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辽宁长安网
主办:中共辽宁省委政法委员会    承办:辽宁法治报社

上山“直线硬闯” 下山“人肉阶梯”——本溪公安、消防密林深处营救两位八旬老人

来源:辽宁法治报 | 作者:刘校岑 本报驻本溪记者 刘妍 | 发布时间: 2025-07-11 08:40

图片导读

这是一张绝处逢生后的合影

7月2日12时,本溪两位老人被困山中。

救援人员冒雨“直线硬闯”,向老人位置进发。

40多分钟后行至半山腰,需攀爬岩石上山。

1个多小时后到达老人被困点。

救援人员搭成“人肉阶梯”护送老人下山。

16时,回到派出所。

  “我50年前在这下乡,这次带着老伴回来找故友,被困在窟窿山里了!”7月2日,本溪市公安局明山分局接到八旬老人的紧急求助。

  老人是当天10时许开始上山的,报警时是12时20分,当时,他和老伴已经接近山顶,天一直在下雨,山上风又大,老人们躲雨的窝棚还漏雨。电话中,老人的语气很急切,声音微微发抖,“我们没有水和吃的,现在又冷又饿,能不能赶紧上来救我们?”

密林中护老人下山

密林中护老人下山

  锁定密林深处

  因老人无法描述具体位置,当天值班的卧龙派出所教导员杨东睿立即添加老人微信,并通过共享锁定了老人的位置——老人被困于3公里外的密林深处。

  公安和消防救援力量联动,迅速集结10余名队员,携带急救包、雨衣等物资,冒雨向目标点进发。路过村里的小超市,民警还为老人买了水和面包。

  到了山下,杨东睿留下3名民警等待支援,带着1名民警和5名消防队员一同上山。

  一路披荆斩棘

  细雨连绵,山路泥泞,湿滑难行。为争取救援时间尽快抵达山顶,民警与消防救援人员果断放弃绕路上山,决定采取“直线硬闯”的方式——不管前面有没有路,只选取直线距离最短的线路。

  他们先是经过一片灌木丛,消防队员手持柴刀在前面开路,劈开齐腰高的荆棘,救援队伍脚踩腐叶淤泥艰难前行。因为急着救人,民警们穿着短袖就出来了,穿过灌木丛时,胳膊被荆棘划出一道道口子,仍咬牙前进。

  40多分钟后,救援队伍行至半山腰,此时山势变得陡峭,需要攀爬岩石上山。在陡峭的岩壁上努力寻找能落脚的位置,救援人员一个拽着一个先后攀爬上山。衣服早被雨水浸透了,鞋里灌满了泥巴,救援人员相互提醒着,“快!老人还在等我们!”

  充当“人肉台阶”

  经过1个多小时的攀爬,救援队伍终于抵达老人被困的废弃窝棚。见到救援队,老两口拄着棍子从窝棚里走出来,瞬间红了眼眶。“都怪我年纪大了,找错地方了,还得麻烦你们来救我们!”老人开始了自责。

  见老人浑身湿透、冻得发抖,救援人员一边安慰老人,一边为老人披上雨衣,并让老人喝了些水、吃了些面包。见老人精神状态还不错,救援人员决定尽快带老人下山。

  下山更为不易,每位老人由两位救援人员搀扶。险峻处,考虑到老人身体状况,救援人员先下一步,然后蹲下身去充当“人肉台阶”,让老人踩着他们的肩膀下去。

  鞋上裹满了泥巴,鞋底变得很滑,为了尽快下山,救援人员一次次滑倒再爬起,却没让两位老人摔倒过一次。大家筑成“防护墙”,一步步护送老人安全下了山。

  一张珍贵合影

  “虽然想找的地方没找到,但是遇到了你们这些好心人,咱们拍张照片留个纪念吧!”到了山下,心里感动的老人提出跟民警和消防队员合张影。

  回到派出所,民警贴心地为老人准备了热水,打开空调为他们取暖,此时已是16时许。待老人恢复状态后,派出所协调车辆将这两位沈阳籍老人安全送往本溪火车站。

  临别时,老人紧紧握住民警的手,颤抖着说:“50年前我们在这里挥洒青春,50年后是你们用微信定位、用双手开路救了我们!这张合影,我要带回沈阳给子孙看!” 

  记者看到,照片中,大家虽然满脚泥泞,却都面带笑容。



推荐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