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辽宁法治报记者 任晓霞
本期嘉宾
张楠:盘锦市双台子区红旗街道永华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李韬:鞍山市千山区汤岗子街道祥家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
李娇娇:大连市中山区葵英街道清泉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
为把矛盾化解在基层,让纠纷消弭于萌芽,全省各地不断创新工作载体,优化调处机制。今天,会客厅邀请到三位基层党组织书记,请他们谈一谈如何通过优化力量配置,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解决,营造和谐稳定的辖区社会环境。
以真心解烦心 小事当成大事办
辽宁法治报:百姓有烦心事找来的时候,清泉社区是如何开展调解工作的?请您结合具体事例介绍一下。
李娇娇:在社区干了这么多年,我觉得调解居民纠纷必须有以真心解烦心的工作态度。我们辖区有近7500人,95%的居民都是回迁居民,百姓很多时候找到社区,就是想说出心里话,希望有人倾听共鸣。
一位60多岁的大爷,就因为楼上孩子在家玩耍声音大了,找到我们反映情况。随后社区网格员便入户调查,也及时跟楼下大爷进行了反馈。第二天大爷做了一面锦旗让家里大儿子送来,“俺爸觉得给你们添麻烦了,不好意思来。其实他昨天也没想来找楼上麻烦,这楼上楼下住着,谁家没点动静,但我们都不在家,他就过来跟你们说了。没想到你们这么快就把这点小事当成大事给办好了,我爸说,你们比儿女都贴心。”
我始终认为社区党委是最贴近百姓生活的,问题能否解决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但要推动问题的解决就离不开我们社区工作者的爱心、热心和真心了。
让党员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先锋号”
辽宁法治报:祥家村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服务村民,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的?
李韬:我们祥家村党支部组建了以法律明白人、退休村干部为中心的调解小组,通过党组织的领导力和组织力,提升矛盾纠纷排查、调解效率。依托农村党员积分制管理,让党员成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先锋号”。
村里通过普及法律知识,引导村民依法维权,倡导以德为先,通过互相谅解和沟通来解决问题。调解过程中强化“法治+德治”引导,有效提升了村民的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坚持经常“聊一聊”排查,及时了解村民的诉求和意愿。同时,通过制定需求清单和人员清单,精准对接群众需求。
我们在网格化管理的基础上,积极引入社会组织和专业人士参与矛盾纠纷调解,形成多元化的调解力量,如聘请律师参与调解过程,提供法律咨询和指导,确保调解工作的公平公正。去年底,鞍山市开展“千村联千企,党建促振兴”活动,祥家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契机,联系结对企业,安排村民就业、春节困难户走访慰问,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氛围。
反映问题更畅通 矛盾化解“一条龙”
辽宁法治报:近年来,永华社区在化解矛盾纠纷工作中开展了哪些创新举措?
张楠:为有效解决居民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改善社区环境、和谐邻里关系,永华社区将矛盾化解在基层,实现未诉先办,不断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社区依托“评理说事点”,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反映问题更畅通。让党员和群众共同商讨小区事务,实现居民说事、党员问事、支部议事的良性循环。
建立民意“双收集”工作模式,线上依托网格微信群,实时响应并处理民众诉求;线下依托社区清风亭,采取社区+老党员+居民代表公开议事方式,畅通居民反映问题的渠道,鼓励居民积极参与居务管理,确保矛盾纠纷在基层得到“一条龙”解决。
社区还注重激发协同共治的内生动力,构建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领导体系,负责总体指导、方向把控、多方协调以及日常监管,拓展了党建共建共治共享的“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