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简介·
逄燕妮,现任丹东市人民检察院第二检察部副主任、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负责人,辽宁省妇女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代表。曾荣获“全国模范检察官”“全国青年岗位能手”“全国未成年人检察业务能手”等称号,被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前不久,她又获得“全省最美巾帼奋斗者”的荣誉。
以“精进不休”的专业追求,书写“办的不是案子,而是他人人生”的司法情怀。
——逄燕妮
以专业匠心铸法治之盾
成为检察官以来,逄燕妮以“零错案、零控告”的办案质量指导和办理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自侦、申诉等各类案件近千件,用司法利剑守护公平正义,挽回国家损失2000余万元,多起案件获评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在一起横跨4年、多次作案的性侵案件中,被告人起初以“不在场”“无对证”为由,矢口否认主要罪行。逄燕妮带领办案组白天深入被害人家庭走访,梳理案件细节;晚上调取被告人4年间的出行轨迹、千余条通信数据、百余次转账记录进行“逐帧比对”,确认被告人与被害人的交集与被害人陈述并无矛盾。
她全面了解被告人的经历,突破其心理防线,让被告人供述了犯罪细节。最终,成功起诉被告人,法院全部采纳量刑建议,以强奸罪、猥亵儿童罪判处被告人有期徒刑二十年,被告人服判未上诉。
对于女孩遭受的身体和心灵上的创伤,逄燕妮和同事找来心理医生为她进行专业疏导,经常打电话与她谈心,关心她的近况。“谢谢姐姐,我终于可以安心学习和生活了。”判决生效后,被害女孩给她发来这样一条微信。
面对侵害妇女儿童犯罪,她以雷霆之势亮剑;面对疑难复杂案件,她以专业智慧破局;面对公共利益受损,她以法治担当护航。
以法治思维筑成长防线
逄燕妮是“银杏树”未检品牌的创始人之一、团队的负责人,她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努力推动解决背后的社会问题,带领团队制发检察建议100余份,形成10余项长效机制,构建“检察+N”多元救助、解纷机制。
她联合妇联等部门开展联合帮扶救助,牵头成立未成年人司法社会服务中心、家庭教育指导基地,组织全地区开展经济、医疗、心理、就学就业、家教指导等多元帮扶上千次,“个性化”帮教让1200余名妇孺重拾希望。
近期,几起发生在校园里的未成年人犯罪、遭受侵害的刑事案件以及侵权责任纠纷民事案件刺痛了她的职业神经。她带着办案中积累的“问题清单”,先后深入多所学校了解情况,结合司法案例,分别从密切接触未成年人行业人员入职查询制度、强制报告制度、校园安全管理制度等多个角度,向相关职能部门制发多份检察建议,在开学季向学校制发《风险提示书》,守护丹东校园安全。
逄燕妮将法治教育与爱国主义教育、红色教育相结合,大力弘扬辽宁新时代“六地”精神和抗美援朝精神,创新推出“银杏课堂”等特色法治活动,带领团队线上线下授课上千场,惠及50余万人。
以至臻追求攀专业高峰
为读懂涉案少年沉默背后的呐喊,逄燕妮把自己修炼成“手持多证”的司法多面手——白天是法庭上指控犯罪的检察官,夜晚是研读《发展心理学》的跨界学子。当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家庭教育指导师资格证书摆在案头,她也仿佛握住了打开心门的“钥匙”。
作为丹东市检察院最年轻的检察官,她的工作日程表总是满满当当。她高度的责任心常常感动身边人,常年加班加点,屡屡工作至深夜,不计较个人得失,同事眼中的她永远都是大忙人,朋友称她是“六边形战士”。
“没有小事,凡事都要尽力。”在逄燕妮眼里工作中没有小案也没有小事,她认真对待每一件事。讲授一节法治课,录制一个普法视频,课件、文稿她能改10多次,只为让孩子们学习最新的案例,让晦涩的法条更加通俗易懂。针对丹东边境地区特点,她还特别录制了《儿童自护秘籍》等法治课程,希望给予留守、困境儿童特殊保护。
她勤调研、爱总结、善动笔,撰写的多篇调研文章在全国、全省评选活动中获奖,主笔起草各类综合文稿近100万字。
韧如松柏,暖若春风。逄燕妮用12年光阴诠释了何为“巾帼不让须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