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贺儿”名片
·南果梨·
南果梨的栽植历史有百余年,母树为自然杂交实生苗,现仍生长在千山区大孤山镇。因当时大孤山镇属辽阳管辖,在辽阳南部,故起名“南果梨”。
南果梨属秋子梨,其采摘期在每年的九月初,果形近圆形或扁圆形,果实底色为黄色,果肉为黄白色,风味香甜,浆汁较多,易溶于口,品质极佳。
其他“好贺儿”
·海城市蔬菜种苗
·岫岩满族自治县食用菌
·台安县禽业养殖加工
九月,鞍山市千山区大屯镇,南果梨的清甜已漫过山林。果农们穿梭在果树间,将一颗颗“金果”摘进筐里,脸上的笑容比阳光还灿烂。
这份“梨”想生活的背后,有一抹藏蓝在默默守护——鞍山市公安局千山分局深耕“果园警务”,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市场摊位,用脚步丈量果农需求,用行动解决百姓急难愁盼,让每一颗南果梨都承载着安心与甜蜜。
民警在市场走访南果梨商户
护“梨”款
一小时追回少付的货款
“这钱要是找不回来,我这半个月的活就白干了!”不久前,大屯镇腰屯南果梨市场里,果农杨女士拿着手机,看着付款记录上少了一个零的金额,声音止不住发颤。当天上午,她忙着给客商装梨,没顾上核对货款,等忙完才发现,一笔本该800多元的收款,实际到账只有80多元。
正在市场巡逻的民警听说后,立刻根据杨女士的描述兵分两路:一路调取监控,逐帧排查客商的身影和车辆信息;另一路走访相邻的果农和商贩,打听这名客商的去向。
短短1小时民警就通过监控画面上的车牌信息找到了该客商的联系方式,并拨通了电话。
“实在抱歉,当时太匆忙,付款时没注意金额。”客商得知情况后连忙道歉,并当场转来了剩余的货款。
为了守护果农的“梨”款安全,千山公安分局在丰收季特意提高了市场巡逻频次,还在摊位集中区张贴“收款核对提示”。
民警巡逻时反复提醒果农:“收完钱及时看一眼记录,有疑问马上找我们。”
这些细致的举动让果农们卖梨时多了一份安心。
解“梨”结
果树下调解邻里矛盾
“这几棵老梨树我家种了二十多年,怎么现在就成你的了?”陈大爷拿着锄头,站在自家果园边,和邻居李大妈吵得面红耳赤。原来,两家果园相邻,早年分地时边界没划清,如今老梨树挂果多,双方都想把树归到自己名下,为此争执不下,甚至差点动了手。
千山公安分局大屯派出所民警接到消息后,立刻同村干部赶到现场。民警拿来卷尺,一点点丈量土地边界,又逐字逐句给两人解释政策。“大爷大妈,咱们都是乡里乡亲的,抬头不见低头见,为了几棵树伤了和气多不值当。”
听着民警的话,看着清晰的边界线,陈大爷先松了口:“算了,就按划好的边界,以后咱们不吵了。”李大妈也笑着点头:“是啊,都是为了过日子,没必要闹僵。”
一场剑拔弩张的纠纷在梨树下和解,老梨树的枝丫间仿佛也多了几分暖意。
“丰收季里,果农间的矛盾多和土地、农机有关。”千山公安分局一名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及时化解这些“梨”结,千山公安分局深化“警社联动”,让社区警务团队的“熟人”和民警一起,把“调解桌”搬到果园里、田埂上,用接地气的话讲清道理,让矛盾在萌芽阶段就得到解决。
民警在果园用无人机巡逻
守“梨”园
“空地立体”筑牢安全屏障
果农们的“梨”想生活,不仅需要及时解决纠纷、追回欠款,更离不开对果园安全的长久守护。
大屯镇山高林密,果园分布零散,以往单靠人力巡逻,不仅耗时耗力,还容易出现巡查盲区。为了补上这一短板,大屯派出所专门组建护果警务队。队员们每天清晨跟着果农的作息出发,背着装备穿梭在各个果园间:遇到果农采摘忙不过来就搭把手;发现果园围栏有破损,及时提醒修补;碰到陌生人员在果园周边徘徊,主动上前询问。
“有护果警务队在,我们白天摘梨、晚上回家都踏实,不怕有人偷梨、破坏果树。”果农们提起这支队伍满是认可。
今年丰收季,派出所还首次启用“无人机巡逻”模式,让科技为果园安全“加码”。“以前巡逻要靠脚走,现在有了无人机,地面看不到的死角,无人机都能‘盯’到。”大屯派出所教导员李猛介绍,无人机的空中巡逻与护果警务队的地面巡逻相互配合,形成了“空中+地面”的立体守护网,既能快速排查安全隐患,又能及时响应果农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