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寒冷的清晨,一名老人倒在路边已经昏迷,交通肇事者早已逃离。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交警抽丝剥茧,通过监控追踪和现场排查,在16个小时内抓获肇事逃逸犯罪嫌疑人。
办案人:王春海
职务: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逃逸科民警
1月17日清晨,我所在的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公安局交警大队事故中队接到报警,在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宁路红旗小学西侧200米处,一位老人倒在路边处于昏迷状态,路边冰面上有3米至4米长的划痕,初步判断应该是交通肇事后车辆逃逸。
正值班的我与辅警赵洪旺迅速赶到肇事地点。此时,受伤的老人已经被送往医院抢救。派出所民警告诉我们,是一位路人看见老人躺在地上,于是报了警。我们在现场仔细搜寻,没有看到车辆碰撞的碎片及受伤老人身上的任何遗留物。我想,“既然路边冰面上有一道道划痕,就一定会遗留下东西。”我们借着手电筒的光亮继续搜索。10分钟后,赵洪旺在10米外的冰面上捡起了一块蓝色的碎片,经仔细辨认,应该是摩托车前面的挡板碎片。“太好了,终于有了新发现。”这时,医院传来消息,受伤老人颅内出血,正在ICU抢救。“人命关天,必须尽快破案!”案发现场没有监控,肇事时间不确定,没有人看见肇事现场,这给案件侦破带来了难度。
我们扩大搜查范围,调取了周边商户的监控。在反复查看视频后,我们发现了一辆电动摩托车在事故发生时间于附近的行踪,其尾灯光线有异常晃动,这让我们怀疑这就是肇事车辆。我们分为3组:一组调取公安交通监控视频,一组调取沿路周边商铺等民用监控,一组现场走访、调查、摸排。6个点位的公安监控、十几个商铺监控摄像头,在稍纵即逝的画面中,我们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不放过任何一点蛛丝马迹。从千头万绪中寻找到有用线索,有时候真的无异于大海捞针。在追踪嫌疑车辆的过程中,因为无法确定车辆的去向,我们遇到了瓶颈。但我们决定反向追查,最终发现这辆摩托车来自某小区。
我们立即深入该小区,对停放的蓝色摩托车逐一排查。最终,在一处单元门口,我们找到了一辆前挡板缺失的蓝色摩托车,与现场碎片吻合。我们决定在附近蹲守,等待车主出现。
晚上9点多,我们发现了车主,并跟随他进入了房间。最终,我们与辖区派出所民警一起成功将犯罪嫌疑人抓获。此时,距离案发时间仅过去了16个小时。