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做居民的眼睛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王剑秋 阜新市太平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 | 发布时间: 2025-09-22 08:58

王剑秋

王剑秋

  在阜新市太平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志愿服务工作这些日子,我常被基层那些看似平凡却充满温度的坚守深深触动。今天,想和大家分享的是红树街道玉龙社区的日常——这里没有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有着持续二十载不曾间断的暖心陪伴。

  这一切,要从玉龙社区的那座福利南北楼说起。这座楼里最多时住着11位视障老人。在一次入户走访中,社区工作人员亲眼看到一位视障老人被楼道中的砖块绊倒,赶忙上前扶起之后,那份心疼与触动久久萦绕心头。也就是从那一天起,玉龙社区默默许下一个承诺——“要做居民的眼睛”。

  于是,一支由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共同组成的巡查小队成立了。清理楼道杂物,为视障家庭安装语音提示灯,在楼梯转角加装防滑扶手……这些细微之举,他们一做就是二十多年。如今,当年楼里的视障老人只剩王淑芹一位,可那份守护的心意从未改变。逢年过节,志愿者们依旧会带着月饼、粽子等节庆食品去陪她聊天。那份邻里相依的温情简单却炽热。

  玉龙社区的志愿服务,总是主动向前、贴心而至。为方便行动不便的居民,社区主动联系派出所把身份证办理等政务事项送到家中。社区工作人员上门全程代办,居民不用出门事就办好了。还有一对精神障碍母女,社区不仅坚持上门帮助做保洁、采购,还通过积极联络协调,最终帮她们找到可以安身的养老院。后来,即便母亲去世,社区对其女儿的关怀也从未停止。这份不离不弃的牵挂让人眼眶发热。

  诸多帮扶故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对李铁山一家的帮扶。80岁的李铁山双目失明,妻子与儿子智力残疾,儿子还患有尿毒症,每周需3次透析。社区党委和志愿者们反复沟通、多方协调,最终协助他们迁入专业养老院。看着一家三口安稳入住,大家悬着的心才算落下。这不只是一次环境的转变,更是一个家庭未来的希望托底。

  社区老年公寓里的饺子香,已经飘了整整十年。每周五,志愿者们都准时出现,擀皮、拌馅、包饺子,为老人送上热气腾腾的关怀。当年一起来帮忙的中学生,如今已有人走上讲台,又带着自己的学生回来传承这份心意。十年烟火,温暖的不只是胃,更是人心。

  对老人的守护,还藏在日常点滴之中。一次,独居老人王雅华突然身体不适,网格员第一时间搀扶其就医、联系家人,真正做到“独居不孤”。在一次安全排查中,社区党委发现姜淑云老人家中多日未亮灯,立刻警觉起来,经多方联系才知老人摔伤住院,社区书记马上带队前去探望。老人红着眼圈说:“你们比亲人还亲……”这样的事儿在玉龙社区还有许多。

  从为视障家庭点亮一盏语音灯,到十年不散的饺子香;从改变李铁山一家命运的努力,到危急时刻向独居老人伸出援手——玉龙社区的温暖,来自无数双手、无数颗心的接力。这些看似平凡却并不普通的瞬间,让我深受感动,也倍感自豪。

  这是一份代代相传、永不熄灭的志愿星火,是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和最深厚的力量。愿玉龙社区这些“不抛弃、不放弃”的故事,像一棵扎根大地的“红树”,持续生长,见证志愿服务的点点微光照亮更多人的幸福之路。

  而这,也正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