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微信小程序、电话、现场中心、网格员代办和“随手拍”五大渠道,全面接入社会各类诉求。
●建立“两首一督”机制:市、县(区)委书记担任首席办事员,首问负责、全程督办,实行“1+1+7”模式——1天受理、1天交办、7天办结。
●实行“三查三访”:24小时内回访进度,办结后2日回访满意度,疑难案件7日专项回访,实现闭环管理。
在平台协调下,各部门合作办理让“难事”快速办结。
在阜新市委社会工作部月度例会上,一组数字让在座的参会人员频频点头:10.4万件群众诉求,98.95%办结率,90.04%满意率,万人成讼率连续三年下降。这不仅是成绩单,更是一份基层治理的“体检报告”。
作为资源枯竭型转型试点市,阜新市在高质量发展中砥砺前行,同样也面临老旧小区多、农村土地纠纷渐增、老龄化程度高等治理难题。群众遇到事情“找谁说、谁解决、解决得怎么样”,成为衡量治理能力的现实考题。2022年10月,阜新市委开通“阜政通”服务平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一条热线、一张网格、一个指挥中心,线上线下同步接诉,闭环处理群众急难愁盼。
整合五大渠道接入各类诉求
“我有问题要找领导反映。”在太平区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记者暗访时提出这样的要求。工作人员热情应答、主动引导,服务中心主任刘成耐心倾听——这样的一幕,恰是“阜政通”日常接访的缩影。
曹姐原是太平区某企业职工,因档案缺失无法按50周岁办理退休。她多次奔波无果,最后通过“阜政通”进行反映,太平区首席办事员、区委书记第一时间批示交办,区社会综合治理服务中心牵头社保、人社等部门会商,依法依规为她办妥退休事宜。“现在每月领退休金,打零工还能挣2000元,儿子高考也取得了好成绩……”曹姐的笑声里满是欣慰。
“阜政通”平台整合微信小程序、电话、现场中心、网格员代办和“随手拍”五大渠道,全面接入社会各类诉求,也包括涉法涉诉事项。细河区居民王女士上传“飞线充电”照片,三天后新车棚建成;彰武县成功调解父子土地纠纷;网格员多方协调,积水坑洼路修成了整洁水泥路。
技术赋能、流程再造,“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成为现实。
市、县(区)委书记担任首席办事员
在阜新蒙古族自治县大巴镇二门水库,蓝色警示牌清晰醒目……警示牌的竖立源于村民在“阜政通”平台上的一则安全提醒,平台接诉后2分钟内完成分拨,阜新县委书记作为首席办事员交办至镇政府,很快水库旁补设警示牌、加强巡逻,彻底消除隐患。
阜新县类似案例比比皆是:扎兰营子镇快速修复秋收道路,佛寺镇迅速清运沟渠垃圾……“阜政通”平台将诉求纳入精准化解体系,通过公众号、微信群、村公示栏、网格员入户等方式,提高群众知晓率和使用效率。“阜政通”平台还建立“两首一督”机制:市、县(区)委书记担任首席办事员,首问负责、全程督办,实行“1+1+7”模式——1天受理、1天交办、7天办结。
海州区还设立民生诉求专项资金,以“小额直办、大额会商”破解治理梗阻。一年来,该区投入120万元办结128件诉求,带动社会资金惠及3万余人,相关改革入选全省十大标志性成果。
“三查三访”实现闭环管理
“解决啦,可遂心了!”海州区碧波花园小区张大爷在电话回访中满意地说。“阜政通”平台实行“三查三访”:24小时内回访进度,办结后2日回访满意度,疑难案件7日专项回访,实现闭环管理。
平台不仅高效办事,更主动向前。彰武县独居老人邢大爷突发疾病,平台联动医院开辟绿色通道,网格员火速送医,社区全程照护。针对特殊群体,阜新全面发放便民联络卡,将网格员纳入日常联系体系,推动“未诉先办”。
细河区7名工人被欠薪,通过调解达成“分期付”;太平区为27名工人5天追回33.4万元工资;细河区枫丹丽都小区307户居民10年未解的房证难题,平台用一个半月彻底解决……这些案例背后,是跨部门协同的制度化、常态化。
新邱区长营子镇大岗岗村3户居民因原始凭证丢失,5年无法办理房证。新邱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住建、自然资源等部门翻查10年旧档,逐一比对笔迹,最终补齐材料成功办证。从“接诉即办”到“未诉先办”“类案根治”,“阜政通”平台用3年将“枫桥经验”落地为“阜新模式”。
随着平台高效运转,万人成讼率持续三年下降。市民从“有事找领导”转向“有事找平台”,干部从被动应对转向主动解决,“阜政通”平台正重塑基层治理新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