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图县推进综合治理和平安建设工作纪实
“这两年,我经常在街上溜达,也经常赶集,没见到过打架斗殴的,连吵嘴的也少了,感觉社会治安真是好多了,百姓也文明多了。”日前,记者在昌图县采访时,70多岁的张大爷由衷地说。这是很多昌图百姓对全县平安建设成果的直观感受。
近年来,昌图县综治和平安建设工作一年一大步,年年有进步,自2012年起连续4年获得“省级平安示范县”荣誉称号。“这些年综治办的工作谋得新、谋得高、谋得细、谋得实,地位、作用和效果都有显著提升,大家的认知越来越深,综治办的作用越来越明显,地位越来越突出,领域越来越宽广。”昌图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田志会这样评价昌图县综治办工作。

志愿者巡逻
综治中心夯实基础求实效
采集地:昌图镇
昌图镇位于昌图县委、县政府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和商业中心。辖17个村、20个社区、3所小学、26家规模企业,总人口18万,其中治安重点人口2.5万。这里城乡结合、城乡混居,社会治安形势十分复杂。
一个中心,多方合作
由于地理位置和人口构成的特殊性,致使该镇成为全县各种不安定因素的集散地,也是以往各类案件的高发区,综治及平安建设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为此镇领导高度重视综治工作,率先在全县成立了综治工作中心。该中心由综治办、派出所、司法所、信访办等部门组成,实行集中(或联合)办公,各站、办、所为成员单位,集纠纷调处、信访接待、信息民情收集、群防群治、应急处置等为一体的多部门参与,多方合作,协调联动综合治理新模式。
综治中心成立以来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将工作重点放在攻坚克难,化解矛盾纠纷上。遇有难度较大的事件,综治工作中心主任亲自出面,多方协调,帮助解决问题。
百姓有事找中心
该镇八家子村20多位农民因高铁占地补偿费不到位而到综治中心讨说法,中心工作人员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及时向镇党委书记汇报,党委书记亲自接待群众代表,耐心地做说服解释工作,并亲自与高铁及县政府有关领导协调,使补偿费逐步得到了落实,避免了一起集体访和越级访事件。
胡森是太阳山村十一组村民,2002年其弟弟被同村姜某打死,法院对姜某判处12年有期徒刑,民事赔偿65000元,姜某于2013年刑满释放,民事赔偿始终没有到位。为此胡森不断到村里讨说法,但因姜某多年在狱中,家中一贫如洗,没有能力赔偿,胡森始终没有拿到赔偿金。胡森于2014年患上了双侧股骨头坏死,和年近90岁的老母亲一起生活,又因丧失劳动能力,生活非常困难,镇综治工作中心人员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为其协调镇民政给胡森本人办理五保户待遇,为其母亲办理了低保待遇。2014年7月,镇党委书记张国军、镇长郭福林分别到胡森家去看望,见其住房因多年失修,严重漏雨,从镇救济款中拿出5万余元对他家的房子做了维修。胡森和母亲深受感动,胡森表示再也不闹了。
2014年12月29日,一个拄双拐的中年人来到综治中心,他说自己是城关村三组村民王某,在吴某处打工。5月23日因工作失误从三楼阳台坠落,造成严重骨折,因工伤事故赔偿不到位与包工头吴某发生纠纷,中心司法所所长艾敬革等人对这一纠纷非常重视,本着积极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原则,多次做吴某的思想工作,起初吴某找出种种理由不予赔偿,司法所工作人员不辞辛苦、苦口婆心、据理力争、锲而不舍,几经周转,历时半个月时间,终于帮王某讨回赔偿金6.8万元,当司法所工作人员把赔偿金送到王某家里的时候,王某激动得热泪盈眶。
该镇成立综治工作中心以后,各村(社区)也相应地成立了综治工作站强化第一道防线建设,注重抓好村(社区)的网格化建设,真正实现政法综治工作层层有人抓,层层有人管,横到边、竖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平安共建良好氛围。目前该镇17个村和20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综治工作站,对全镇的平安稳定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此外,在综治工作中心的基础上,昌图县还积极开展“网格化服务管理建设年”活动,对基层网格划分、网格员队伍建设、信息化建设等工作提出具体要求。县综治办对基层网格化管理进行了规范,制定了村网格化管理服务流程图,统一了网格内人员信息采集标准。目前,全县共划分网格3591个,配备网格员3544人。县综治办与县联通公司签订了综治信息化服务协议,已经落实“平安辽宁”信息系统网格账号552个,开通账号150个,开展信息系统使用培训2次,培训基层网格员320人次。
平安社区的“平安经”
采集地:昌图镇金月湖社区
家住昌图镇金月湖社区的黄阿姨晚上回家,急着上楼追连续剧,电动车没锁就上了楼。第二天早上才想起此事,吓出一身冷汗,心想大概凶多吉少了,谁知下楼一看,车子还好好地放在那里。她跟邻居感叹:“要在前两年,十辆车怕是都给偷走了!”
近年来,昌图县以创建“五有”“五无”平安社区为平安建设的着力点和突破口,通过创新社区管理、完善社区服务、改善社区环境,在逐步满足城乡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平安感,为构建平安幸福昌图打下坚实基础。
金月湖社区就是“五有”“五无”平安社区的试点社区。“五有”即有阵地,社区建立综治工作信访接待站,设立矛盾调处室,警务室、道德讲堂、文化书屋等;有队伍,健全完善以社区党支部为核心的综治、治保、调解、帮教及群防群治队伍,设立维稳信息员、楼栋长、平安志愿者、巡逻队员等;有网格,按照人口分布,设立五个综治工作网格,每个网格由一名“两委”成员任网格长,配置两名网格员;有设施,落实社区人防、物防、技防措施,驻区单位和居民楼院要全部安装电子监控设施,并设置内保人员和值勤看护人员,社区电子监控覆盖率要达到95%以上;有档案,建立健全一套记载详实、内容完备、管理规范的综治平安创建档案,由专人记载和管理。“五无”即无治安刑事案件、无邪教渗透、无越级访和集体访、无安全生产事故、无吸毒涉毒人员。
昌图县委政法委副书记、综治办主任贾志国告诉记者,平安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创新载体、综合施策,切实把平安社区创建工作落到实处。
开展法治宣传进社区活动。社区设立法治宣传栏,定期刊载法治教育内容,并在各楼院醒目位置张贴法治宣传标语,为居民发放法治宣传单,以正面宣传教育引导居民知法、懂法、守法,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开展“物区联手”创建活动。为了缓解社区人力不足和工作局限问题,同物业企业联合、联建,壮大创建平安社区的力量,发挥物业保安、清洁人员多,并经常与居民及流动人员接触、与居民联系广的优势对外来人口登记备案,发现可疑人员及时向社区报告,实现社区内矛盾纠纷同调、安全隐患同控、违法犯罪同防。
开展“小区好人”评选活动。通过居民推荐、各委审核、“两委”走访、支部审批等程序,每半年评选一次“小区好人”,名额3至5人,在小区宣传栏张榜公布,并召开会议进行表彰,披红戴花,给予奖励,鼓励居民走正道、做好人。开展道德讲堂讲座活动。邀请镇传统文化宣讲团,到社区讲授孝道文化课,请身边好人讲行善故事,以影视录像向居民传递正能量,培养有道德、守法律、讲文明的新型公民。
与此同时,还开展文艺演出宣传活动。发挥文艺队伍在平安创建中的先导作用,自编自演以遵纪守法、崇善向上为题材的小品、戏剧,深入居民,经常演出,每年演出10场以上,观众人数达5000人次以上,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熏陶。开展“全民阅读月”活动。社区文化书屋藏书达2000册以上,常年对居民开放,完善图书借阅、代订制度,开展读书思进、读书思廉、读书思正活动,每年举办一次读书竞赛成果展,鼓励和引导居民常读书、读好书,远离“麻场”、多进书屋,远离犯罪、知法守法。
【记者手记】
“平安是福”,平安是最大的民生,平安是最好的发展。让“平安”成为必须提供的公共产品,也成为昌图县有关部门的共识和担当。
每当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百姓不约而同地来到广场、街头,伴随着悠扬的歌曲跳舞健身,孩子们在一旁嬉戏玩耍……走在大街小巷,人们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样和谐平安的氛围。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民安”,是昌图县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