深的变化,集聚成“为民司法”智力和能力的提升。这种提升,在一次次培训课的笔记间,在一场场业务研讨的对话中,在一位位政法干警学以致用的落地中,安静却有力地打磨着葫芦岛的法治底色,积蓄着更深厚的法治底蕴。

微信图片_20250922165647

葫芦岛全市政法系统刑事司法工作实务专题培训现场

  将“讲政治”揉进日常

  “政法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始终坚持党的绝对领导,确保正确政治方向,全体政法干警要深刻认识政法机关的鲜明政治属性。”葫芦岛市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刘阳春在开班式上的讲话开宗明义。“讲政治”,化作了培训老师精心准备的教案,也化作了每一名参训干警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心得。

  党校教授讲的是“党的绝对领导”为什么是政法工作的最高原则,讲的是“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怎样具体落到每一次接待、每一页公文、每一场庭审中去。“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护航全面振兴新突破”,刘阳春的党课,内容实在,他没有说大道理,而是说怎样用好的作风真正为老百姓多做一件实事、多解一道难题。

  政治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在每一次学习后被重新擦亮的初心,是面对复杂案件时更加专业的研判,是百姓来办事时看到的那张更亲切的笑脸,还是全市法院审判效率与裁判质量双提升的成效、全市公安“塔山利剑”平安建设更亮的底色、全市检察“四大检察”业务齐头并进的势头和全市司法行政“八五”普法宣传更接地气的声音。

  把“干货”装进心里

  培训是不是“走过场”,学员最有发言权。每一节课程都没有花架子,只有实打实的“干货”。

  最高人民法院的专家来了,讲课既有“大锅炖”也有“小烹饪”,“扫黑除恶一线最常遇到的证据认定难题”,一听就懂,一学就会,一用就有效;省委政法委的处长来了,带着一批典型案例,和大家一起拆解刑事司法中的“模糊地带”,越说越清楚,越讲越明白,越讲越细致;就连来自学院的教授,话题也格外接地气——“怎样和情绪激动的群众说好第一句话”“综治中心的流程怎么设计更省时省力”。

  课程设置像一份“定制菜单”:基层干警需要化解矛盾,就有“综合治理能力提升班”;刑事法官遇到了新问题,就有“司法实务专题班”;综治中心怎么规范化建设,都有“手把手”的教授,告诉大家牌子怎么挂、表怎么填、事怎么联动。

  这些内容不求高深莫测,只求有用好用。它让每一位回到岗位的干警的口袋里都多备了几件“工具”、心里多了几分底气。

  改变汇聚成效

  改变,从来不是一夕之间、一蹴而就。成效,就发生在潜移默化、涓滴之间,最终汇聚成依法治理的智慧之河。

  成效,是葫芦岛市中级人民法院对15件超期未结案件公开评议,找到审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因为该院把“双提升”摆到了桌案;是建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官在培训后,倾听群众诉求,调解检察监督“骨头案”,因为他们在办案后把目光又向后延了“一公里”;是葫芦岛公安民警数下常州,推动一起拖欠173名工人245万余元一年半的欠薪案落地,因为他们“为民司法”的决心更坚定了;是绥中县司法局万家司法所3次调解3次回访解决连环投诉,充分运用学习到的矛盾纠纷调解的法理诀窍;是龙港区综治中心工作人员把培训学到的标准化流程用了进去,多方联动3天就解决了让群众愁了一个夏天的下水漫溢问题;是葫芦岛市司法局打造7个特色党支部品牌,“党建绣花针”穿起千条线……

  还有一些更细小的变化,平时没人注意,也不会写进报告总结,但却真实地、悄然地发生着。干警们办案时眼神更笃定了,办案的手段方法更熟练了,和群众打交道时笑容更多了,释法说理更明白了。细微的成效像“微积分”一样,汇聚成大智慧、大能量。它们静静地说明:那些教室里的学习时光都没有白费。因为有一句话叫“磨刀不误砍柴功”。

  “培训,就是一场场温柔的磨刀,它不声张,却让刀刃更加锋利;它不喧哗,却让持刀者更有力量。”葫芦岛市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雷雨涛说,就是要通过一次次的培训学习,把理想信念揉进日常,把能力本领教到手上,把优良作风刻进习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上。每一次专注的聆听、每一次认真的探讨,都是在为这座城市的安宁与公正增添一份最坚实的底气。政法队伍强了,百姓的安心才有最可靠的依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