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大东区津桥街道河畔社区有一名老党员,经常在大家活动结束后争着抢着打扫活动室。以前,他对活动室可没这么上心。
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改变?这要从一封信开始说起。
2月初的一天,河畔社区党委书记兼主任王丽娟一上班,就看见自己的办公桌上放了一封信。
信是居民写给社区党委的。信中,居民说社区活动室太乱了,很多不是社区内的居民不注意环境卫生,上厕所不冲水,还在卫生间里吸烟。最重要的是活动室没人管理,吵架、动手的情况也经常出现。
读完信后,社区党组研究决定,春节期间活动室暂停开放,进行整顿!
但怎么整顿,居民说了算。社区和居民代表经过磋商,选出了7位负责人——活动室共有3个活动项目,每个项目2个负责人,另外还选出1个总负责人。随后,社区召开了“联席会议”,7个负责人全部到场,大家共同商议了整顿的内容、标准,活动室开放的时间。
经大家商议,最终决定活动室实行团长负责制,社团活动要实名制管理,只为辖区内居民发放活动卡,居民还需签订免责协议。会后,各负责人分头落实,活动室即刻开放。
从那天起,活动室再也不乱糟糟了,大家都和那名老党员一样,主动维护活动室的秩序和卫生。
王丽娟说:“解决居民纠纷就要走群众路线,不仅要了解居民需求,从群众的角度出发考虑和解决问题,还要相信群众自治的力量是巨大的,也是无穷的。”
为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动员群众自治,河畔社区充分运用“联席会议”制度,推进“零纠纷”建设,努力做到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
“此外,我们还打造社区平安建设微项目,将‘零纠纷’建设和救助帮扶相结合,将社会组织的救助服务同解决群众诉求相融合,实现多部门协调联动,从根本上纾民困、解民忧。”王丽娟说,社区要打通矛盾调解“最后一公里”,真正让“零纠纷”工作室成为矛盾纠纷的“终点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